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讯 >

201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的十八项展览

  中国文物网讯 201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九十周年院庆,藏品保护、陈列展览、观众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各个方面,伴随“平安故宫”工程的实施,都将迎来新的发展和变化。作为博物馆业务重要组成的陈列展览,经过精心策划和前期筹备,一系列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展览项目将陆续呈现给广大观众,展览和展出文物数量大幅增加,展览陈列效果也将明显提升。

  故宫博物院从建院之始就有自己的展览特色,通过不断改进与发展,形成了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内每年有各种展览40余个,同时展出的文物藏品数量近1万件,以多种形式满足观众参观的需求。

  迎接九十周年院庆,故宫博物院将不举办庆典纪念仪式,更不会大操大办搞庆祝活动,而是将一系列文化成果奉献给社会公众,并将贯穿全年。以此感恩和回报长期以来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广大观众。今年故宫博物院将开放五个新的参观区域,开放面积将由目前的52%达到65%,同时计划新推出18个展览,带给观众更加震撼、完整、丰富、精彩的参观体验。届时,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将达到展出文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精彩的多个院史之“最”,形成以原状陈列为核心特色,精品常设展览为亮点,专题展览精彩不断,传统展陈与数字效果相结合的展览格局,全面提升博物馆氛围与展陈效果,努力实现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

  同时,这些“不得不看”的展览将吸引观众的目光,使他们主动前往东西两侧区域参观,从而缓解中轴线的观众压力,起到分流的作用。一年多来,通过策划、布陈一系列院庆展览,也从中积累了难得的经验,进一步创新展览思路、丰富展览内容,实现故宫博物院展览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总之,故宫博物院将在院庆九十周年之际,以更优质的服务、更精彩的展览、更整洁的环境,迎接海内外广大观众的到来。

  一、专题展览

  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展览中,以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专题展览为重点项目,展览数量和质量将大幅提升,众多难得一见的重量级珍贵文物将纷纷亮相,在全新的展览空间内迎接观众。

  1、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9月22日至12月21日,地点: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

  亮点:整体改造完成后的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首次亮相。这是故宫博物院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现代化展区,以2800平方米的大型展览空间满足多门类文物大规模展示的不同需求。也将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博物馆展厅,居高临下,气宇轩昂,古代建筑外观完全保持原貌,内部则是既具有宫殿建筑氛围,又拥有现代展览设施魅力的文化空间。

  展览概况;《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是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维修升级后的首个展览,又是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的重点展览项目,将以喜庆、热烈、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向观众展示,以强烈的历史穿越感,生动的把文化民俗、历史故事讲给观众,使之喜闻乐见。清代帝后庆寿是清代的盛事,它既展示了清代的诸多礼仪,也展示了当时的民风民貌;既蕴含了清代帝后的祝寿思想,还集中彰显了清代帝后尊老敬贤的道德示范,亦反映了清王朝的政治风气、经济实力。清代帝后庆寿更是珍品荟萃的舞台,反映了清代工艺技术的进步;演艺活动的丰富,亦促进了文化的昌盛。此展览必将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能够以深刻的文化震撼常留观众心间的重量级展览。展览分为六个部分:

  “与民同乐”。万寿盛典期间,自京郊西部园囿至紫禁城之间长达数十里的御道两侧皆需布置华美的景致,以供皇帝和太后观瞻。本部分以长达44米全幅展出的《康熙帝万寿庆典图》(第二卷)为主要展品,展示从西直门到神武门一段衢歌巷舞的场景,由此感受万民欢庆的盛况。

  “同登寿域”。古人向往长寿,但只有国家太平,物阜年丰,人们才得高寿,在清代康乾盛世,朝野之中长寿者甚多,清代帝后之中高寿者亦不乏其人。为示庆祝,清代帝后多次举办万寿庆典,与民同欢。其盛况之恢弘,史无前例。本部分以帝后画像为主要展品介绍清代万寿庆典的概况及意义。

  “呈吉纳祥”。本部分主要介绍各地进献贡品的情况。 清代帝后万寿节期间,王公大臣、少数民族领袖均进献丰富的物品以示诚敬;皇子皇孙为父皇母后呈敬寿礼,表达尊亲孝道;一些周边国家亦会派遣使臣,携带贡品入朝进献,清王朝厚往薄来,赏赐众多物品。这些贡品均极精美,寓意吉祥,构思巧妙,匠心独具。

  “贺寿大典”。本部分主要介绍清代帝后万寿盛典期间接受朝贺这一最为重要的礼仪形式。皇帝万寿在太和殿接受臣工朝贺,皇太后万寿则在慈宁宫接受皇帝及臣工的朝贺。朝贺时,太和殿与慈宁宫装饰一新,门前两侧列陈卤簿仪仗,各级官员及使臣依次站列,中和韶乐奏起,皇帝和皇太后接受王公大臣及外藩使臣的祝贺。并于是日颁诏,与天下同庆万寿。

