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朱新建现象:看不懂的才叫艺术吗
白墙+“白纸”=懂,或不懂
朱新建 美人图
朱新建 风入松
王永林
艺术的世界,也许你永远不懂。
这不,苏富比拍卖行将2014年11月11日在纽约拍卖一幅几乎全白的油画,估价高达1500万至2000万美元(约9000万至1.2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不仅让不懂艺术的门外汉目瞪口呆,也让业内人士吃惊不已。
难道,看不懂的才叫艺术?卖得贵才是艺术?离我们远的才算艺术?究竟,我们该怎么谈论艺术和欣赏艺术?
这幅神作名为《无题》,由现年84岁的纽约艺术家罗伯特·雷曼创作于1961年,是一幅几乎完全空白、123.7×123.7厘米的正方形油画。画作以有质感的白色颜料上色,带有一点蓝色和绿色的痕迹。此画于1988年在苏富比拍卖过,当时的成交价格是55万美元。
网上看到以上这则报道,联想到现在国内艺术市场上炒的颇热的“朱新建现象”,并由报道中之问号想到,我也是一个在绘画展厅中,如果面对一张“白纸”便毫无欣赏能力,更无法从中感知“作者”宏大“宇宙观”和艺术思想的人;与一些面对这样的“作品”驻足良久、若有所思,并能阐释出一番宏论的“专业人士”相比,实属没有什么“艺术”的领悟能力。所以,我今天写这篇《“朱新建现象”之反思》,对“白纸”类作品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市场现象进行批判,可能就是我没有这种“艺术”领悟能力的一种突出表现。
对于朱新建,我是不存在偏见的,就其艺术创作而论,我认为他有画得很有创意还不错的作品,像他早年画的《金瓶梅》之类的春宫册页,就纤毫毕现、造型精准、惟妙惟肖;创作的部分“美人图”之类的人物画,也是画得有笔有墨、创意独特、趣味盎然。而且朱新建在艺术理论上,也算是颇有造诣,虽时有插科打诨,但见地仍是不俗的。
所以,在这里首先我就需要说明一下:“朱新建现象”与“白纸”之间的关系。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书画鉴赏,一般有三个层面:一是看图像形式,也就是构图;二是分析组成构图之笔墨水平的优、劣;三是品评图像格调境界之高低、雅俗。“白纸”者,比喻也,是将一些无绘画技术性(也就是无高素质之笔墨、无巧妙合理之构图、无优雅之境界)、无艺术审美性(也就是无欣赏愉悦联想)、无收藏价值(只有当下娱乐性,无支撑其可传之后世的艺术高度)、无真正市场价值(现在所看到的价值只是市场炒作的“击鼓传花”效应)的所谓绘画“作品”喻之为“白纸”。鉴于此,我所言之、批判之“朱新建现象”,是指符合上述几个要点的部分朱新建作品,特别是其后期由于身体的原因,随手涂抹的一些荒疏支离、毫无笔墨质量的所谓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旨在解构传统中国画所有优势的那些“作品”,而非说所有朱新建作品皆为“白纸”。这些“白纸”类“作品”,即使是以“85新潮”之故事为先导,披上所谓的“新文人画”之外衣,依然是没有文化的、粗俗的,图式与笔墨更是不堪入目的、没有素养的,充其量只是捡拾了一点西方解构主义的牙慧而已。如果说,朱新建前期认真创作的作品,姑且可以使用“新文人画”这个伪命题,后期随意涂抹的那些东西,则与“新文人画”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那些东西,与中国画的基本准则完全是格格不入的。我想,如果“朱新建”们,或者说是那些市场“做局”的推手们,不标榜这类“白纸”为“新文人画”,只称是用中国画之工具与形式,学西人之法与理念,尝试出了这种新东西,似乎倒也可以让人接受,毕竟当今是一个多元的时代,甚至是一个“人人可为艺术家”的时代。
为什么说“新文人画”是一个伪命题,这就展现出今人与前人在对某一画派命名时,在时空上的不同,前人所称的“某某画派”,大都是作为后人在总结前人的一个历史阶段时,给出的综合评价,是相对客观、公正、准确的。而今人所谓的“某某画派”,则多是自己附会的炒作,一种自命不凡的表现,或是藉某种名义,来扛起一杆大旗以之成为武装自己的一张虎皮而已,所谓的“新文人画”,即是如此。
从艺术市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在推崇之“朱新建现象”与在各家拍卖行推出的朱新建作品,真正代表朱新建艺术个性,具备造型技巧、笔墨修养的作品,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其余都是些极度重复,没有艺术性,缺乏造型技巧、笔墨修养与美感的“白纸”类“作品”;这些“作品”,在作者说好听一点,可能只是他打发无聊时光的墨戏,或是对自己身体状态的无奈,或是对江郎才尽之气的发泄,抑或是为生活而做的无法选择之选择。但这一切,却被市场“做局”的操盘者们以各种光环及眩目的词眼来加以包装,推介给那些自以为懂的追捧者;或者说追捧者也只是看到有赚钱效应,而来参与,只不过他们不认为自己会是接最后一棒的那个“笨蛋”。
