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折衷中西探索基本没有完成
高剑父 (1879-1951)名仑,字剑父,后以字行,生于广州番禺。中国 近现代国画家 、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与陈树人、高奇峰 一起致力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
高剑父 初秋图
高剑父 东战场的烈焰
陈继春:高剑父折衷中西探索基本没有完成
王嘉:抗战期间避乱澳门影响其艺术创新
1879年10月12日,是传统历书的“大凶日”。高剑父在这天呱呱降生,却差点被家人送到育婴堂去。在父亲力排众议之下,才将孩子留了下来。正是这样一个“生不逢时”且命途多舛的人物,划破了清末民初死气沉沉的画坛夜幕,开创了 “新国画”的时代。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高剑父“艺术革命”是时代使然
收藏周刊:早年加入孙中山成立的同盟会,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及光复广州战役……高剑父的从政、从军生涯,对他“革新中国画”的理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陈继春:高剑父早年追求美术“成教化、助人伦”或“经世致用”功能。参加辛亥革命对形成他的“艺术革命”有促进作用。另外,就任“广东工艺局”局长和“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校长,是他从政的标志,但为时甚短,因为学潮的关系于1921年6月12日辞职。高氏退出政坛以来,明显地将过往的革命情怀转移到绘画之中。对比其辞去公职前后,尤其是1923年“春睡画院”创立以后,高氏的“艺术革命”就有三大原则,即现实性、大众化和教育性;其所主张的艺术,要与国家、社会和民众发生关系,比过去有更高的诉求。
收藏周刊:以高剑父为核心的岭南先贤掀起革新中国画的主张,还有哪些地域因素的影响?为什么偏偏岭南出现了高剑父这样的中国画革新的急先锋?
王嘉:高剑父的“艺术革命”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背景,一方面来自于岭南地区“开风气之先”的文化氛围,作为南方沿海的岭南地区,在近代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窗口作用。此外,高剑父主张的“艺术革命”与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变革有着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文学革命带来了中国白话文的激变与改革,而以高剑父为代表的“美术革命”对于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文化的更大发展,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绘画传统,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之文学,美术的发展也是如此。近代社会文化全方位的发展变化,西学与中学之间的互相促进、互相借鉴,对于中国艺术的近代转型有着水到渠成的作用。在这个年代里,岭南地区这样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即便没有高剑父这样的领军人物,也会出现王剑父、李剑父、赵剑父之类的代表性人物。这是时代决定的,人才呼之欲出。
参以西方观念融会出一种新的艺术
收藏周刊:“其艺雄肆逸宕,如黄钟大吕之响,习惯靡靡之音者,未必能欣赏之。”徐悲鸿对高剑父艺术的这种评价暗含了他革新中国画的时代背景。什么是高剑父的“黄钟大吕之响”?或者说,“黄钟大吕之响”在他的艺术画面上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继春:“黄钟大吕之响”寓意正大、庄严、高妙与和谐。与之相反的“靡靡之音”无疑是清末民初时柔弱、颓靡和保守的画风。前者在高氏的绘画里具体体现出来或者是主题,或者是思想性,在技法上是用笔。徐悲鸿认为其艺“黄钟大吕”,另有“可以远传”的一层意思。
高氏把中国悠久的绘画传统,用创新的技巧与方法,尤其是那种对西方体系折衷式的向结构倾斜的素描,以写生为手段去对抗以临古为基调的传统国画,再参以西方的艺术观念,融会出一种新的艺术。
王嘉:高剑父的突出贡献体现在对西画的研究和推动,并把西画中的有效元素运用在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中。比如高剑父对于光影的研究,他绘画作品中的水波纹,就不仅仅是远水无波,或中国传统的网格纹等表现套路,他通过水墨的渲染,表现出了光影效果。再就是《东战场的烈焰》这类作品,在背景的渲染方面,吸收了西画的审美情调,使用大笔触,其中蕴藏了对西画外光技巧的研究,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突破。
收藏周刊:高剑父的艺术创作有何不足?