  “盛席寿宴”。本部分主要介绍帝后庆寿期间的筵宴情况。万寿盛典期间,清宫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筵宴。宴会上,皇帝与朝臣诗词唱和,气氛融洽;而皇子皇孙更是身穿彩衣,翩然作舞,奉万寿觞,以表达他们对皇帝和太后的祝福及对蒙育之恩的感激。清宫更专设有千叟宴,这是皇帝与皇太后寿及众人之德泽,为敬老尊贤之善政。

  “瑶阶颂唱”。本部分介绍戏剧演出这一清代万寿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期间无论离宫别苑,还是紫禁城内,都搭建有诸多戏台,许多喜庆剧目更是轮番出演。特别是四大徽班进京献演成就了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的诞生与发展,使得祝寿活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文化繁荣的作用。

  2、《石渠宝笈》特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9月5日至11月4日,地点:武英殿书画馆、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

  亮点:本特展分为武英殿及延禧宫两个展区,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详细介绍作品的流传经过、递藏经历,同时也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年中征集、保存、维护书画所取得的成就。观众可以获得完整的文化体验和艺术感受,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完整、全面的参考资料。

  武英殿展区展出作品大多为宋元时代的一级品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难得一见。比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三年多的“休眠”期后再次展出,还有《伯远帖》、《展子虔遊春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卷》、《写生蛱蝶图》、《漁村小雪图》、《听琴图》、《明宣宗行乐图》等家喻户晓的名家书画作品。此外,本次展览还将集中展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皇帝书法、绘画作品,这也实属首次。

  延禧宫展区整合了以往《石渠宝笈》的研究成果,并且进一步深入发掘资料,主要通过文物展示《石渠宝笈》的编辑、版本、钤印、收藏地点等,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大多数书画展品和善本图书皆为首次展出,对进一步推动《石渠宝笈》的研究必将有所裨益。

  展览概况:自晋唐以来,书画即被视为“有国之重宝”,皇家以收藏、著录推动艺术发展,元代以前以宋宣和内府、元文宗内府为盛。清代则以乾隆及嘉庆初期为极盛,《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应运而生,是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一次系统整理与总结。其著录作品流传有绪,《初编》著录唐宋书画精品极富,为当世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有绘画53492件,法书75035件,拥有无可比拟的历代书画珍品,这其中大多数为《石渠宝笈》著录的清宫旧藏之作。

  武英殿展区主要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精品,展览分为 “皇室秘赏”、“重回石渠”、“考订辨伪” 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皇室秘赏”:与历代皇家书画著录相比,《石渠宝笈》兼具数量丰富性、品类多样性与孤本绝品的经典性等多重优势,体现了清代前中期宫廷书画的集大成。与历代皇室著录不同,《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留下了丰富的皇帝品赏的题跋、印记,丰富了藏品的内容,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典型的清宫特色。

  第二单元“重回石渠”:历代皇室收藏,在经历朝代更替后,几乎都离开了原来藏所。而《石渠宝笈》所著录的书画,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各界和故宫人的不懈努力下,大批重新回到故宫,得到了妥善的修裱和保护,由皇室秘藏变为全民共享,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单元“考订辨伪”:《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有不少伪讹之作,也是一个显著特点。专家对大量现存《石渠宝笈》著录书画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弄清了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作者归属。

  《石渠宝笈》特展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书画展览,在武英殿展区展出《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的同时,延禧宫展区以故宫所藏《石渠宝笈》著录的文物为依据,分为“皇家庋藏”、“君臣编著”、“精覈无遗”、“皇家宝藏”、“皇朝秘笈”等部分概述清内府书画的来源,《石渠宝笈》编纂人员,《石渠宝笈》编纂体例,同时展示《石渠宝笈》书画贮藏地点,以及《石渠宝笈》版本与玺印等。两个展区相互呼应、共为一体,可以使观众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研究《石渠宝笈》及其著录的书画珍品。

  3、大明御窑瓷器¬——御窑遗址出土与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4月,地点:延禧宫古陶瓷研究中心、斋宫。

  亮点:本展览堪称明代早期宫廷用瓷的原产地——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落选品与收存明代宫廷用瓷的法定使用地——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品的一次珠联璧合。展览将把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御窑所取得的成就呈现给观众,展出文物362件(组)。

  展览概况: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市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明代景德镇御窑一直是服务于皇家的最主要的窑场,其产品一方面以精工细致著称,另一方面也流露着雄壮大气:除烧造各种器皿外,还烧造专门供应南宫皇宫和报恩寺用的瓷质建材。在大量产品被运送入皇宫的同时,有更大量的落选品、残次品被打碎就地掩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堆积,不仅成了解读御窑生产历史的地书,日积月累形成的珠山更成了御窑的地标。

  自20世纪80年代始,景德镇御窑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明代窑炉、作坊等遗迹,揭示出明代御窑的格局;同时还出土了数以亿计的御窑瓷片,从中拼对、修复出了大量的成型瓷器。根据这些瓷器,除可以研究御器厂生产的成品率、挑选器物的标准以及对落选器、残次品的处理方式等制度性的内容外,也可探讨当时御窑厂的研发情况;还可以通过与传世瓷器的对比了解明代御器厂的生产全貌,从中探究明代宫廷用品生产的管理体系及其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4、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9月29日至2016年8月30日,地点:延禧宫古陶瓷研究中心

