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评论 >

中国实验艺术的价值重构:实验艺术如何主流

  段运冬(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艺术是中国语境下对西方前卫艺术的称呼与转换。这个称呼,隐含着4种涵义:全球性的艺术生产机制、作为知识参照的西方前卫艺术、以批判(抑或介入)为主的创作取向,以及我国主流艺术与前卫艺术之间的融通与博弈。为此,对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实验艺术来说,它早已不是对近10年来中国语境下实验艺术的一次检阅与展示,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前卫艺术为代表的西方当代艺术中国化过后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国主流的艺术体制对国内艺术生产机制(包括艺术教育、画廊、策展人等)多年来对西方前卫艺术引入、消化、生成的认可。同时,也蕴含着主流化的中国实验艺术与以前卫艺术为主流的西方当代艺术融通的机遇与空间。显然,对第12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的言说,理应由此展开,方能还原我国实验艺术的真实情形,以及寻求在更大的全球性艺术生产机制之平台上发展实验艺术的若干可能性,最终推出具有现代文化身份的代表传统文化大国身份的实验艺术。

  实验的限度

  严格说来,实验不能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或者题材),诸如中国画、油画、版画之类。它抑或一种手段、方法,抑或一类混杂的异质性另类题材的概述,甚至还可能是一种先锋美学品性的归纳。为此,实验艺术在我国语境下,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作为手段,“实验”可以是任何艺术样式进行自我新陈代谢的方式之一,当代中国画中有水墨的实验、形式的实验,甚至是美学趣味的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了实验水墨等等,这最终还是中国画自身范畴内的延伸。此种现象,我们可以把实验归结为一种手段,或者一种创作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艺术媒介、形式。当然,由实验带来的在美学观念上的不同,我们称之为实验性的美学品性。稍有不同的是,实验还可以作为进行另类题材创作的代名词,这里不一一列举。

  其次,就实验艺术的内涵而言,它本身已经限定与明确了自己的位置:我们将之称为主流之外抑或刻意的与主流艺术的距离。这里,主流艺术范畴不一定非常狭隘,可以包括表现主流价值观的艺术,也可以是占据数量众多的被认可的艺术样式。既然实验艺术与主流的艺术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带来的一个就是实验或者探索的限度的问题,如果深入细化可以分为艺术媒介的限度、表达策略的限度、涉及题材的限度、美学表现的限度,甚至是价值的限度……为此,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实验艺术作品,与其说是实验艺术的作品展览,还不如把它视为实验限度的探索。

  这种限度的探索,首先表现在媒介的实验上,相比国内现有主流艺术的表达媒介而言,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架上绘画,采用平面媒体、电子媒介、虚拟技术、发光体、废弃物、地球实景、现成物、文明遗迹、瓷器,甚至有的还通过录像,记载并呈现了行为艺术。其次,艺术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包括了装置艺术、拼贴艺术、录像艺术,等等。可以说,媒介的表现出现了多样化的特性,在严肃的主流艺术面前,实验艺术已经变得开放多了。最后,在关注对象上,有传统的《芥子园画谱》、日常生活器皿、“月亮”、社会热点(事件)主角,这些对于突破国画、油画、版画传统二维平面空间局限,更加深入地介入文化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个体日常生活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有作品还是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似乎更加增强了全国美展的吸引力,体现出美展强大的包容性。

  但是,从整个展览运行的机制来说,这种探索的限度,是主流体制遴选与肯定的结果。这样,与死气沉沉的其他画科相比,即便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实验的限度,仍然彰显得谨小慎微,外加评审精英的知识老化,不免使得整个实验艺术在实验的限度上大打折扣。无法从根本上避免本次展览的平庸性,亦即锐气的缺乏。我想,这也是观众在走出美术馆时不太满足的原因吧!

  批判与建构

  如前所述,全国美展的实验艺术,既饱受期待又备受责难。其中,锐气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锐气的匮乏呢?对此问题的回答,还得回到实验艺术自身。

  客观地说来,国内用实验艺术这一概念对西方以前卫艺术为代表的当代艺术进行概述时,其实,已经遮蔽了西方前卫艺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功能——社会批判性。我们通常在说西方当代艺术的“无形式性”、“领域的扩展”,乃至“视觉无意识”,但这些,笔者认为只是艺术的表象而已,不足以代表西方当代艺术的核心与精华部分。何为西方当代艺术的精华?笔者认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发生剧速变化,传统资本主义价值观遭到唾弃,甚至是反抗,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又是这一反抗无法逾越的屏障。以批判的精神,从文明之根,解构资本主义,唤醒与重塑资本主义体制、公民社会里个体的良性存在,这成为知识精英、艺术精英的努力。乘着这股东风,以批判的方式,西方的当代艺术开始介入了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国内一直有一个重要的认识误区,就是担心批判会与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自身文化价值为敌。就历史而言,这种担心并不是毫无道理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凡走入国际主流艺术圈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其策略就是以奇观媚俗的方式,去迎合西方主流话语里面的“中国形象”,适应西方对“中国与富裕的劳动力市场相关的剧速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回应,并且通过自己的创作权利把这种现象转换成为社会的和超量雇佣式的艺术项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当代艺术的重要批评家罗莎琳德·克劳斯之语)。所以,中国前卫艺术所犯下的不良前科,完全有理由让人去担心实验艺术的批判性。

