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评论 >

80后收藏家是新富也是新秀

  前不久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举行的“我这一代”中国年轻艺术家联展上,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群体开始崭露头角,但媒体却将目光盯住了新兴的80后收藏家。看到这消息后,广大屌丝青年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炮口瞄准这些“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却忽视了,即使是“二代”,80后里最大的已然三十郎当岁,也开始步入到壮年往中年走了。

  国人总喜欢贴标签,医生的手术刀是黑的,官员的帽子是黑的,富豪的心眼是黑的,就连富豪的后代们也都跟着成了黑的。当然也不能全怪国人戴着有色眼镜,一些代表人物也真心不争气。可一颗老鼠屎不能坏了满锅汤,从西方精英主义的观点出发,或许市场与社会体制的未来一定程度上还真是寄托在这些“二代”身上。

  被称为或自诩为“屌丝”的青年群体对这话肯定不以为然并忿忿不平,仿佛那个年代“红五类”对“黑五类”天然的正义感。但事实却是,新兴的80后收藏群体大多受过西方高等教育,有的还修过艺术史,相对于父辈,他们更感性,也更善于接受新的美学或媒介。正如有媒体所说,“虽然这些新兴藏家还不是艺术市场里花钱最多的人,可他们在影响着艺术市场的走向”,毕竟他们不会咧着大嘴用斗彩鸡缸杯喝茶,即使茶杯主人说那代表豪爽。

  正因为与生俱来的豪爽,中国最早的艺术收藏家大多是并不懂艺术的“土豪”,艺术品在他们眼里的意义或许只是值多少多少钱。正因为有投资的意识,“土豪”让他们的子女都成为了经济实力的受益者。无可否认,由于父辈的影响,诸多富人的孩子也早当家,环境的影响与常年的教育使他们比同龄人更具眼界。尤其是对艺术收藏来说,他们对于藏品除了市场估价外更多地注重“艺术性”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青年收藏家更青睐当代艺术的原因。

  很多“土豪”出身的中国本土收藏家收藏艺术品要么为了炫富,要么为了投资,或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背后黑幕。相比之下,80后收藏群体更具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并不是说他们会进行具有爱国冲动的回购,而是出于对于艺术的理解,通过成立私人美术馆、画廊或者举办展览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收藏和推动艺术的发展。对于社会与国民来说,这种投身公共艺术服务的行为甚至比单纯回购流失海外的文物更具意义。

  其实,对于艺术收藏这个需要庞大资本的圈子来说,80后是年轻,但对于其他行业来说,30岁左右的他们都已经逐渐成长为主力,谁都不会轻易对从事服务业或者媒体业的80后指手画脚。长江后浪推前浪,80后之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标签,是一个年龄层的相对概念,当80后逐渐步入壮年,90后、00后正在以更加激进的姿态成长时,80后的标签已经应该揭去了。

  我们总认为年轻是好的,是因为年轻代表着新的精神状态和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新的社会关系。之所以说作为“新富”的80后收藏群体也是整个社会的“新秀”,正是由于他们带给整个艺术收藏界的新鲜空气与艺术环境的新希望。艺术家和收藏家是艺术生态环境中两个重要的端点,如今这二者都已经有新的力量大显身手,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文化气候,无疑是一件加分的事。不难预见,这一如今还年轻的收藏群体将成为未来收藏界的主体,他们终将确立起自己的地位。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