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人物 >

「艺术|人物」追随与圣灵对话的年轻艺人-桑吉才让

栏目简介:《艺术|人物》旨在为翰墨千秋的优秀艺术家提供一个微窗口,展示艺术家的创作风采,邀请热爱艺术的你,与我们一同走近和熟悉我们的艺术圈“老友记”。

1988年,桑吉才让出生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故乡——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座落在黄河一级支流隆务河东岸的这个古老的村庄,藏语称它为“桑格雄”,意为雄狮奔驰的盆地,当地居民信仰佛教,通用藏汉双语混合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属于藏汉语系。

这个村庄是个历史特殊、语言特殊、人才特殊、服饰特殊、文化特殊的一个传统村落,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精英人才,这些特殊性相互作用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生态结构,它的变量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相连,与这个区域的山脉、河流、气候、社会观念、历史变迁、居住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连接土地、天空、社会和自然的生态结构的产物,桑吉才让就是这个特殊的村庄里生长起来的。

吾屯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隆务河流域最宽阔的平原型重要地盘,整个村庄座落在隆务河东岸的广袤大地上,这在隆务河流域来说是最美丽而宽广的一块宝地,由于祖先是吐蕃时期从拉萨派来的边防军,初来时肯定会考虑生活、农业、军事、战略等各方面因素来确定居住地,明清时期又从汉地派来屯兵,也会考虑到这些因素,所以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有最高优势的选择权,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汉两族的屯兵和随从就和谐生活在这块热土上。

吾屯人居住的这个峡谷是南北方向的一个长廊,吾屯的南边是隆务七庄,北面是麻巴七庄,南北两边的这两个“七庄”相加共有十四个藏族村庄,在历史上藏区曾长期发生过地盘挣夺战,但任何一个朝代中的任何一个部落未能占去过吾屯的一寸土地,这说明该地区的祖先传承下来的战略要地有它自己的一种保护方法。

吾屯村是个纯农业村,人多地少,种庄稼只能保证口粮问题,但它从历史上属于热贡地区最富有的村落,其根本原因是,这个村庄有个靠头脑吃饭的习俗,他们发挥自身优势:一是拥有藏传佛教造像技艺,二是通用藏汉两种语言,他们到藏区就能说藏语,他们到汉地也会说汉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历史上吾屯艺人专门到信佛有寺的地方搞艺术创作,把画笔和雕刀当作实现人生梦想的重要工具来看,从四面八方不断输入财富的同时,又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艺术中不断吸取营养,由此来推动了自身的历史发展,这就是桑吉才让的故乡。

桑吉才让家里一共有三个弟兄,他排行老大,他有两个弟弟,他生长的这个吾屯村,历史上就享有“藏族画家之乡”的美誉,吾屯村拥有众多技艺精湛的艺人,一代又一代的吾屯艺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把这一原生态的艺脉传承体系不间断地传承下来,这就是他们生存的智慧。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大规模地修复各类政治运动中被破坏掉的寺观教堂及宗教用品,出现了佛教造像艺术复兴的高潮期,在这种情况下,吾屯村的老艺人们带领本村的年轻一代劳力,少则几个人,多则几十人或上百人为一个团体,分赴全国各地投入到热贡艺术的“复兴工程”中,他们一方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桑吉才让的父亲拉么才让就是这种潮流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泥塑艺术家。桑吉才让的童年在父亲常年在外雕塑佛像的环境中渡过的,每当父亲从远方回家后给桑吉才让讲述到佛教寺院开展艺术创作的经历,并且父亲只要在家就拿起雕刀雕塑佛像,这些都给桑吉才让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在吾屯村,艺人授徒过程中有给学徒发放“扎擦”(藏语,意为小学徒工工资)的传统习俗。改革开放20年的时候,热贡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力,给当地群众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全州范围的农村中率先体现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这一年是1998年,桑吉才让已经十岁了,他要求父亲自己要学习唐卡艺术,这样他可以成为一名学徒,边学艺术创作边挣些“扎擦”减轻父亲的经济负担,作为长子他放弃上学的机会,准备给两个弟弟创造更好的上学条件,父亲是学习泥塑的艺人,父子俩经过协商决定桑吉才让学习唐卡绘画艺术。

这样父子俩以后结合起来能够做好泥雕、彩塑、建筑彩绘、壁画、唐卡等诸多种热贡艺术之门类。父亲带着他到姑姑的公公夏吾才让大师家拜师,在吾屯艺人中,夏吾才让大师绘画技艺高超,又是占有亲戚关系,大师为人和善、平易近人,培养学徒经验非常丰富,当即便同意收下桑吉才让为学徒。

