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评论 >

走在山路上 想起黄宾虹

  |随笔|

  不久前,应朋友之邀,我又上了次庐山。和上次一样,锦绣谷中依然游人如织,而山上依然迷雾笼罩,所以还是没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同行的朋友中有几位摄影家,他们上山无数次,对山上的四季景色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但我并不想听他们的描述,只顾自己看着眼前的迷雾,想象着迷雾后的景色。我一路走着想着,无意间又想起了黄宾虹,想起了他的山水画。

  其实,世间的美色是无常的,佛家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除却这无常的外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倒应该是脚下这一步步的石阶,还有路边的一草一木,它们虽不壮美奇秀,但坦荡平常,适己利人,上善无言。黄宾虹先生作画崇尚“内美”,摈弃世俗的浮华美,把情感宣泄在朴实无华的林泉丘壑中,将自己的才华耗费在山石草木、野渡荒亭、茅屋村舍、牧童野老上,一生不求闻达,孜孜不倦,甘作艺林中的路石草芥。

  对于黄宾虹,即使是专家学者也有许多不解。比如,为什么他的山水画构图简单?为什么他的画不漂亮?为什么市场不能体现他的艺术价值?我至今也无法准确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有些感触是走在山路上得到的。许多人看山,赶着去风景最美的那些点,而忽视途经的平常景物,满山跑,在人堆里摄影留念。他们今天上庐山,明天上黄山,后天上泰山,哪里美去哪儿,游必游名山大川,看只看著名景点。而有的人看山,即使在名山,也是安步当车,欣赏近山远岫,聆听蛙声虫鸣,用心感受身边的一树一石。不在乎山有名无名,景可不可人,享受过程。人在山中走,心在林间游,灵魂在溪水间荡涤,凉亭下歇息。黄宾虹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心一直行走在山阴道上。其实,你如果走在山路上,无论是青城还是峨眉,崀山还是华山,身边的景致是没有太大的不同的。黄宾虹笔下的山水,正是其走在山间的真实感受,对他而言,这远比那些赶时髦的人看到的奇峰异石要美得多。这是感官美和觉悟美的差别,黄宾虹所说的“内美”就是他的觉悟美。而他所觉悟到的内美,与常人的感官美相距甚远。他的画之所以构图不奇,是因为他担心画的外形(构图)美会影响他表达思想的内美。可以说,这是他为了避俗而有意为之,而非能力所不及。

  有人说他的画不美,这也是因为他的内美境界高出常人对美的认识。就像看庐山风景,如果遇到了大雾,除了身边的景物,你什么也看不到,此时的庐山山路与普通的山路没什么两样。那么,你就可以说庐山不美了吗?大雾锁住了空有的色,对于执着于色的人来说,庐山不美了,而对于在乎庐山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和山上的平常景物的人来说,大雾并不影响什么,相反,更增添了想象的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雾是障,而对黄宾虹来说,雾是智。以此来看他的画,我们就不难看出他画中的内美----在表现手法上,以“质有而趣灵”的篆隶线条作骨架,然后以“五笔法”笔笔生发,以“七墨法”层层渲染,及至浑厚华滋。在表现形式上,力避“新奇特”,不以外美取悦人,竭力践行“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的仁智之乐。富有这样古朴深邃的文化内涵的画卷,怎么可能夺人眼球让人冲动呢?又怎么能在浮躁的当下,让大多数人叫好呢?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设想,有些所谓的杰作,如果剥去奇特华美的外形,只剩下笔墨,那么,还能有多少可读性呢?还有多少画可与黄宾虹的画媲美呢?

  我喜欢山,浙西龙岗有个叫桃花溪村的山村,游人很少去,特别宁静。我有空常去那儿住几天,一年去几次,已经六七年了,乐不思蜀。那儿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我对那里周边的山路都很熟悉,哪儿有山涧,什么时候水多;哪儿有野杜鹃,什么时候开花,非常亲切。有一次,面对满山的野花,我独自寻思,假设有三个对待此景的人。第一个是欣赏,由远到近,一年四季,喜欢盛开的花,也怜爱簇拥在鲜花周围的枯枝败叶,不惊扰,不占有,由衷地赞美它敬畏它。第二个是,走到花丛中,又吻又摸,摆出各种姿势和它拍照留影,然后立马发到朋友圈分享,然后走人。第三个是,直接跑到花丛中,挑最大最美的花剪下,拿到市场上叫卖。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三人中,第三个人虽然行为最不耻,但他是最先得益的人。第二个人,虽然没有直接得益,但通过拍照片发朋友圈分享,得到了朋友的赞,在朋友圈中提升了自己的人脉,是间接得益。而第一个人,胜事独自知,鲜花对他没有带来任何市场效益。那么,市场以外的价值呢?显而易见,正好相反。由此我们来联想艺术作品,联想黄宾虹画的市场价值,是否也能从中看出点门道,得出结论来呢?

  说到黄宾虹,让我想起了“布衣院士”李小文,他的专业水平天下第一,可在他辞世前,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呢?人们叹息他早逝的同时,盛赞他的高尚人格。他赤脚穿布鞋,坐在最高科学殿堂上讲课的情形,令国人难忘。这不是他刻意设计的形象,而是本真的流露,出于他对自身价值自信的自然流露。从他“被出名”到离世,短短不到半年,但他的人生价值,难道会逊色于站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家喻户晓的某些大家吗?黄宾虹的画朴实无华,这是他一生修为的真情流露,他的画一定是这样的!黄宾虹的画未被市场真正认识,是中国社会肤浅浮夸的真实表现,曲高和寡的艺术永远也不可能被大众普遍认识,也不可能成为投机者追捧的绩优股。还是那句话,黄宾虹不是不可学,但不是人人能学。赤脚穿布鞋人人做得到,但武功盖世而安于扫地做饭的人才有可能流芳百世。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作者:陈玉兴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