  亮点:此次展览将以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及后仿汝窑(釉)瓷器为主,辅以向其他博物馆和考古部门商借的部分传世北宋汝窑瓷器和窑址出土标本,力求较为全面地反映传世和出土汝窑瓷器的风貌。汝窑被后人推为“五大名窑”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汝窑瓷器的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满足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审美上对颜色的扑捉。由于烧造时间短且烧成难度大,致使汝窑产品流传至今的数量不多,从公开发表的情况看,传世完整器大约70多件,主要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等。因此,汝窑瓷器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世稀少而备受世人注目。

  展览概况:“汝窑”系指北宋晚期专为宫廷烧造淡天青色釉青瓷的窑场,即狭义上的汝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窑中的汝窑,有人称之为“汝官窑”。考古调查和发掘证明,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境内,最著名的窑场位于大营镇清凉寺村。广义上的汝窑系指宋代汝州境内的所有窑场。汝窑青瓷选料精心、做工考究、胎体较薄,绝大多数都光素无纹饰,个别器物采用刻花装饰。其基本特点是造型隽秀、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多采用裹足支烧、外底多留有细小支烧钉痕、釉面多开有细碎冰裂纹。

  本展览以展示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汝窑和后仿汝窑(釉)瓷器为主,辅以宝丰清凉寺窑址历年考古发掘所得瓷片和窑具标本以及从兄弟博物馆所借具有代表性的(釉)完整器,力求通过“累世遗珍——故宫博物院等收藏的汝窑瓷器”、“瓷窑奉献——窑址出土汝窑青瓷标本和窑具”、“天青余韵——明清景德镇御窑厂仿汝釉瓷器”等三部分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传世和出土汝窑瓷器的风貌,供观众朋友们研究、欣赏。

  5、故宫藏老照片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5月至7月,地点:神武门展厅。

  亮点:故宫博物院所在的紫禁城是明清皇宫旧址,帝王后妃的生活情景一直是观众所感兴趣的题材,而照片无疑是这些生活场景的最直观体现。故宫博物院藏老照片近两万张、玻璃底片两万余张,内容涉及自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人物、宫殿、风景、工业、军事等各方面。此次展览为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展出所珍藏的老照片及玻璃底片,,遴选出百余张清宫藏旧照片以飨观众,这些“凝固”的历史瞬间、原汁原味的历史场景,将带给观众真实、直观的历史感,在展览设计上采取穿越的手法使观众在对历史沧桑的回味思考中、在建筑环境的今夕对比中,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为了保护文物部分原件仅展出1个月,其他时间以复制品代替。

  展览概况:二十世纪初,摄影术自西方传入中国,由南方的粤、沪传输到京、津,后传入宫禁,成为深受幽处深宫的贵族们欢迎的时髦消遣。宫中从此时起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在逊帝溥仪离宫后由故宫博物院继续保存。老照片作为文献的重要组成,虽然出现历史较其它文献为短,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拥有无法替代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因为摄影的意义即在于将历史的某一瞬间凝固成为图像,原汁原味的保存记录。希望观众能从这些吉光片羽中,大致感受到逝去的时空中的那些人、事和生活。

  此次展览拟展出272张故宫藏旧照片及玻璃底片,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殿堂余晖——皇家建筑与陈设”,展现了摄于清末民初的皇家建筑,忠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恢宏与高敞,也承载着一个历史时代的记忆与沧桑。第二单元“群像浮光——君臣、家眷及侍从”主要展现生活在清宫及环绕于其周围的人物影像。第三单元“兴业图强——军工、教育及筑路”,通过20世纪初,广泛地用于军务、工业、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摄影技术见证这一时代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第四单元“禁宫新生——从皇宫到博物院”,1924年11月清逊帝溥仪在国民军解送下离宫,次年10月10日古老的皇宫变为新式的、开放的“故宫博物院”,再现了九十年前那段筚路蓝缕的经过。

  6、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8月31日至11月30日,地点:神武门展厅。

  亮点:故宫博物院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文物保护修复机构。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全面展示文物修复成果的展览,集中展示“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两年来的成果,同时,这也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引进社会力量,让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到故宫文物藏品的保护修复工作之中。

  展览概况:故宫博物院内汇集并保存有无数奇珍异宝,但是鉴于年代久远和材料属性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藏品确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和残蚀。文物修复历来有之,修复之法世代传承。口传心授的传统技艺让众多传统技艺复本还原,同时现代化的科技实验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材料鉴别、工艺解析、病害勘察、保存状况评估及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古法”和“今术”的结合是现今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标志性特征。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金石铜器组、木器组、书画修复装裱组、织绣组、漆器组、镶嵌组等十余个专业队伍每年修复文物数百件,并不断积累经验,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得以流传。

  此次展览分为“书画修复与书画临摹”、“木器修复”、“金属器具修复”、“陶瓷修复”、“钟表修复”、“漆器修复”、“织绣文物修复”、“囊匣制作”、“镶嵌文物修复”、“实验室”九大部分,精选了文物修复的典型案例,将故宫博物院近年来科技与传统结合的修复成果展示于众。