热贡唐卡艺术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桑吉才让说:夏吾才让大师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口传心授”,从学习唐卡艺术的第一天起,老师就给我纸和铅笔,他嘴里念着造像度量经,手不停地在纸上画,这种原始的传承方式,学生耳听理论、眼看画面、心记要害、用手模仿,基本上所有的造像理论都是以耳听心记的方式学到的,老师说造像度量经规定的佛像头、身、五官等的比例、大小、位置与尺度,是绘制唐卡的基础和依据。

老师强调造像度量经上的佛身比例是历代画师经过分析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出用人的手指代替尺寸的简便的方法来确定的。其实在吾屯地区学习唐卡艺术的过程是边学习边研究的一个过程,书本上的理论和实践之间有许多自己要摸索的东西,比如:造像度量经上对佛像面部的比例和身体的比例都有明确的法度,如果绘画的时候不顾画面内涵、历史背景、情感变化、像征意义等要素,只顾比例尺寸,画出来的人物形象就会失去个性。

老一辈热贡唐卡艺人总结的经验是造型上体现画师超强技艺水平的关键在于典型比例进行剖析后根据画面意境对尺寸进行微增或微减,这就是比例的灵活多样性,增减尺度是由画师审美趣向的侧重点决定的,其目的在于体现画面精美的视觉艺术感染力。静相和怒相、正面相和侧面相、侧面相和半侧面相、立像和坐像、正面相和背面相、单修像和双修像都有许多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身体姿态的用力侧重点会给骨骼的结构造型带来变化多端的诸多要求,对此从打底稿的时候开始提前对画面诸多因素综合体现效果的艺术形式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唐卡是先里后外、先涂后勾的工序完成的作品,如果从打底稿时就不考虑面部表情的变化和含义,后面的工序越来越不好处理,所以,桑吉才让的感受是学习唐卡艺术的过程就是一种研究的过程,这其中画师自己要不断探索、领悟感受、总结经验的东西太多。

白描起稿技艺的学习是桑吉才让最刻苦钻研的一个阶段,恩师强调热贡白描唐卡是热贡唐卡艺术作品的形体,这个形体决定着整幅作品的成败,热贡白描唐卡是热贡唐卡艺术的“隐蔽工程”部分,不管是彩唐、金唐、还是黑唐、红唐,白描唐卡是前期必经的程序,所有的唐卡都必须先绘白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这就是纯手工唐卡排斥模仿的主要痕迹证明。

在数码印刷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对白描起稿刻苦钻研过的艺人才能成为热贡唐卡艺术原生态艺脉传承体系的代表性传承人,桑吉才让在夏吾才让大师的亲自指教下系统学习了制造画幔、浆制画布、矫正打线、定比例、构草图、定稿工序及各类佛像头部结构图的构造方法、各类佛像佛身结构图的构造方法。

热贡唐卡艺术的主要传承形式是实践创作,老师掌握的理论是一代又一代的热贡唐卡艺人们从书本理论中提炼出来的最精华的东西,这一精华用最简单的语言传给学生,学生把所有理论的要害都必须牢记在脑海里,并且自己在绘画时根据意境的表达需求掌握比例的增减度,比例增减度的探索和表现精准度的掌握是整个热贡唐卡艺术白描起稿技艺最核心的技巧,掌握了这个核心技艺,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各类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和精神气质。

关于矿物颜料的调配使用方面桑吉才让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他说矿物颜料的浓淡、干湿、冷暖的色调搭配具有许多自己探索研究的东西,很多技艺书本上是没有的,只能自己在依据大的理论框架下要去探索出来,

比如一样的颜料,研磨的时候不同的速度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温度会产生同一颜料色泽深浅的色差,此乃速度决定温度,温度决定色差,这就要根据画面颜色的需求来确定研磨的速度,速度越快温度越高,速度越慢温度就越低,从而控制温度的高低,绘制唐卡的矿物质颜料纯度极高,分子结构十分稳定,用矿物质颜料绘制的唐卡画面,色彩既厚重又绚丽,不脱色,表现效果十分理想。

色彩的运用上,唐卡有固有色和夸张色两种,画佛像时,为体现“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多用高纯度夸张的色彩,配合佛像优美的造型,在现实与幻影般的环境中,展现神佛的魅力,创作出绮丽的艺术境界。在描绘蓝天、白云、山水、鲜花和草原等现实景物时,则使用固有色,色彩明亮艳丽,具有自然景物动人的本色。