  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我们深深感到实验艺术的平庸与匮乏,另一方面担心实验艺术对批判方法的敌意性使用。这就形成了当下实验艺术的尴尬局面:谨小慎微的主流性探索与实验艺术自身艺术逻辑的矛盾。就全国美展所展示的作品而言,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案是,抹去实验艺术对价值的实验与限制实验的题材。其结果,就是本届实验艺术的展览效果,就个人观点而言,已经宣布实验艺术的此种陈旧方式的退场或者死亡。那么,什么是新的方案呢?

  其实,批判只是一种方式,即便方式本身存在着伦理或者价值诉求,但是方式本身的操控性还是远远大于价值诉求本身。这也是今后我国实验艺术重拾批判性的理论基底,也就是再次勇敢大胆地使用批判方式,介入社会生活,抛弃过去毫无价值立场的批评与介入策略,以正向价值为准则,参与传统大国复兴语境下现代国家文化身份的建设,以及积极引领与塑造当下民众迷人的文化生活。我想,这应该是今后实验艺术的方向与目标。

  再者,现有实验艺术受到病诟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只会批判,不会重建”。稍微有经验的都知道,摧毁与推翻是何其简单,最重要的是建构本身。过去实验艺术往往存在着一种“你死我活”、“非西即中”的简单化了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个直接的现象就是,导致主流价值与实验艺术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此,如何重建便成为批判之前或者批判之时慎重考虑的。

  就当下而言,艺术的实验与重建不像社会性的其他方案,是理性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知觉重建。情感的知觉重建,与艺术家自身的无意识、负面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如何对负面知觉进行正面化的转换,直接导向正向价值,这应该是艺术家思考的关键。其实,在艺术实践中,知觉重建并不只是一味的非理性,而是以资本为纽带的艺术机制的理性共谋结果。就新世纪以来有影响的美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项目而言,都是艺术家的创作冲动、美术馆、观众、策展人,甚至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合作。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可为我国当下实验艺术发展的参考和借鉴,但一定不是抹去价值立场的照搬。

  价值与重建

  我们提倡实验艺术的知觉批判与知觉重建,其实是与当下正向的价值立场密不可分的。那么,什么是正向的价值立场呢?其实,前面在提出批判指向已经说过了,这就是传统文化大国复兴语境下现代国家文化身份的塑造,以及现代语境下传统文化大国民众迷人的文化生活的引领与塑造。这个,我认为是可以超越狭隘的价值之争的,理应成为重建的起点也是目标。在价值重建上,首先应该反思关于艺术本体认识的几个误区。

  首先应该反思的是媒介的物质性。现在,我们追跟全球性的当代艺术,要不使用现成品,要不使用传统文献里提得过多的物质,甚至有的将空气、味道,保守一点的只是把水墨等相关的搬弄出来,自我满足一下。但是,这些并不具有“中国性”,至少在现在已经不具有“中国性”了。所以,个人觉得,媒介的实验并不是穷尽媒介的样式,或者穷尽媒介的特性,而是应该找到媒介,亦即物质的“中国性”。在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了观念、价值等非物质性的东西,认为这才是文化的独特体现。但是,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忽略了物质自身对文化的改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或者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浸改,并不是体现于抽象的观念之上,而是物质的体现,诸如我们先祖的丝绸、瓷器、茶叶,甚至是作为全球货币的白银,然后才是西方一系列 “洋货”。文化永远是依附于物质上的观念。实验艺术的价值重建,首先应该是媒介与物质的中国化。真正找寻属于中国自身的物质。这才是实验艺术实验的第一部。

  其次,就现代艺术史来说,最为根本的就是,艺术形式、美学、价值对资本主义入侵人类生活的现代主义实验。自清末以来,我们有太多的民族经验、历史记忆,甚至当下问题,更大的范围来说,这本身就是这个民族在传统文化陨落之后,对现代化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实验艺术。所以,如果我们能在以上提到的正向价值上,进行知觉探求,我想,这些实验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身份的表现,也是全球文化的精彩财富。

  第三,就是我国实验艺术存在生态来说,我们应该对实验艺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反思。几年来的经验,价值逻辑和艺术逻辑之间的冲突仍然是实验艺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需要在共守正向价值立场的前提下,期待主流体制的包容和开放,期待新锐艺术家的激情,同时也期待评审精英锐利的眼光。这样,一个生龙活虎的实验艺术生态才会出现。否则,任何有形无神的创作,只是一种畸形的反应而已。

  所以,就本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而言,我想说的就是,如没有批判,实验艺术将不复存在;如没有建构,实验艺术将无立锥之地。但无论如何,斯人已逝,我们更看重将来,既期待有锐气的批判,又期待有效的价值建构。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