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拒付款成阻碍拍卖市场发展瓶颈
本报评论
一个数据让文博收藏界为之震惊!中拍协公开的大量拍卖结算数据表明,中国艺术品拍卖存在海量造假和天价假拍,2010—2013年高价拍品结算数据,结算率仅为50%左右,金额结算率仅40%左右,天价拍品的完全结算率仅为15%。
从这个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拍卖行普遍存在一个令人尴尬的怪现象,这就是,表面看起来红红火火的艺术品拍卖交易市场,其实内骨子里还有亟需治愈的顽症,只拍不买、拒付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拍卖行发展的瓶颈。
自古以来,买东西都要付钱。在拍卖场上,作为竞买人,经历一番搏杀,以最高价赢得竞买宝物的资格之后,在没有非正常理由(比如拍后发现了拍品未公开的瑕疵、拍卖无效等)的情况下,本应按事先约定及时付款、取走拍品,从而完成整个拍卖过程。《拍卖法》第三十九条也有明文规定,买受人应按照约定支付拍卖标的的价款,未按约定支付价款的,应承担违约责任,或者由拍卖人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将拍卖标的再行拍卖。
可是,近几年一些艺术品拍卖会过后为何发生这么多未付款事件,造成拍卖行拿钱难问题呢?考究起来,原因至少有两个:其一,竞买人在拍卖过后,激情不再,或觉得自己所出的竞买价太高,或资金不足,因而反悔,不想付款成交;其二,拍卖行碍于情面,有苦难言,不想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也是导致高价、天价拍卖交易拒付款事件屡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其实,中国人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也有拒付款的先例。2009年,藏家蔡铭超以3149万欧元在佳士得拍下圆明园兽首铜像之后拒绝付款,引发业界强烈关注。从文物爱国的角度考量,蔡铭超以拒付款的方式,表达国人对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态度,这无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频频发生在国内的高价、天价艺术品拍卖拒付款事件,就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儿戏了。
拍卖行是靠收取拍卖佣金过活的,若 经常遇到光拍不买的主,让他们如何生存下去呢?
在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今天,进一步规范艺术品拍卖行为,依法依规办事,是文博收藏界面临的一道共同课题。拍卖是推动和促进艺术品创作、流通、市场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让拍卖行赔钱赚吆喝,让藏友只是看到和听到一些高价和天价拍卖的“震撼”场面与“重磅”消息,却不见真正的真金白银成交,这无论是对拍卖行自身,还是对委托人、竞买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尼松义)
来源:收藏快报
- 在他手上,呼啦圈也变成艺术品想起了系列电影:《春娇与志明》的中的一个片段张志明瞒着余春娇花了9万五买了一个艺术品,戳穿之后还小傲娇地…
- 弗洛伊德最后的家:蕴藏千件古董和藏书弗洛伊德的古董和藏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沙发 位于伦敦北部的汉姆斯特德区美丽而宁静,这里隐藏着许多散落的文…
-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8月9日,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等一行受韩国政府盛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际音乐电影节及文化交流活动。活…
-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2018年8月10日下午,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先生和中共中央嵊州市市政府顾问王林先生受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
- 西安开发商无证售房起诉买家案中案:“黑心师爷”才是总导演?《调查清样》撰文|文一刀 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闻天科技)因以自己无证销售为由起诉12名曾参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