唐卡色彩的绚丽闪烁是热贡唐卡艺人绘画技艺的一大特色,也是桑吉才让最拿手的本领之一,他说绘画唐卡所用的颜料,标准色有八大类,既白、黄、红、蓝、绿、紫、青、黑。

这八大类颜色再经相互调配而产生唐卡画面上所用的全部颜色,热贡唐卡艺术颜料调配的核心技艺是精准掌握互相调配的量,掌握研磨速度的快慢,控制研磨速度产生的温度。颜料、配量、调色的方法都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的,这给热贡唐卡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唐卡绘制过程中,浓重饱和的用金技艺是热贡唐卡艺人的绝活,桑吉才让认为:金箔磨粉及调配的工序繁多复杂、要求甚高,因为黄金、赤金都是金属,液体金属很沉重,调配不好就会从笔尖上滑落下来,金的调配的核心技艺是想方设法要达到既粘又亮的效果,用金勾画出的人物形象要金礕辉煌、气韵十足。

关于热贡唐卡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桑吉才让具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佛像造像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和塑像,它有自己严格的宗教性规定,因此有《造像度量经》、《绘画度量经》、《佛说造像度量经疏》、《造像功德经》等经典产生,具体说明造像有何功德以及造像的种种法度。佛教是伴随着其经典和佛像一起传入中国的,其后,中国本土出现造像热潮,几乎所有的佛教圣地,都有很多佛、菩萨的形象,佛像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桑吉才让学习唐卡艺术过了好几年之后,发现老师给他讲的理论都是佛像理论经典的浓缩版,这样不知不觉中节约了许多专门学习理论的时间,唐卡艺术的理论,有两大类,一类是阐述唐卡中佛像内涵及功德的经典,另一类是绘画佛像图案的方法。

唐卡艺人先学习的是图像构造方法的理论,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学习的是唐卡内容的理论,比如:学习白度母怎么画,其比例、姿态、表情、法印、佩饰等等的绘制方法是从《造像度量经》上学到的,而白度母唐卡中要表现的内涵、其面部表情的丰富含义及精神气质、供其获何功德等内容是《白度母颂》这本经书上学来的;

佛法中形形色色的各种佛身形象都是佛法的某一种方便法门的修持和一种哲学思想的象征,热贡唐卡艺术就是表现这种佛身形象的象征派艺术,用现代建筑学的思维方式来举例的话,《造像度量经》是佛像的设计施工图,佛法经典才是其设计理念、设计意义、使用价值、使用效益等内容的文字说明,每一个佛像都是如此,比如:五大本尊密集、时轮、大威德、胜乐、喜金刚来说,造型都在《造像度量经》上,而内容来说每一个本尊都有其庞大的经典书籍形式的理论体系,造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必须要体现出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否则永远会停留在图像文化的层面。

佛教理论认为,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和化身,这些佛身形象都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报身是其积功累德而形成的充满光明、无量庄严的身体,众生看到佛的报身,会感到身心愉悦,崇敬和信仰也会油然而生。

佛教的造像主要是绘制其报身像,供信仰者瞻仰、礼拜、观想,具有很强的宗教功能,这是大乘佛教真谛、俗谛融合,入世度生的一种方便。所以,唐卡艺人要抓住其表现的核心价值。由此看来,佛教文化是唐卡艺术的根,唐卡艺术所有的枝叶花朵都是依着这个根生长发芽开花结果的,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象征内涵是必须坚持传承不能动摇的,表现手法上应是不断探索需要精益求精,造像理论指导了唐卡艺术的生存发展,唐卡艺术的发展给造像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一种表达宗教内容的唐卡,始终要坚持其原生态法脉传承体系和艺脉传承体系;作为以人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知识技能,以新的表现形式反映多元文化价值是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内容的多样性能够促进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与别人交流中桑吉才让常说:热贡唐卡艺术是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作用中产生、传承、发展,唐卡文化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更不是政治产出的意识形态,它的变量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相关,与文化所处区域的山脉、河流、气候、社会观念、社区变迁、居住环境紧密联系,是一种连接土地、天空、社会和自然的生态结构的产物。

作为唐卡艺人,他不但注重唐卡的图像价值,更注重的是从人文历史的价值层面去升华唐卡艺术,这是支撑民族精神的动力,也是连接唐卡文化生态土壤的思想基础。桑吉才让要求自己始终把唐卡艺术雄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的佛法气质、纯手工的绘制技艺、原生态的艺脉传承、纯天然的矿物颜料等精髓价值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程。

桑吉才让用这种求学的精神跟随老师和师兄 学习了五年,已经达到了出师的水平,这是静心潜修的桑吉才让在学习上倍加勤奋、刻苦努力的结果。此时的桑吉才让对绘画唐卡的学习有了新的一种感觉,最初学习唐卡的目的是为了谋生,现在他认识到热贡唐卡艺术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汇集、包容、创造性极强的独特艺术。热贡唐卡的绘画风格庄重、大气、精妙、辉煌;从艺术角度看,已经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仅从美学角度,还不足以概括它的外在美与内在审美涵量,它是神圣、智慧与彻悟的艺术。他深爱着这门传统艺术,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唐卡艺术的创研中。