  7、越窑青瓷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5月,地点:延禧宫(待定)。

  亮点:今年,著名越窑青瓷收藏家陈国桢先生将其收藏的22件古代青釉陶瓷器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时代跨越战国、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代、五代和北宋。这些陶瓷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部分藏品弥补了故宫博物院相关藏品的不足,丰富、充实了故宫博物院青瓷文物收藏。为表彰其捐赠行为,故宫博物院将镌刻陈国桢先生名牌悬挂在景仁榜上,并计划于2015年5月举办越窑青瓷展,连同这22件捐赠文物,展出陈国桢先生收藏的历代越窑青瓷精品。

  展览概况:越窑烧造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唐代作为中国制瓷业的一个历史高峰时期,出现了以南方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邢窑白瓷为代表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五代至北宋是越窑的全盛时期,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秘色瓷属于专为宫廷烧造的贡瓷,备受世人青睐。北宋时期越窑生产趋于衰落。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赞美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人陆羽《茶经》中,用“类玉”、“类冰”形容越窑青瓷,并把越窑列为唐代六大青瓷窑之首。

  二、常设专馆

  随着故宫整体修缮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古建筑修缮完成,让故宫博物院展览空间不断增加,为常设专馆的设立提供了有利条件。慈宁宫雕塑馆、东华门古建筑馆、端门数字博物馆都将一一与观众见面。同时,原有专馆也将初步进行改陈和环境提升,增加重量级文物的展出,丰富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内容和观众的文化体验。

  8、石鼓馆改陈,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10月前,地点:宁寿宫

  亮点: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无论是在历史考古、文学史、文字发展史上,还是在书法艺术史上,石鼓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此一类文物专门设立独立展馆进行展示,这在故宫博物院展览史上堪称独一无二,足见其价值的重要。

  此次陈列在两方面作了努力的探索,使展览既保持严格的学术准确性,让观众得到正确的知识;又兼顾通俗性,力求使广大中外观众能够理解。首先,是对每篇石鼓文的释文释意,尽可能地综合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次,由于展出的石鼓文属于古代文字,一般观众难以识读和理解,因此采用“白话解说”的作法,并附以英文翻译,尽量使一般中外观众能够理解。

  展览概况:故宫石鼓馆原位于皇极殿东庑房,自2004年开放至今整体展陈环境急需改进。经过一年的筹备,2015年故宫博物院石鼓馆将以新的内容和体例重新布陈。石鼓文物将搬运至位于展陈条件较好的皇极殿后的宁寿宫内,作为新石鼓馆对外开放。

  新石鼓馆在策划上,立足于石鼓文化,探索石鼓文的盛世变迁,构建喜闻乐见的展览框架,揭示石鼓穿越千年的泱泱风采,述说凝聚史诗的无形遗产。

  新馆的展厅依据石鼓展的整体策划,分为两部分。正厅系统地展示石鼓与石鼓文的面貌,每个石鼓陈列橱柜的背后是石鼓文新旧拓本的图片展示和相对应的释文。东厅计划作为多媒体展示空间,全方位地展示石鼓文化,使观众走进人类古代文明。展览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组合式、开放式设计,兼顾石鼓的空间组合、文化内涵的美学展示和无形文化遗产的视觉凸现,将十件相对孤立的石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陈列体系,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景物与意韵的统一、视觉与听觉的统一,呼唤石鼓的历史回声、艺术生命和百代沉思。

  9、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一期),时间:2015年4月30日至6月29日,地点:武英殿书画馆

  亮点:“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的特点是以中国美术史的脉络来展示院藏古代书画,所选展品均为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次展览为再次循环展览后的第一期,展品包含《禇摹兰亭序卷》、《米芾行书珊瑚帖页》、《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鲜于枢行书杜甫行次昭陵诗卷》等难得一见的书画名品。

  展览概况: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暨“故宫藏历代书画展”于2008年4月21日在武英殿开幕,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常设展览之一,每年展出两期,共九期,成为一个循环。七年来,众多深藏宫中难得一见的书画国宝展示给了广大观众。该展览以中国美术史的脉络来展示院藏古代书画,所选展品均为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次展览分为“晋唐宋元书画”“明代书画”和“清代书画”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以这一历史时期内的绘画特点、画风转变、主要流派和代表画家为展示重点,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展览将较为完整地体现中国美术史体系,既适于一般观众普及美术史知识,也为专家学者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术研究提供实物参考。

