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评论 >

藏品鉴定应从凭经验走向科学化

苏州考古专家提出辨别玉器新观点

苏州考古专家提出辨别玉器新观点

  

我国收藏市场红红火火,但藏品的鉴定长期停留在经验主义。研究馆员、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照根在近日的一场公共考古学活动讲座上提出新观点:藏品鉴定应从经验主义走向科学化。


  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2014年发布的欧洲艺术基金会《TEFAF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的第二位,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24%。


  但文物市场的欣欣向荣,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藏品鱼目混珠,鉴定鱼龙混杂,乱象纷呈,纠纷日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民间收藏家王志成诉泛海公益基金会一案。在该案中,两次鉴定专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由此引发纠纷。还有近年来争讼不断的苏轼《功甫帖》真伪之争,不少鉴定专家都参与其中,最终结果仍不明朗。这些事例导致人们对专家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藏品鉴定领域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理论,鉴定标准混乱,完全凭专家的个人经验。文物鉴定如何从传统的经验主义走出来,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张照根在凯迪苏州会馆近日承办的一场公共考古学活动讲座上,创造性地将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藏品鉴定领域,为藏品鉴定学搭建起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他以玉器为例,阐述了研究方法与鉴定标准,揭示了藏品鉴定的基本规律。


  张照根介绍,我国古代到民国时期,古玩商及收藏家主要通过观察玉器沁变来判别玉器真伪,师徒相传,充满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也充满普遍的经验主义色彩,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这种做法有合理的地方,但大多数人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解放后到上世纪末,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藏品真伪鉴定,所谓鉴定,就是鉴定藏品的年


  代及价值。


  进入新世纪后,专家普遍以玉器的断代标准来判断玉器的真伪。其实,只要是玉器,只要不说是谁的作品、何时的作品,就不存在真伪问题。


  张照根建议,可依据玉器的自然老化特征对玉器进行全方位的鉴定,具体包括氧化、钙化、泥沁、工艺特征、表面光泽等五项。这一做法的科学性体现在:所说的“沁”不是古人认为的纯粹的内在变化,而是内外交化;将包括出土与传世的所有玉器纳入研究对象,总结出各自的鉴定标准和老化特征等等。


  张照根归纳出的古玉鉴定口诀是:一口光气(匀净之光)、一张皮(自然之皮);两类裂纹(自然裂纹与人工裂纹)、两沁色(自然沁色与人工染色);三个变化(氧化、钙化与风化)、三层次(从外至里泥沁、钙化和氧化);四种颜张照根(右)在讲座中。□记者 方仁 摄色(玉之原色、泥沁色、钙化色和氧化色)、四状态(出土、传世、出土转传世和传世转出土);五项工痕(切片、线锯、阴刻线、钻孔和打磨痕迹)、五标准(钙化、氧化、光气、泥沁、工痕)。


  张照根说,比如纯粹传世玉器不发生钙化,只发生氧化;出土古玉大多有钙化色、氧化色和泥沁色,而很难看到本色;钙化斑点就是“饭糁”(玉质中有白斑,呈饭粒未熟透状)……


  当然,玉器的鉴定,光靠科学理论也是不够的。张照根建议,既要从经验主义走向科学化,又要多多实践,才能形成正确认识。“只要真正看懂了一件古玉,就能看懂全部古玉”,张照根说,因为玉的变化原理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每件古玉的变化程度不同罢了。

  来源:苏州日报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