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野性的大陆--非洲当代艺术热的背后
提起非洲艺术,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在20世纪初现代主义艺术发端之时,以马蒂斯、毕加索、塞尚和高更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家们在非洲原始雕刻和非洲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创作,是如何直接推动了现代主义的诞生和发展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直接得益于非洲和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而毕加索立体主义的里程碑杰作《亚威农少女》,同样直接受到非洲传统艺术的启发。
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画廊、美术馆和收藏家们都一致承认非洲传统艺术的审美价值。这种看法对于非洲传统艺术来说,无疑是积极的:从近几十年间世界顶级美术馆展出过的那些精美且狂野的艺术品来看,我们事实上早已经领略了非洲传统艺术的魅力。但当我们谈起非洲当代艺术之时,或许那些溢美之辞就不那么让人信服。至少批评家们会认为当代非洲的艺术“平庸无奇”“与传统非洲魅力相去甚远”,或是“逃不出西方现代艺术的直接影响”。我们时常好奇地想:为什么点燃现代欧洲艺术家灵感火花的非洲艺术,却会在当代的语境下受着欧美批评家的指责?
事实上,“非洲当代艺术”这个词本身就值得讨论。给“非洲”冠以“当代艺术”之前,这个“当代艺术”是不是西方人所定义的那个当代艺术?或者说“当代”二字,是否仅仅是一个时间划分的定语?其实,如此称呼当今非洲大陆的艺术,是由于非洲异常的复杂性:这个面积仅次于亚欧大陆的地方,其艺术氛围由多种文化和艺术风格组成。这种多元化的组成包含了若干因素的影响:种族、宗教、教育、西方化程度、全球化影响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喜好,等等。此外,非洲社会结构的复杂是难以想象的:10亿人口说着将近千种语言,宗教结构亦是在时刻发生着分裂和融合。正是在如此的社会结构之下,非洲当代的艺术家们共存且发展着各自的美学理想。
对于非洲来说,当代艺术上任何的意图、目的和动力都会无意识地朝着折衷主义的方向发展,这和非洲大陆曾经被奴役和殖民的悲惨经历紧密相关。任何历史时代的艺术都是过去和现代的时代文化背景的直接反映。文化的概念是动态的,容易受自然和社会的影响而迅速做出变化。当前非洲的艺术正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其中交织着复杂的过去、当下的现实和未来的期望。这样说来,非洲当代艺术正是非洲大陆充满创伤的编年史的见证。
非洲当代的艺术家们通常不属于任何艺术运动或者已有的流派。他们以各种各样自发的方法,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对非洲本土土著文化和普遍意义的美学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不同的是,当代非洲的艺术家们普遍具有十分开放的态度,似乎随时准备接受外来的信息、风格或者是新技术,但实际上那些最优秀的艺术家们往往保持着创作过程的绝对独立:他们试图通过艺术实验和研究,通过情感和智力的结合,打破非洲文化停滞的桎梏。
相对于更为发达的欧亚大陆或者美洲,非洲艺术家的成长似乎更加坎坷。他们接受艺术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很大一批在非洲活跃的艺术家是自学成才或者是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来学习艺术,另一部分则在专业的美术院校中接受了相对正规的艺术教育。这两种方式下成长的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导致作品呈现不同的风貌。两种在非洲大陆不同的艺术声音由此产生:一种认为严格的学院教育是创作优秀艺术品的前提;另一种则认为学院教育只不过是西方文化的衍生物,有害无益。艺术家需要什么?需要的不是那些类似“原生态的”“学院派的”或者是“西方化”的标签,而是以美学为基础的探索的力量,和超越障碍和传统的毅力与勇气。“影响”,是终究会发生的事情,无论是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从其他文化中去借用美学思想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艺术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罗马艺术家对希腊艺术、立体主义对传统非洲雕塑,以及法国印象派对日本浮世绘的借鉴都是很好的例子。非洲当代艺术家们也正是以同样的好奇心,或者说是无意识的共鸣,去拥抱着世界当代艺术界。
无论是西方形式和传统形式相结合进行创作,还是在殖民与后殖民语境中的徘徊,抑或是经受着外来文化艺术冲击,非洲当代艺术所呈现的,是有着独特艺术魅力的非凡面貌。非洲艺术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未曾失去其独有的光彩。
尼日利亚艺术家尤瑟夫·格瑞洛(Yusuf Grillo),出生于1934年。早年,他在尼日利亚艺术学院(今天的艾哈迈杜·贝罗大学)获得了美术教育的研究生文凭,之后赴剑桥学习,又游历至西方各国。他并不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他的约鲁巴民族文化背景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成为了他创作的主题。他在绘画中尽力避免照相写实主义,其作品有很高的辨识度:画面色彩宁静,人物的脖子细长,十分优雅。
尤瑟夫·格瑞洛 蛇的魅力
他的许多作品,都结合了西方的艺术手法和传统约鲁巴雕塑的特点,在城市的环境下体现出审美的当代理想。他偏爱在蓝色的背景下创作人物,人物身穿的,常常是尼日利亚西部的典型装束。
作为老一代的非洲艺术家,格瑞洛已经在世界上颇有声誉,被称为“尼日利亚的大师”,同样,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也有着良好的价格。格瑞洛不关心政治,他全心全意表达自己的审美主张,而在格瑞洛之后,对后殖民身份的诘问、对非洲未来政治格局的担忧,则慢慢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关心的问题。
尤瑟夫·格瑞洛 戴头巾的非洲女子
贝宁艺术家米查·伽巴(Meschac Gaba)出生于1961年。他出生后第二年,贝宁脱离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伽巴,开始思考在后殖民的语境中,如何构建他的艺术作品。他曾在阿姆斯特丹学习艺术,之后和一位荷兰女策展人结婚,而后开始了在荷兰鹿特丹与贝宁之间穿梭的生活。在伽巴的作品中,既有着非洲本土的技艺,也有着欧洲的审美特点。
上一页- 在他手上,呼啦圈也变成艺术品想起了系列电影:《春娇与志明》的中的一个片段张志明瞒着余春娇花了9万五买了一个艺术品,戳穿之后还小傲娇地…
- 弗洛伊德最后的家:蕴藏千件古董和藏书弗洛伊德的古董和藏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沙发 位于伦敦北部的汉姆斯特德区美丽而宁静,这里隐藏着许多散落的文…
-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8月9日,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等一行受韩国政府盛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际音乐电影节及文化交流活动。活…
-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2018年8月10日下午,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先生和中共中央嵊州市市政府顾问王林先生受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
- 西安开发商无证售房起诉买家案中案:“黑心师爷”才是总导演?《调查清样》撰文|文一刀 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闻天科技)因以自己无证销售为由起诉12名曾参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