  10、雕塑馆,时间:2015年7月起,地点:慈宁宫区域

  亮点: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雕塑文物,品种齐全、工艺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但却始终没有一个专门的场所进行集中展示。今年,修缮完成的西部区域对观众开放,慈宁宫区域将设为雕塑馆,重点展示佛像、陶俑、陵墓雕刻等文物,意在将院藏雕塑精品展示给观众,使参观者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慈宁宫区域主殿和东西配殿共设置4个主题展览,展出约400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从战国跨越到清朝,对于这些首次亮相的大体量文物,故宫将首次采用“裸展”的方式进行呈现。其中慈宁宫主殿将展出40余件院藏雕塑中的精品,均为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展览概况:雕塑馆展览包括慈宁宫、大佛堂、慈宁宫东庑、慈宁宫西庑、大佛堂西庑五个展室,拟展出文物409件。慈宁宫展厅为精品陈列室,展示文物皆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遴选出的精品。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东汉永和五年石羊、北齐石佛像及菩萨像、唐开元二年陶俑、北宋木雕彩绘贴金观音像、清代银鎏金六世班禅像、清代泥塑彩绘雍正帝像等,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慈宁宫西庑为古代陶俑陈列室,展品年代起自西汉,止于明朝,以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陶俑为主。大佛堂西庑为画像石与画像砖陈列室,展品包括石像生、画像石、画像砖、砖雕等。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包括耕种、狩猎、战争、车马出行、庖厨、宴乐、帝王将相、圣贤隐士、列女孝子、仙神异兽、建筑物、天体、自然景物、装饰图案等。慈宁宫东庑为曲阳佛教造像陈列室,曲阳造像以质地洁白、雕刻精美、多具发愿文等特点成为河北地区佛像的代表,堪称中国重要的佛教寺院考古发现之一。大佛堂明间及东暖阁为古代佛教造像陈列室,展示不同质地的古代佛教造像,有铜、泥、瓷、石、木、夹纻多种,展品年代始自十六国时期,止于清朝。

  11、珍宝馆改陈(第一期),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9月15日起,地点:宁寿宫东庑南、北屋。

  亮点:珍宝馆改陈工作将按照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依次进行,以保持过渡性开放,让观众参观的整体氛围不受大的影响。此次改陈为第一期,将展品的范围设计为金银、玉石、玛瑙、珍珠、象牙、犀角、珊瑚、玳瑁等质地的文物,同类材质文物集中展示,并对每一件文物的功能与文化内涵予以深入揭示,力求使陈列环境、内容、形式有机结合。展示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传统工艺所达到的新高度,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取得的新成就,并向观众展示明清两代皇家精神、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览概况: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自1958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迄今已有半个世纪。期间经过五次大的改陈、数次小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观众对博物馆的陈列形式、内容都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而与陈列展示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的出现,又为博物馆改陈提供了技术保障。珍宝馆作为故宫博物院展示皇家文化和艺术的最重要窗口之一,目前的陈列无论布局、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重新设计和改陈。

  珍宝馆改陈第一期以珠宝类文物及金银器文物为主,珍宝馆一室“珠光宝气——珠宝饰品与珠宝镶嵌类器物”,拟展出87件套113件文物,介绍珠宝镶嵌这一清代工艺中重要的装饰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当时人们对富贵吉祥的追求。珍宝馆二室“金昭银辉——清代皇家金银器”,拟展出45件套136件文物,展现清代皇室御用金银器材料之靡费、品类之丰富、技艺之精湛,体现鲜明的宫廷特色与恢弘的国家气象。2015年9月完成东庑南、北屋的改陈工作后,西庑及后三殿展品将进行部分调整,保持过渡性开放状态。

  12、古建筑馆,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9月22日起,地点:东华门区域

  亮点:故宫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博物院拥有近5000件古建文物藏品,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专门展馆来展示壮美的古代建筑群和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为弥补这个遗憾,东华门修缮后将作为古建筑馆,即故宫博物院又一个常设展览,向公众开放。

  古建馆将首次实现东华门城楼、东南角楼、城墙、地面展厅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的、生动的、视野开阔的大型展厅,东华门城楼将展出精美的古建筑构件、样式雷烫样和图纸等文物,并设计栈道直通屋顶,可以近距离欣赏东华门建筑构件和彩画;同时开放从东华门至午门的一段城墙,使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城墙的结构与建筑之美,特别是可以进入东南角楼,欣赏其构造的精美绝伦,并观看数字影视作品《角楼》;在东华门下的銮仪卫区域,将形成一个开放的石刻园区,展出一些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院藏石刻构建,使观众在城楼上可以居高临下地欣赏精美的石刻文物,在历史的氛围中徜徉。

  展览概况:无论紫禁城的营建,还是普通大众生活中五行八作的建造成果,其背后无不闪过设计者的身影。故宫古建筑的成就,分布在112公顷的建筑群之中,故宫古建筑的设计意匠,可以在漫步城墙、探索收藏、解读历史中得到深层体验。本展览以东华门一区典型案例做细致观察和解读,依托于故宫博物院深厚的建筑类文物构件与相关文物的收藏展现紫禁城的建筑之美。

  东华门区古建馆总体区域涵盖自午门至东华门段城墙、东南角楼、东华门和銮仪卫四个部分。城墙段不设专门展览,作为古建筑的主要通道和户外环境展示的重点。角楼展区设立“古建筑木结构”专题展览,展览内容和设施主要包括:多媒体角楼影视作品;角楼测绘图纸,设置三楞锥体转动式展板;角楼建筑本体;角楼模型。东华门展区,设立“古建筑设计意匠”专题展览,分为“规划•意匠”、“内檐装修•意匠”、“瓦作•意匠”和“彩画作•意匠”四个部分。銮仪卫展区,设立“古建筑石作与保护”专题展览。展览内容分为仓储式石质文物陈列区 、石质文物保护工作室和观众休息区。

