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讯 >

叙事原理:徐长健当代抽象艺术作品展即将开幕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展览作品

  《叙事原理》- 徐长健当代抽象艺术作品展

  引导语

  一个基于"图-底"关系的视觉哲学研究个案

  (祝锡琨 新历史小组成员)

  当代抽象艺术的一种途径在于视觉艺术和语言哲学的融合。

  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当代艺术领域关于艺术方法论研究(心理学的、叙事学的、图像学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动向,所谓的艺术方法论研究是基于特定时间、空间等多种条件下对艺术的发生缘由及其复杂关系的认知与研究。

  作为新历史小组的成员之一,徐长健是一个有些近乎偏执和坚守艺术方法论研究与实验的当代抽象艺术家。他以图底关系为依托,在数年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了有特色的实验。他的作品及其艺术创作为当代抽象艺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个案。

  围绕艺术语言及意义的思考与研究,2012年他创作了《白下白》、《黑下黑》、《除弊》、《无蔽》;2013创作了《之下的世界》、《纪念日》、《家族》、《标本》、《杰出的肉体》、《标准世界》、《误入世界》、《深渊》、《丛林》;2014年创作了《概念之“主体”或“客体”》、《概念之“入”或“出”》、《概念之“前”或“后”》、《橙色结构的视觉后像》、《橙色结构视觉后像的衰减》、《形式法则一》至《形式法则十》、《退场》、《未临或已去》。这些作品共同触及的问题就是有关艺术的“叙事原理”及其“图底”关系,其作品特点是:1.倾斜的画面与方块、桌子相结合;2.以观众的纵向视觉轴线或作者设定的水平线将作品划分成不同明度、不同材质、不同色彩的两个部分;3.简约、纯粹、系列化、模块化。这几个特点呈现了作者在艺术叙事原理与图底的关系研究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考。

  2012年至2014年各阶段作品的前后关系为:2012年的作品,作者为观众呈现了画面黑白比例关系的变化,直观地叙述了黑白任何一方显示为图的时候都会以另一方为底,这是侧重于图底同时性的研究;2013年的作品,作者采用水平线或纵向轴线使作品呈现了被涂抹和未被涂抹两个部分,并使用了画架、钟表、斧子、尺子、桌子等一些日常物品,直观地叙述了叙事艺术的所需要的条件,这是侧重于图底日常性的研究;2014年的作品,作者采用了切割使实物形成错位关系、倾斜的画面、作品先后的顺序关系,直观地叙述了叙事艺术的复杂性,这是侧重于图底逻辑的研究。这三个时间段落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倾斜画面仅仅是相对作品中实物的某一个侧面;作品中借用稳定的纵向视觉轴线或水平线构成了图与底共享的边界。这条边界试图表明图与底能够相互转换的关系;作品中简约的方形和纯粹的色彩-作为狭义的叙事要素,同构为倾斜的画面、错开的桌子、方块,并规定了艺术叙事的临时约定条件;作品试图代换的任何叙事永远只能局限在对无限事物的临时截取中;日常语言的意义永远不是为了用于解释语言的本质。

  在作者看来,所谓叙事原理是指艺术(绘画、音乐、戏剧、雕塑、装置、行为等)的叙事作品呈现给观众的只能是对一个无限景观的局部截取,这个无限的被作品隐去的景观构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底,而艺术作品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看得见的却又不能反映无限景观的图;任何叙事都是一种临时约定的图底关系,正如:对鸭兔图的识别,正是因为借助了观众对鸭或兔的视觉经验与当前图形的临时约定关系。叙事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一切终将褪去并回归自然。

  关于事物的表象和本质关系,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古老的成语中有“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的典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以“在途中”这个有点诗意的概念说明了时间及过程与存在的关系;著名的语言哲学思想家维特根斯坦也提出过,对于语言本质的认知不能寄希望于概念,而是回到日常语言去理解语言。    

  2014年冬至

  “叙事原理”---徐长健当代抽象艺术展

  特邀嘉宾:

  陈默(学者)、岛子(学者)、费大为(批评家、策展人)、高名潞(学者、批评家)、马尚(艺术家)、曲振伟(学者)、任戬(艺术家)、王玉北(学者)、吴鸿(批评家、策展人)、于振立(艺术家)、朱青生(艺术家、学者)、祝锡琨(艺术家)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03日——12月09日

  开幕酒会:2014年12月03日下午14: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陶瓷三街E05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