陈继春:1927年香港的报章概括高剑父画:“二十年前所作篱菊蒲石,皆能酷肖伍君(懿庄),其后游学东瀛,参与外国画法,类能出己新意,抒情肖物,兼擅其长。”我在香港高励节家中看其父遗作,发现其印度之行以后更注重笔与墨,晚年居澳门时亦曾用油画的颜色来写晨星,以及用生的鸭掌蘸淡墨印于宣纸上再据形而画《雪泥鸿爪》。他的画实验味较强,虽予人看到雄强的力量感,但题材太广,面貌不够持续,甚难让人一下子指出他最擅长的题材是什么。
王嘉:高剑父的艺术创作,也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众所周知,上世纪30年代初期,高剑父从东南亚地区考察艺术回来,先后受聘于中山大学教授、中央大学教授,正值艺术探索的黄金年纪,不巧遇上了战乱年代。抗战期间,高剑父和部分春睡画院的弟子避乱于澳门,对于他的艺术创新是一个严重的损失。
岭南画派不应是全国画家学习的典范
收藏周刊:高剑父在折衷中西的探索中到底完成了多少?相比与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他的艺术探索完成度如何?
陈继春:高剑父在遗稿中表明其“折衷中西”的探索仍需继续,换言之基本没有完成。这不好与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作比较。但饶有趣味的是,高氏接触的“西”,多是经过日本“翻译”过的绘画语言,而徐、林直接触及。
收藏周刊:高剑父所开创的岭南画派,在海外影响甚巨。但在西方主流汉学界,评价似乎并不高。比如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的论说,“正是对形式热情的缺乏,以及作品毫无个性,使得高氏兄弟以及他们的许多的追随者,最终丧失了在中国现代绘画史发挥主导性的作用”。您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陈继春:我部分同意。其实,苏立文先生早期在中国时主要于四川接触江浙和北方的画家,且知道传统中国画讲求笔墨和形式美。或者,中国绘画的“形式”,又或是“程序化”的绘画语言对他有先入为主的影响。我认为,中国绘画的个性不仅是绘画语言,“内容”亦十分重要。“岭南画派”是有个性的,正如政治是经济和文化的上层建筑一样,主导性作用的失落与政治生态有关,亦与文化底气有关。
王嘉:对岭南画派的评价也罢,对20世纪中国绘画史巨匠们的评价也罢,我们要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和立场。西方汉学界的评价可以参考,但不是标准答案。一切唯西方的马首是瞻的时代过去了,唯西方论的观念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收藏周刊:就目前来说,高剑父艺术创作及理念对于岭南画派还有哪些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陈继春:高剑父“折衷中外,融汇古今”和“对现实的关怀”无疑是积极的影响。由于高剑父没有形成逻辑性强且具思辩性的艺术理论,只有《我的现代国画观》和零星的论述。这似是个缺陷,但反过来说不正为后来者提供努力的空间?
收藏周刊:陈传席先生曾讲:“(高剑父等人开启的)岭南画派是地区性画派,它目前还不可能是全国画家学习的典范,也不应该是目前中国画发展的方向。”您对这句话认同吗?为什么?
陈继春:如将问题细化,我同意。正如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指出,艺术风格与植物学相似,不同的艺术风格必成长于与之相适应的土壤,“土壤”在这里既是可触摸的,亦包括不可触摸的“艺术氛围”。至今好像还没有北方画家能良好地把握“岭南画派”的精髓。它当然“不可能是全国画家学习的典范”,也不应如此!为什么?多元才是艺术真正的发展模式。
- 在他手上,呼啦圈也变成艺术品想起了系列电影:《春娇与志明》的中的一个片段张志明瞒着余春娇花了9万五买了一个艺术品,戳穿之后还小傲娇地…
- 弗洛伊德最后的家:蕴藏千件古董和藏书弗洛伊德的古董和藏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沙发 位于伦敦北部的汉姆斯特德区美丽而宁静,这里隐藏着许多散落的文…
-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8月9日,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等一行受韩国政府盛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际音乐电影节及文化交流活动。活…
-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2018年8月10日下午,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先生和中共中央嵊州市市政府顾问王林先生受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
- 西安开发商无证售房起诉买家案中案:“黑心师爷”才是总导演?《调查清样》撰文|文一刀 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闻天科技)因以自己无证销售为由起诉12名曾参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