  13、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10月起,地点:端门展厅。

  亮点:端门处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观众进入故宫博物院的第一道大门,也是故宫博物院给观众递上的第一张名片。观众推开这扇“印象之门”,站在 “紫禁之端”,即可一览全貌,留下清晰的“第一印象”。

  端门数字展馆是在传统建筑中建设的全新数字形式展厅,与实体形式的展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它以“数字建筑”、“数字文物”的形式,充分突出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把院藏珍贵文物中较为脆弱难以展出的文物、或实物展览中难以表达的内容以数字形态呈现给观众,以新媒体互动手段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播需求,同时又保障了文物安全,更可以激发观众对实体文物的兴趣。

  展览概况:端门数字博物馆将在不断引入最新展示技术的基础上,定期更换展览主题。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第一期数字大展的主题为“故宫是座博物馆”,其中包含“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紫禁集萃•故宫藏珍”、“紫禁城•天子的宫殿”三大区域,通过完整的参观流线,从故宫历史、馆藏、建筑三个方面向观众简明扼要地介绍:“故宫是什么”、“故宫有什么”、“来故宫看什么”。观众由此对故宫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博物馆产生直观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安排其后的参观活动。本期展览共策划开发9个数字展项:展项(1)属于“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区域,展项(2)-(8)属于“紫禁集萃•故宫藏珍”区域,其中(2)(3)(4)三项属于书画藏品系列,(5)属于器物藏品系列,(6)(7)(8)属于宫廷原状及生活藏品系列。展项(9)属于“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区域。

  (1)数字沙盘。“数字沙盘”位于端门数字博物馆的正中,基于故宫博物院建设多年的高精度全景建筑三维模型,通过沙盘动态演示和交互控制,并辅以视频演示,以形象直观的“数字立体地图”进行“数字导览”,向初次来参观的观众介绍紫禁城肇建、故宫博物院成立、今日故宫博物院概况、展览导引等全景信息。

  (2)数字法书——兰亭序。《兰亭序》以“天下第一行书”的美名享誉天下,院藏《冯承素摹兰亭序》因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已佚的原作而广受世人关注,但因受到自身材质的限制,很难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展览,而且相比于绘画作品,书法作品非常抽象,承载了更多哲学内容而难以理解。因此,该项通过模拟“曲水流觞”活动,用“数字毛笔”、“数字水墨”仿真书写,一方面让观众无障碍欣赏这幅传世佳作,一方面用互动手段让“深奥”的法书藏品贴近现代观众,带领人们在描摹间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之美。

  (3)数字绘画——写生珍禽图。黄荃《写生珍禽图》为五代宫廷绘画大师黄荃唯一可信的传世作品,其上描绘的二十四只栩栩如生的禽鸟昆虫,造型与绘画技法令人惊叹。本展项通过数字高清影像让观众看清作者用笔的笔触毫末,同时让画作中的飞禽昆虫“活起来”,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到该作品“鲜活如生”的特点,在趣味交互中深入理解藏品的价值。

  (4)数字长卷——韩熙载夜宴图。该项目是“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故宫书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的一部分,与故宫官方网站“名画记”、App等多种形式一起,共同实现同一件书画作品的线上、线下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和展示,为观众提供极为丰富的藏品信息和交互体验。本项目在8×2米的超大屏幕上,让观众通过高清影像欣赏原作以及画卷中的家具器物、印章题跋等精彩细节,并通过与真人同比大小的人物展示,让观众对画作呈现的空间和历史场景有更鲜活的认识。

  (5)数字多宝阁。故宫作为国内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藏瑰纳宝,品目繁多。近年来,正依托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不断努力构建“数字文物”体系,更好地实现藏品的保护、记录、研究和展示。本项目是以数字形态进行藏品展示的尝试,精选近百件故宫典藏器物,包括陶瓷、玻璃、金银器、玉器、青铜、漆器等,实现“可以摸文物”的“数字多宝阁”,向观众提纲挈领式地展现故宫博物院丰富的馆藏,同时还通过二维码与移动设备相结合的方式,为对藏品产生兴趣、有意一睹实物的观众提供参观路线引导。

  (6)数字宫廷原状——三希堂。三希堂位于紫禁城养心殿之西暖阁,面积仅4.8平米,还被槅扇划分为内外两部分,因乾隆皇帝收藏、欣赏三件稀世法书珍品并衍生出三希堂法帖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以其局促空间映射“内圣外王”心态而意味深长。但由于面积狭小难以开放,观众只能隔着玻璃张望。本项目首次尝试利用高清投影系统构建起三面包裹的沉浸式立体虚拟环境,高度仿真模拟三希堂,使观众身临其境地“零距离”欣赏宫廷原状陈设,感受宫殿室内空间。该项目今后将用于展示同类室内环境,解决文物保护和观众欣赏的矛盾,让观众“走进”故宫的珍贵建筑空间。

