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讯 >

评梵高感映大展:互联网怎样让艺术栩栩如生

  本报记者 任翀

  栩栩如生,这一过去主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的修饰词汇,如今在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帮助下,变成了现实。比如正在新天地举办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整个艺术展没有使用一张大师真迹,却用35块大屏和40台投影仪把3000幅梵高作品“烹调”成了一场流动的艺术盛宴,让漫步其中的参观者仿佛能看到《星月夜》里的星星正眨着眼睛,《向日葵》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抖动。

  “不朽的梵高”并非第一个“栩栩如生”起来的艺术展览。就在5年前的上海世博会上,那幅多媒体《清明上河图》就迎来全球参观者目光,迄今仍是中华艺术宫的镇馆之宝。

  如果说多媒体《清明上河图》是用动画技术和放大技术让古画生动起来、“不朽的梵高”是用巨幅投影构建一个梦幻空间,那么最新的互联网策展技术则能赋予人们更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个最新的例子是即将于今年秋天在大悦城揭幕的“乾隆号,下一站江南”跨媒体艺术展,它瞄准的也是国宝级文物,但展示的方式却浸润在互联网思维中。

  一方面,展览构建了一个古今中外相融合的“穿越故事”:故宫钟表收藏精品《铜镀金写字人钟》化身为男主人公雅克,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仕女画代表作《秋风纨扇图》化身为了女主人公琼花,他们将携手乘坐“乾隆号”,沿着乾隆皇帝下江南的路线,一路领略北京、南京、杭州、苏州等博物馆中的国宝级文物,在江南展开一段充满亲情、友情、爱情的奇幻旅程。新颖的故事加上微信、微博等互联网传播手段,为“阳春白雪”的艺术展览赋予了更强的时尚感。

  另一方面,展览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参观者“身临其境”。除了《清明上河图》、“不朽的梵高”中已经用过的展览技术外,“乾隆号,下一站江南”还有很多互联网新技术亮相。比如,通过人脸识别、人体立体侦测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参观者可成为记录乾隆南巡的 《姑苏繁华图》 中的路人甲、路人乙,与男女主人公一同游历姑苏城。

  事实上,“互联网+艺术”的关注者早就超出博物馆、画廊、策展公司,百度、谷歌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纷纷拓展“互联网+艺术”的展示形式,诸如3D数据建模、全息影像展示、人工智能识别、网络或手机版数字博物馆等。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未来的艺术展示必然是跨界的、多元的,包括数字表现、装置艺术、新媒体交互技术、音乐演绎、绘画创作等全方位融和。

  与此同时,互联网带来的“栩栩如生”还将打破艺术真迹、真品展示的局限性。任何一件真迹或真品从原先的保管场所来到新的展示空间,对运输、保管都有极为苛刻的要求,仅保险费用就十分可观;而“临时搬家”带来的影响终究还是会受到地域限制。相比之下,通过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真迹真品们几乎可以在全球“畅通无阻”,为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带去视觉和触觉的盛宴。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