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国际 >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食色”重庆

​德国艺术家画笔下的重庆

是琐碎又真实的形象

散发着活色生香地的气息

艺术家叶永青记录了一位德国艺术家小杨的重庆故事。那些缤纷的色彩、艳俗的市井形象、光滑的线条笔触,准确地勾勒出重庆这座“食色”城市的甜蜜与失落。

两年前JAN KUCH ARZIK 离开故乡德国,由卡塞尔出发来到中国重庆,开始了他在异乡的文化张望。

脱离母语国度并旅居异域的经历,使他切身处地的面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时空的巨大差异,首先被打动的是重庆生活中的迎面扑来的世俗气息。在中国内陆的这个昔日的旧工业城市的一切使他感到惊异:日新月异象工地一样的城镇、不可思议的改变的速度、新旧交替千奇百怪的生活欲求,对饮食和消费的狂热的迷恋,川流不息的人群汇成巨大的欲望之河。大概是希望能汇入这滚滚的重庆生活的红尘之中,JAN KUCH ARZIK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小杨。

在重庆四川美院的一个狭小的工作室兼居室中,小杨费劲搬动一张张他在中国完成的作品给我看。这些作品显然是小杨在重庆,尤其是在黄坪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城乡结合部生活的记忆,是我惊讶的不是其作品的内容,而是作品中那样的“观看”的方式和态度,一种对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生活的另外的眼光和角度,在我们习以为常描绘中国的绘画中,“中国”并不真实,也不可信,概念模式和套路比比皆是且缺乏生气,小杨眼底的中国形象是如此的琐碎和如此真实,活色生香地散发着如他热爱的重庆火锅般的狂欢和颓废的热烈气息。

黄角坪生活象美丽且难以理喻的爱情,象一次次好玩的戏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处回归真实世界中会心一笑的途径,也满足了我们对现实世界中无法成就的狂想与心灵深处的幽暗地域。同时,小杨还试图以一种甜美和梦幻的写实手法平淡描绘出那些被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艺术表达中都忽略不记的场景:街头地摊、不知名的角落、残破的字碑、象风一样消失的出租车、满地的瓜皮纸屑、陋巷中的公厕、天空中象鱼网一般的电线和让人想入非非的晒在上面的女人衣物……

一切充满缤纷色彩的记忆后面,隐藏在甜蜜外表下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淡淡失落和嘻笑怒骂无关痛痒的姿态。一方面反映出艺术家所处的文化状态中不同传统象征意义的各种冲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小杨从中国的经历中所反映的自我意识的取向。

“东张”是指小杨作为一个旅居者对中国的一种好奇主义式的观看,“西望”是小杨作为西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所具有的文化认同和认知。所以,感谢小杨的眼光让我们观看到另一个“中国”的现实,借助小杨的脚力,带领我们抵达一些新鲜的、率真、幽默和好玩的艺术世界中。

2002年7月4日于创库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