  (7)数字宫廷织绣。故宫博物院藏织绣18万余件,工艺非常精湛,其中部分藏品色彩保存极为完好,令人叹为观止,但由于对保存和展示条件要求极高,很难经常与观众见面。本项目选取其中“织绣画”的类别,通过大小触摸屏联动的交互技术,让观众看清这些珍贵藏品的精微细节,看懂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并“看到”织物中蕴含的“织”、“绣”、“织加绣”等工艺技法。

  (8)数字宫廷服饰。电视剧中色彩绚丽华美的清代宫廷服饰深受观众喜爱,但服饰之美不单在于工艺繁复、赏心悦目,还在于它契合礼仪、彰显身份,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本项目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服饰,用直观的视觉形式表现其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虚拟试穿的趣味环节,带领观众掌握宫廷服饰选择搭配的简单要领。该项目与故宫博物院《清代皇帝服饰》App内容相互呼应,构筑线上、线下深度解读文物的体系。

  (9)虚拟现实剧场。故宫博物院15年来持续从事故宫文物建筑数字化记录、展示的研究,基于高精度的三维建筑数据,研发大型虚拟现实作品,迄今已累计6部作品,从不同角度深入展示紫禁城建筑的规划布局、建筑工艺、内檐装修、宫廷陈设。端门数字馆将以虚拟现实剧场的形式向观众集中展示这些研究成果,以高度沉浸感和可互动的模式,帮助观众在视听效果的震撼中感受紫禁城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配合首期数字大展,将播放《紫禁城•天子的宫殿》作品,时长15分钟,再现清代康乾盛世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带领观众沿中轴线从南往北游览紫禁城,以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的视角,充分领略紫禁城的宏大与壮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礼仪制度。

  14、故宫博物院院史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10月起,地点:宝蕴楼

  亮点:故宫博物院院史展时间跨度横亘中华民族由艰难黑暗迈向光明盛世的百年时光,将老一辈故宫人在动荡的局势中艰难维持、在南迁路上为国家民族守护珍宝、在建国后逐渐发展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和丰功伟绩通过展览一一呈现。同时,宝蕴楼这座紫禁城中唯一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也将与观众见面。

  展览概况: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西侧的宝蕴楼将于今年修缮完成,并举办“故宫博物院院史展”,一部分区域将作为文化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使用,实现有计划地对部分观众预约开放。宝蕴楼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建成于1915年,是民国时期在原清朝咸安宫旧址之上建造的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其建造历史及建筑风格在整个故宫古建筑群中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观众也能在此领略到这座建筑独特的历史风貌,并通过展览感受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的风雨历程,及历代故宫人对故宫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院史展览从清逊帝溥仪退位将时间拉回一百年前,以图片的形式将古物陈列所、清室善后委员会等早期机构的风貌和历史为观众清晰的展现出来。在当代部分,展览着重展示故宫文物藏品清理、故宫古建筑整体修缮工程、“平安故宫”工程的实施与成果,使得来访的嘉宾能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对故宫先贤不计自我得失、为国家典守宝藏的精神与事迹产生由衷的敬意。

  三、原状陈列

  原状陈列是故宫博物院历史悠久、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的展览类型,原状陈列的宫殿中每一件陈设都是严格按照档案记载,文物选择与陈列摆放都尽量恢复历史原貌,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原始氛围。这些文物藏品与原来的建筑和氛围在一起展出,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向世人形象地展示宫廷文化。

  今年,在开放新的区域如慈宁宫花园、寿康宫等进行原状陈列的同时,也将对已有展厅的环境及设计进行改造和提升,处理好文物建筑保护与陈列展览效果的关系,增强历史文化氛围,让观众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15、慈宁宫花园,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8月15日起,地点:慈宁宫花园。

  亮点: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为后者的附属花园,始建于明代,是明清两朝太后太妃们礼佛和游憩之处,是紫禁城内四座花园之一。在礼制森严的紫禁城中,慈宁宫花园是唯一能令前代后妃们寻得心灵慰藉的轻松所在。

  展览概况:慈宁宫花园修缮完成后,以原状陈列的形式进行开放,主要展示咸若馆佛堂内陈设的千余件宗教文物,并开放临溪亭供观众登临、休憩。

  慈宁宫花园南北长约130m,东西宽50m,总占地面积6800㎡。园中有建筑11座,占地不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集中于花园北部,南部则地势平坦开阔,莳花种树,叠石垒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嫔们不费跋涉之劳而得山林之趣。

  慈宁宫花园南侧有咸若馆,正殿为黄琉璃瓦歇山顶,抱厦卷棚歇山顶,翘起的六个翼角各坠一个铜铃,原是供奉佛像及贮藏经文的处所。咸若馆以北为慈荫楼,东西两侧为宝相楼与吉云楼。花园南部有一方水池,横跨汉白玉石桥,桥上建有临溪亭,北与咸若馆相对。这些建筑也都已经修缮完成。慈宁宫花园空间开阔,环境宜人,开放后可以容纳较多观众参观和短暂休息。