因此,我这篇反思中的“批判”对象,其实并不是朱新建,以上所论,只是基于我的欣赏水平,对他作品的品评意见,或者说是一个观者的感想;作为艺术家,如何创作是他的自由,即使是拾西人之牙慧,或故作标新立异之举,也是他的自由,就是因身体不便只能涂鸦,都可称之为是他的自由,喜欢者赞美之,不喜者勿观,即可。
我真正要批判的是:当今艺术市场的“做局”者对“朱新建”们“白纸”的恶意炒作,还美其名曰“朱新建现象”,把他们的那些“白纸”炒作成极具“艺术价值”“市场价值”的“艺术作品”,动辄几万块一尺,十数万一张,甚至更高。我相信这些作品,如果不是署着“朱新建”的名字,而是一个不知名的作者所为,那现在的追捧者们,也一定会和我一样斥之、批之的。这一切,就是因为朱新建这个人有故事可讲,有那么一件“新文人画”的外衣可利用。我不是一个仇富的人,也不是看到别人赚钱眼红,我是认为这种现象会误导人们的审美观,形成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恶俗、低俗为美的视觉取向,炒作者们是在以“假话讲千遍变为真理”的方式来颠倒黑白。这种“白纸”与古人聊备一格的以病态为美、以奇拙为美的逸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古人即使创作逸兴作品,也是有着很高的基于构图、笔墨、境界的要求和修养的自我约束力,所以,有笔墨表现力的狂怪还可以称之为有个性,而恶俗则就是审美取向有问题了。但可怕的是,当今的艺评界,正有一股力量逐渐成为这一现象得以繁盛的推波助澜之助手,在此只能但愿我们的美术史界,不要成为为之添柴加火的人。
这种对“白纸”的炒作手段,似不始于中国,应是市场操盘者们学自西方市场的一种“博傻”方式。“博傻”,是指在资本市场中的一些虚拟金融产品,并不需要人们关注这个东西的本身真实价值,连货都见不着,甚至还有“无货沽空”,就是根本没有货;而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这一切的真实价值,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这告诉人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个傻子。因此,“博傻”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可能是西方人惯有炒作虚拟产品的习惯,具有“博傻”的精神与传统,所以“次级债”与“白纸”可以大行其道(不过西方人炒作“白纸”,尚无中国人这么大量的重复性),但也会崩盘,就出现了金融危机。
近年来,中国人从西方学来了这种“先进”的运作方式,并发扬光大而普及之,已正逐步成为我们艺术市场上的一种常用的操作手段;他们把书画艺术品也当成现代经济的虚拟金融产品在做,所以假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的“白纸”,也可以卖出很大的价钱。但一旦发生像美国金融危机这样的事件,虚拟的金融产品需要用自身价值来兑现时,崩盘就是必然的。何况书画艺术品不可能有无限增涨的空间,它依赖的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的过剩流动性和人们快速增涨的财富,一旦这个前提条件不存在了,或被大大的削弱了,资本的力量就会消失,虚拟金融产品式的“书画产品”就会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这时什么是假画,什么是没有太大价值的“白纸”,就会真实地裸露在人们的眼前。
可能有人会拿“朱新建现象”与部分同样狂怪、恶俗、低俗的中国当代艺术来比较,认为这些“中国当代艺术”极受西方人推崇,自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如果有人否定“朱新建现象”,那只是我们中国人不懂艺术而已。其实,西方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青睐,并不完全是基于他们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水平有多高、多好。而是基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有着财富快速集聚的效应。由此,只要中国经济在可见的未来,能一直处于上升,那么他们当初和现在投资中国当代艺术,若干年后再回到中国来兑现,或者说打开他们在中国的仓库,一定是稳赚的,尤伦斯夫妇就是成功案例的代表。他们对中国传统书画,由于缺乏真伪的鉴别能力,对其艺术性、人文内涵的把握,也不能到位,所以,即便投资也只会对非常有把握、证据确凿的极少数作品投资,如尤伦斯夫妇投资的少数几件中国古代绘画经典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相反,他们对我们从西方学去的艺术语言,而形成的当代艺术,水平高低的把握则是准确到位的;再者,于此他们又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将“一坨粪便状陈列物”,陈列于他们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林木教授文中记于西方所见),称之为“现代艺术”;这与中国的一些艺评家解析“白纸”,皆言老庄之虚无,似是同出于一辙。