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较真狗头金不是坏事
彭原
近日,新疆青河县一牧民意外捡到一块重7.85公斤左右的“狗头金”引发社会关注。所谓关注,并非狗头金的来源和价值,而集中在到底归谁所有,牧民和政府被放到了博弈的两端。奇怪的是,引发这场博弈的却不是两方潜在得益者,反而是作为利益无关方的律师、学者、媒体和网民们。
挑起争议的是某“知法”的律师,直指捡到“狗头金”属于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如不上缴,涉嫌侵占罪。接着,又有法学教授站出来说,“狗头金”不属于矿产资源,应属个人所有。网民们也纷纷加入“战团”。虽说九成网民支持牧民对狗头金的拥有权,但就算剩下的一成网民,那也不在少数了。相较于激烈的舆论反应,倒是当地政府部门表现出冷静克制,该县文物局回应称:“所捡物和文物不搭界,基本上可以确定不属于文物,只能说它是一种矿产品。”县政府也组织了联合调查组前往牧民家调查了解,并未像过去没收“乌木”那样,发生政府没收“狗头金”的剧情。
如此看来,外界的争论是否多管闲事?却又未必。法治社会的基石,在于人们内心的法治意识。什么是法治意识,不是对法律条文有多么娴熟,而是在无数现实案例的印证中,所逐渐凝聚形成的遵循规则的社会共识。法入人心,才能依法办事。客观上,法律总是滞后的,对于现实社会不断发生的新事物,法律不可能总有预设。就以捡获“狗头金”这件事而论,虽然看似不难预见,但法律条文也仍有模糊地带,这就给了人们争议和辩论的空间。单独矿石是否属于矿产,无遮蔽地现于地上是否可以视为无主……理越辩越明,正是在讨论中,人们对立法的本意才有更真实的把握,对于今后此类问题的处理才会形成“前例”共识。通过辨析对现有法律是否有芟削梳理的必要,最终实现法治建设的动态化进步。
也唯有充分的争辩,才能尽可能避免单向思维与零和博弈,解开类似“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的伪命题。国与民的利益高度统一,更仰赖于法治意识的有力支撑。“狗头金”之争,这样的较真可以多一点。 (来源:解放日报)
- 在他手上,呼啦圈也变成艺术品想起了系列电影:《春娇与志明》的中的一个片段张志明瞒着余春娇花了9万五买了一个艺术品,戳穿之后还小傲娇地…
- 弗洛伊德最后的家:蕴藏千件古董和藏书弗洛伊德的古董和藏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沙发 位于伦敦北部的汉姆斯特德区美丽而宁静,这里隐藏着许多散落的文…
-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8月9日,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等一行受韩国政府盛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际音乐电影节及文化交流活动。活…
-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2018年8月10日下午,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先生和中共中央嵊州市市政府顾问王林先生受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
- 西安开发商无证售房起诉买家案中案:“黑心师爷”才是总导演?《调查清样》撰文|文一刀 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闻天科技)因以自己无证销售为由起诉12名曾参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