  慈宁宫花园由于受礼制、宗法、风水等多种因素制约,建筑按照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安排,布局规整严谨却略显单调,主要依靠内部精巧的装修和院落中的水池、山石以及品种繁多的花木来烘托浓厚的园林气氛。园中树木以松柏为主,间有梧桐、银杏、玉兰、丁香,集中分布在咸若馆前和临溪亭周围,花坛中则密植牡丹、芍药。其春华秋实,晨昏四季,各有不同的情趣。

  16、寿康宫,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8月15日起,地点:寿康宫。

  亮点:寿康宫自故宫博物院成立迄今,一直作为文物库房使用,从未对外开放。此次寿康宫一区中轴线与东配殿辟为原状式展区,恢复乾隆年间的陈设。当时寿康宫内的陈设富丽堂皇,琳琅满目,此次布陈将尽量恢复原貌,通过对220余件套精美文物的展示,让观众得以管窥盛世的风采,凸显崇庆皇太后高贵尊崇的地位与乾隆皇帝以天下奉养的孝道。

  展览概况:寿康宫位于紫禁城的外西路,是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宫殿,由正殿、东西配殿、后殿、围房等房屋组成,分三进院落。寿康出自《洪范•五福》,意为长寿健康。寿康宫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十二月,竣工于乾隆元年(1736)十月,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而建造颐养起居之所,崇庆皇太后在此生活了42年,此后恭慈皇太后、康慈皇太后也先后在此居住。相较于其他皇太后,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身份最为尊崇,在此居住时间最长,故将寿康宫主人定位为崇庆皇太后,原状复原时间定位于乾隆朝。

  17、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8月15日起,地点:寿康宫东西殿。

  亮点:该展览将与寿康宫原状陈列相呼应,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特别遴选出与崇庆皇太后相关的文物七十余件,通过实物展示崇庆皇太后的生活状况,窥见乾隆盛世的背景与风尚。使观众全面感受“女性世界”的宫廷生活、文化习俗与历史风貌,体会到乾隆皇帝对母亲的尊重与孝心。

  展览概况: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1693-1777)为乾隆皇帝生母,乾隆皇帝即位后,母以子贵的钮祜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崇庆,拥有至尊高贵的身份地位,九上徽号,四下江南。外享街衢巷舞的万寿庆典,内享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福寿双全,享年84岁,是中国古代皇太后中最长寿者之一。“庆隆尊养”四字出自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临御的慈宁宫所题写的匾额,题额高度概括了对皇太后的尊崇与礼遇,也是皇太后享受乾隆年间富贵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次专题展地点为寿康宫前东围房、中东围房、前西围房、中西围房,其中三个展厅展示文物,第四个展厅为影像放映室。分为三大单元:“母仪天下”,以展示皇太后的品德和地位。“慈寿无疆”,以展示皇太后逢旬的三次庆典。“母子情牵”,以展示乾隆皇帝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特别遴选出与崇庆皇太后相关的文物七十余件,希冀通过实物展示崇庆皇太后的往昔生活,窥见乾隆盛世的背景与风尚。

  本展览将依据宫殿的具体情况,参观方式灵活多样,寿康宫及后殿拟采用开放式,观众由南至北单行线进殿参观,出口为叠落廊东西门。北围房空间相对狭窄,则采用封闭式。开放式空间所陈列的一切原状文物均采用高两米以上的玻璃幕墙相隔,将宫殿与展柜合二为一,使观众能够近距离地观赏。

  18、军机处原状及专题展览改陈,计划展览时间:2015年9月15日起,地点:乾清门广场西北隅值房。

  亮点:军机处是紫禁城中一组重要建筑,历史故事也很多,观众也很喜欢参观军机处的原状陈列。而军机处已经十余年没有进行改陈,室内的展览环境、照明设施以及展品都需要进行提升。通过本次改陈工作,将给观众呈现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更深刻的参观体验。

  展览概况:军机处作为清代最重要、存在时间最长的中央最高辅弼机构,在成立时间上,学术界尚有分歧,大部分学者认为应是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对西北准噶尔用兵,为方便皇帝随时召见大臣研究军政大事并能保守军事机密,在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作为临时军事指挥机构。雍正十年(1732年)军机房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清廷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后,本应裁撤军机处,但结果不但未将其撤销,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军机处的权力,使其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成为凌驾于内阁之上的国家真正的政务中心。军机处的具体职掌主要是: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谳大狱,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权力所及,均系朝廷军政大事。宣统三年(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军机处撤销。

  展览以雍正朝以来的军机处史料为基础,展示与军机处相关的历史文物并配置以大量展板、图片等。具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军机处职能。包括军机处机构、军机处满汉章京值房、军机处一天办事程序三项,展示文物有红漆皮奏折匣、《西域同文志》、《八旗通志》、《平定两金川方略》、《大清一统治》等。其二,军机处档案情况及其内容展示。展出文种包括分录副奏折(月折)、档簿、来文、照会、清册、电报、函札、表文、舆图、杂件等十种。 其三,军机大臣。展出军机处官员服饰、佩饰及办公用品等。

  (消息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