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讯 >

时势造就文革珍邮(图)

毛主席万岁邮票“之一”

毛主席万岁邮票“之一”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

全国山河一片红(大)

全国山河一片红(大)

全国山河一片红(小)

全国山河一片红(小)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实习生 阚文婧   

  图片由嘉德拍卖提供

  9月20日,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文革珍邮展”在太古汇L3南玻璃盒开幕,据广州邮政邮票局局长马耀海介绍,本次邮展是近年来岭南地区首次举办“文革”珍邮展,其中“大一片红”更是首次现身广东,除此之外,展览中还有极其罕见的“文”字整版票、实寄封等,总价值可达上千万,是集邮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一次飨宴。

  开幕式当天,“嘉德讲堂”活动之《从“全国山河一片红”谈邮票收藏》讲座同期举行,嘉德拍卖邮品部专家、资深邮展评审员何欣联袂广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文革邮史专家黎永洪,为收藏爱好者全面解析“文”字邮票的发行背景、图案设计、撤销发行原因、存世数量、市场价格以及投资前景。

  时代特征强烈的“文”字票

  要说起这市场表现神奇的“文”字票,就不能不提到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何欣介绍说,在“文革”特殊的历史时期里,本为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集邮活动也被作为“四旧”内容而叫停,主要为集邮目的而发行的“纪”、“特”字邮票从1967年起被取消发行,代之的就是“文”字邮票的出现。

  从1967年4月发行的第一套《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起,到1970年1月期间,“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80枚。此外,还有被称为“文五珍”的5种当时禁止发行或是本应被销毁的邮票,因为种种原因有极少量存世,“一片红”即列名其中。

  何欣认为,这些“文”字票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首先表现在设计风格的“红海洋、大票幅”上。何欣说:“‘文革’时期发行的邮票,票面设计大量使用红色,我统计了一下,约有68%的票面是红色占据;其次票幅的规格大,常见的邮票是30x40mm大小,而‘文革’时期90%的邮票都超过这个规格。这一方面是因为‘文革’时期,邮票大量使用现成图案,如在报刊上公开发布的照片、美术作品、宣传画,来作为票面图案,而这些宣传图片通常表现较为众多的人物和较为复杂的事件,不得不采用较大的票幅以承载;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适应盖销的需要。”

  当时邮政规章出现了极左现象,特别鲜明的例子是1968年一度不允许盖销“文12”邮票——《毛主席去安源》。虽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但当时对于“文”字票尽量盖销时盖在边缘,避免涂染引发政治问题,却是未明言的某种惯例。有趣的是,就在1968年,一封从北京寄往德国的航空信,所贴的“文12”寄出时没被盖销,到了德国却被当地邮政部门盖销了,这件珍贵的邮品,便成了“文革”邮政史的见证。

  通常所见的邮票,是以绘画等美术方式来表现主题的,而80枚“文”字票中,以各种语录、公报、题词、诗词、声明等文字内容作为图案的邮票竟然有36枚,占到总枚数的45%。不仅如此,连邮票的名称也大多使用文件或报刊的提法,因此图题很长,简直像是文件名称。

  使这期间的邮票图案更显得单调的是,即使是以“图”为主的那些“文”字票上,也大量使用现成图式。原因与直接使用文字作为票面内容相同,都是因为当时所涉及重大政治题材较多,设计有一定难度与危险,人们宁可直接使用已经公开发表过的图案和文字来设计邮票,快捷又安全。

  “一片红”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行的。

  三个版本都列入“文五珍”的“一片红”

  严格地说,“文五珍”之中,竟然有三种是“一片红的前世今生”。一张邮票前后三易其稿,最终发行了半天就被勒令收回销毁,这也算得是邮政史上的奇观了,如此命运多舛,它珍也珍得有理了。

  何欣介绍说,为庆祝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及向国庆献礼,原计划在当年1968年10月1日发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邮票一枚,邮票图案为毛泽东和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向广场上的群众致意,由万维生、邵柏林、尹定邦设计。然而为配合中央宣传工作会议对领袖像使用规范的要求,这一版并没有公开发行,只是从河北石家庄邮局提前流出了数枚。集邮爱好者们通常将这一版称为“全面胜利”。

  第二版设计取消了领袖像,而是以“工农兵结合”加“红地图红海洋”图案为设计重心,邮票为60x40mm的大型横幅,后来俗称“大一片红”。这一版送呈周恩来总理,总理审看后认为票幅过大,不符合中央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批示作进一步修改。因此“大一片红”只打出了票样,并未印刷,目前存世的“大一片红”全部是违规流出的票样。

  第三版图案是在第二版基础上修改简化的,原定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然而首发当天,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辑陈潮发现票面上中国地图绘制不准确,中印、中缅、中不、中蒙边界有误,南海诸岛也没有标示出来,紧急上报邮电部之后,这一版也停止发行并收回销毁了。由于这一版尺幅为30x40mm的小竖幅,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为“小一片红”。

  第一版没有公开发行,第二版根本就没印刷,而第三版不管怎么说还是发行了半天,更有部分地方邮局提前发行了此种邮品,那么它的存世量究竟有多少呢?著有《文革邮史纵横》等著作的黎永洪援引大量资料分析说,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包括舛误发现者陈潮在内的大部分购买到“小一片红”的群众,都自发地将邮票退回邮电部门。关于“小一片红”的存世数量有多种不同说法,但普遍认为最多不超过2000张,这其中绝大部分保存在中国邮政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中,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非常少。

  邮票收藏前景长线看涨

  上世纪八十年代,邮票还因其门槛低而成为许多爱好者初次接触收藏时的选择,那时邮票交换或交易活动非常发达,虽然涉及金额较小,但群众基础良好,参与活动人数多、年龄结构全面——从花甲老人,到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都积极参加集邮活动。何欣与我们分享了他走进集邮天地的经历,也是在学生时代参观一次邮展而引发了兴趣——但这种情况在今天变得渐渐稀罕起来。

  “首先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无纸化、电子化的邮递方式越来越盛行,邮票原有的实用价值不断降低;其次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青少年,他们面对太多娱乐渠道,对邮票不了解,对集邮没有很大兴趣,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邮票收藏者趋于老龄化、数量负增长,是一个无奈的共同现象。”何欣说。

  何欣介绍说,针对这些现象,国家邮政部门与各地集邮协会都积极寻找应对措施:“据我了解,各个集邮协会现在基本都有青少年分会,经常举办一些邮票进入讲堂、进入社区的普及活动,培养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邮票收藏的兴趣。邮票发行部门近年来也同样发行了一些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品种,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收藏兴趣、培植收藏梯队。”

  集邮人群的老龄化趋势,会不会影响到邮票收藏市场的前景呢?何欣并不这样认为,他说:“邮票是国家正式发行的有价证券,具有权威性,对于图案设计有严格的要求,是精美的小型艺术收藏品,它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高。”

  市场价格很能说明邮票收藏的热度理性攀升,而此次展览中出现的文革珍邮、特别是“一片红”,也是邮票市场的风向标——黎永洪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追踪了近年来出现在拍卖场上的“文”字珍邮,做以价格对比,结果显示升值幅度明显。“19套80枚的“文”字邮票的面值是7.96元,(4分6枚、8分63枚、10分6枚、35分2枚、43分2枚、52分1枚),现价是20万元左右,大约升值25000倍。”他说,“结果肯定是升值的,因为过去的事实就是这样,但是什么时候升值多、升值最快?这真的不好说”。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