更何况,他们大多是与极具潜力的新兴作者合作,既无真伪之虞,又是第一手的原始股。可以这样说,舍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个基础,中国当代艺术在他们的眼里,可能什么都不是,最多只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一个成果而已。
就此话题,我曾与友人试论之:若我的论点成立,则此种现象就确是当今绘画与艺术市场的歪风、邪火。因为,“白纸”类的“作品”和杜尚之流的小便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成为后现代主义们的一个艺术创意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中国画之艺术作品,并使之赢得艺术市场和艺评界的“广泛”推崇,则就有值得商榷之处了。说穿了这股歪风、邪火,只是市场操盘者们的“博傻”把戏而己。若我的论点不成立,可能就是我对这类“艺术”实在没有一点领悟能力,如同面对一张“白纸”,不能从中领悟出些什么艺术性,或者说领悟不出一些我所认为的艺术性,以及这类作品所蕴涵的市场价值与收藏价值,虽然这类作品中有的作者位置还很高,市场甚至卖到十来万一尺,几十万块一张。
询之良久,友人亦未置可否,穷追之下始曰:“世间本无绝对真理,我认识的二位玩家,一位手中有四百多幅、另一位手中有上千幅朱新建的作品,他们逢人就说朱新建作品如何之好。所以,此事或可以用‘见仁、见智’评论之、反思之,而非言批判之,如此可保尔之所论无人剿也。”
最后,再录近日一则报道中的两段话,作为开头所录之报道的结语,但不是问号的答案:
2014年11月11日,纽约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举行,其中颇具争议罗伯特·雷曼《无题》空白油画以1500.5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9189万元)。此前该画作估价为1500万至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000万至1.2亿元),几乎是现有艺术品的拍卖纪录的2倍。
84岁的美国艺术家罗伯特·雷曼,是美国极简派和观念艺术中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向来以极简主义与观念艺术着称,抽象与白色可说是他的注册商标。1953年,雷曼为了音乐梦想来到纽约,音乐家梦破灭后,他去纽约现代艺术馆当保安,一干就是七年。他早期的一幅《无题》完成于1959年,是在他当保安期间创作的。此次拍卖的作品则是他刚刚脱离保安岗位不久后创作的。1967年在Paul Bianchinni举办第一次个展。此后,罗伯特·雷曼的作品就为众多国际著名艺术机构收藏。
来源:《文物天地》2015年1月刊
图二
图三 朱新建 《美人图》
图五 朱新建 《风入松》
- 在他手上,呼啦圈也变成艺术品想起了系列电影:《春娇与志明》的中的一个片段张志明瞒着余春娇花了9万五买了一个艺术品,戳穿之后还小傲娇地…
- 弗洛伊德最后的家:蕴藏千件古董和藏书弗洛伊德的古董和藏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沙发 位于伦敦北部的汉姆斯特德区美丽而宁静,这里隐藏着许多散落的文…
-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8月9日,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等一行受韩国政府盛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际音乐电影节及文化交流活动。活…
-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2018年8月10日下午,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先生和中共中央嵊州市市政府顾问王林先生受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
- 西安开发商无证售房起诉买家案中案:“黑心师爷”才是总导演?《调查清样》撰文|文一刀 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闻天科技)因以自己无证销售为由起诉12名曾参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