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之乱象:艺术品的创作过剩问题
面对艺术市场对新作品源源不断的需求,即便是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也难逃供过于求的问题。
——导语
作品的创作过剩问题早已成为艺术界的新常态,乔纳斯·伍德(Jonas Wood)在伦敦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的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作品反而让我们怀念起他曾在作品中展现出的强烈情感,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在长达近十年的画家生涯中,他渐渐抛下了早年确立起的创作标准。想到这些,观者不禁扼腕叹息。
伍德作品的视觉亮点就在于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其可以精妙地展现出作品的内容所在,这样一来,作品的内容也就颇为真实可信,他把色彩背后的深意蕴于风格化的线条当中;而往往稍不留意,这类作品就相当容易流于平淡无趣。画家仿佛就是在说:我喜欢这些盆栽,这间屋子,毕加索的这幅画。
只有自身投入了设计、建筑乃至绘画等领域(哪怕在色彩上的造诣和能力此时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准),人们才更能懂得艺术作品的所言所指。就拿伍德的作品来说,明暗的色彩对比在他的系列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能把不同要素整合在一起,因此在作品的整体语境之下,昏暗线条也能绚烂如灯。
就他目前的展览来说,伍德运用色彩的水准没有下降,每部作品虽说还是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其中却鲜有言之有物的佳作。过去我们得以见识了他对视觉语言和样式设计的高超把控,现如今这些缤纷多样的样式彼此之间却难以协调统一。比如说,某幅画中陈旧陶罐上的磨损花纹与画中的其他物件格格不入,仿佛是从另外一幅作品中穿越而来的。
在一张描绘画室的大幅作品当中,对天花板的处理可谓是一处惊喜,不过里面的留白非但不像是为了让欣赏者能喘口气而设计出来的,倒像是画家因时间不够而未完待续的遗憾。留白似乎一直都是伍德因来不及完成作品而不得已作出的选择,他那些盆栽题材的大幅作品也证明了这一点。
艺术市场的最爱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剩化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曾说过:对画家来说,最可怕的敌人是他自己的劣作。他和毕加索都曾经历过艺术品供过于求的状况。艺术的市场化运作必然会导致艺术创作过剩化吗?对于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安迪·沃霍尔却不这么想。杰夫·昆斯 (Jeff Koons),村上隆,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以及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都是市场供求下的创作者,就连JulianOpie(朱利安·奥培)也颇为高产。
不过这些艺术作品得以大批量生产,离不开背后的成功运作模式,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当代高产艺术家的范例要属沃霍尔,不过他的佳作虽出自大批量创作模式,其中也不乏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前现代的高产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他的创作模式更像是早期的沃霍尔。鲁本斯的作品有式微之迹,但原因却并非归于像沃霍尔那样大规模的创作;他的声名显赫离不开他对市场供需的把控,同样地,对于他的衰落,大批量创作也难逃其咎。(他使用助手是人尽皆知的事,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和助手们是当时镇上最优秀的画家,这些助手们每一处技巧的运用都离不开鲁本斯的把控。)
乔纳斯·伍德的作品从优秀转为欠佳,甚至说渐入式微,创作过剩该为此负起责任,但他的这种式微还不是像西班牙画家牟利罗和英国艺术家伊阿德姆-博阿基耶(Lynette Yiadom-Boakye)那样,后者的作品虽有每况愈下之嫌,但起码还有迹可循。
当下伍德的创作功力减弱,则更应归咎于类似卢克·杜曼斯式的批量生产模式,这种明显不如前作的衰落是肉眼可见的,这些作品或停滞不前,或急转直下,更像是带有杜曼斯标签的物件代替了原先的优秀作品,不过台下却还是响起一片捧场的叫好声。(来源:卫报;作者:Matthew Collings; 编译:付文韬)
- 在他手上,呼啦圈也变成艺术品想起了系列电影:《春娇与志明》的中的一个片段张志明瞒着余春娇花了9万五买了一个艺术品,戳穿之后还小傲娇地…
- 弗洛伊德最后的家:蕴藏千件古董和藏书弗洛伊德的古董和藏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沙发 位于伦敦北部的汉姆斯特德区美丽而宁静,这里隐藏着许多散落的文…
-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8月9日,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等一行受韩国政府盛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际音乐电影节及文化交流活动。活…
-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2018年8月10日下午,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先生和中共中央嵊州市市政府顾问王林先生受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
- 西安开发商无证售房起诉买家案中案:“黑心师爷”才是总导演?《调查清样》撰文|文一刀 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闻天科技)因以自己无证销售为由起诉12名曾参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