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讯 >

国博举办罗丹雕塑大展

  朱洁树

  “巴尔扎克”昂然站在法式庭院里,“雨果”心事重重地面对流亡的命运,“思想者”沉默地蹲坐在地狱之门顶端,罗丹的缪斯与情人“卡密尔”的头颅静静被摆放在工作室中。 “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于11月28日至明年3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139件作品,完整回顾了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的创作生涯,也通过独具匠心的展陈方式,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馆的故居、工作室、餐厅、花园之中。

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局部

地狱之门局部

罗丹1865-1870年期间创作的《花神》雕塑

罗丹1865-1870年期间创作的《花神》雕塑

  这是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罗丹回顾展,也是国博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活动的收官之作。

  “罗丹在中国享有很高知名度,其代表作‘思想者’家喻户晓,《罗丹艺术论》自上世纪80年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27日的发布会上表示。

  整个展览分为“最初的岁月”、“雕塑家的诞生”、“渐臻成熟”、“走进神秘的工作室”四个部分。

  在“最初的岁月”中,观众将看到罗丹早期对于艺术的探索和尝试。这里有他年轻时候的油画作品。他三次考美术学院未能录取,后来进了一个装修作坊,也逐渐走上了雕塑之路。《青铜时代》是他第一件成熟作品,这件作品因为过于写实而被质疑是“人体制模”的雕塑,巨大争议也使其名声大涨。

  此时,罗丹开始接受国家订单,其大体量的传世之作《加莱义民》和《地狱之门》都创作于这个时期,这两件作品是展览第二部分的核心看点。《地狱之门》是罗丹为了当时的装饰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大门,200多个坠入地狱的人物浓缩了雕塑艺术中从浅浮雕到圆雕的几乎所有语汇。“门楣中部的’思想者’是但丁的化身,也是古往今来创作者的化身。”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娜·舍维约介绍说。

罗丹1865-1870年期间创作的陶土作品《头戴花饰的年轻女子》

罗丹1865-1870年期间创作的陶土作品《头戴花饰的年轻女子》

罗丹1864-1900年期间创作的石膏着色作品《酒神女祭司》

罗丹1864-1900年期间创作的石膏着色作品《酒神女祭司》

罗丹作品《短发的卡密尔》肖像

罗丹作品《短发的卡密尔》肖像

  罗丹早年的人物肖像都是以自己的亲友为模特,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个圈子不断扩大。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波德莱尔,以及作曲家马勒都曾是他表现的对象。“渐臻成熟”通过一系列肖像作品展现了罗丹逐渐走向象征主义艺术风格,极简却气势磅礴。以保守著称的“法国文人协会”委托罗丹创作《巴尔扎克像》。罗丹为此做了不少实验。他曾自作主张做了一个大腹便便的裸体像,拥有“强壮的性器官,令人联想到巴尔扎克永不枯竭的创造力”,而将头与身体相连的部分是作家著名的“公牛的脖子”。最终,艺术家将巴尔扎克包裹在一件睡袍中,掩饰巴尔扎克身材的所有不完美,“整块巨石”般的形态中冒出巴尔扎克带着敏锐目光的头颅。这些前卫的尝试和委托方保守的想象全然不符,但是,艺术家罗丹就是这么任性。

工作人员站在巴尔扎克的雕塑前商讨布展细节

工作人员站在巴尔扎克的雕塑前商讨布展细节

  最后一部分“走进神秘的罗丹工作室”,将带领观众走进艺术家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天地。展出的大量作品均展示了罗丹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使用的包括肢解、组装和放大在内的处理方法,而这些方法在20世纪为大量现代艺术家所广泛采用。

  本次展览展出了罗丹不同材质的作品,既有常见的青铜、大理石的,还有61件石膏雕塑。

  陈履生透露,位于法国巴黎的罗丹博物馆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开始装修,明年1月预计会全部闭馆,新馆将于2015年9月重新对外开放,“所以如果中国观众想看罗丹作品,最合适的地方就是来北京国博。”

  “罗丹生前为中国文化所吸引,他自己收藏有很多中国艺术品。”卡特琳娜·舍维约表示,“如果他还活着,也会非常乐意亲自来到这里,身处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多中国艺术珍品的环绕之中。”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来自澎湃新闻thepaper.cn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