他坚决继承吾屯地区索南丹巴—多杰先—夏吾才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20-2003)这条艺脉传承体系传给自己的技艺的前提下,先后到西藏、内蒙、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的许多佛教寺院创作了诸多精美佳作,并且到内地访师问友,多方游学,不断吸纳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艺术养分,充实自己的绘画技艺,艺术创作的实践使桑吉才让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绘制的唐卡,以相互矛盾的诸多美学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精湛流畅的线条、亮丽灵活的色彩在信仰与技艺之间圆满交融,使时间与空间形象宛如穿越于画面之上,不断衍生出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从桑吉才让作品严谨的构图、规范的造型、精湛的技艺、画面的层次感、动态感、立体感中能够体会到桑吉才让一路走过来的艰难足迹。

2006年,他的唐卡作品《释迦牟尼》在第二届热贡艺术作品大汇展中荣获三等奖,2007年,他的作品《文殊菩萨》在第五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中荣获二等奖,唐卡作品《五部文殊》、《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于2009年、2015年分别荣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奖。

2011年桑吉才让第一次到湄洲岛妈祖庙,适逢朝拜妈祖祭祀大典,气势磅礴、恢宏壮观的祭典仪式深深打动了一颗信仰的心,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感受着妈祖信仰力量的时候,桑吉才让第一时间想到了藏地普度众生的度母。

妈祖不是传说,不是神话,妈祖精神与佛教文化中的唐卡创作的价值观是相同的,妈祖是保佑航海平安吉祥安康的女神,以唐卡创作修行之举与这位全球信众达3亿人之多的女神之灵如何对话?此后桑吉才让去了湄洲岛10次,3次深入采风, 7次融入当地民众当中,他仰望妈祖神像,妈祖在注视着他和他一样的众生,妈祖的目光中充满着佛菩萨特有的慈悲大爱和神圣智慧,慈祥母爱的暖流从她的颜容直接喷入每一位观想者的心灵深处,此时此刻,中国人的海洋开拓精神就像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桑吉才让的每一根神经。

2014年,桑吉才让撑开画布,以虔诚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之心落下了《神昭海表》巨作的第一笔,在七年的时间里,桑吉才让潜心绘制栩栩如生地呈现妈祖祭祀大典中万民朝圣的盛况,是用唐卡艺术语言表现妈祖信仰的创新佳作,该作品规格为3.23米*2米,画面中广场上通往天后的台阶阴阳交错、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再现万民朝圣的盛况;海面上随波摇动的25只大小帆船远近适度、疏密得当、动态感十足;537位气韵高雅、丰丽细润的人物形象气势恢宏;两尊隔海相望的妈祖像,寓意海峡两岸血脉相连、文脉相传的手足亲情;代表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56朵牡丹花迎风招展,祥云缭绕、彰显着国泰民安的盛世美景。

这是热贡唐卡艺术发展史上首次与代表中国海洋开拓精神之女神对话的精美佳作,热贡唐卡艺人中探索创新的艺人众多,但目前为止涉足海洋深处的桑吉才让算得上是第一人,作为手工艺人,桑吉才让认为手是最为敏感的工具,它依然在有力地调节这个世界,桑吉才让用自己的双手将各种线条和各种矿物颜料混合在一起将它们转变为一个表达与圣灵对话的物质世界。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索南多杰观看《神昭海表》后高度评价这幅作品既有鲜明的沿海地域性特征,也有融合多种创作风格的综合性特征,更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审美性特征。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赞赏此作品法度精严,用线工整流畅,画面富丽堂皇,又纤毫毕现,极尽工细,在庄严的神性中融入了温馨的人性,有了份亲切。

桑吉才让始终把特色鲜明的精神信仰和超强的吃苦耐劳作为自己追随与圣灵对话的精神动力,用画笔不断描绘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2013年他被评为同仁县热贡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他被评为黄南州热贡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同年被评为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并荣获青海省文学艺术奖;

2018年他的作品《文殊菩萨》在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上给世人展示了热贡唐卡艺术独特的魅力;

2019年他的唐卡作品《自在观音》(黑唐)、《四臂观音》(彩唐)、《阿弥陀佛》(彩唐)、《释迦牟尼与十八罗汉》(彩唐)分别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厦门市美术馆、福建海峡艺术馆、热贡文化博物馆收藏。

他现任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黄南州热贡文化协会常务理事。

分享到:


今日热点
齐白石曾孙国画家齐艳芳,现身东莞齐白石真迹展
齐白石曾孙国画家齐艳芳,现身东莞齐白石真迹展
2020艺术入滇|艺术视野下的云南,逐梦的后浪看这里!
2020艺术入滇|艺术视野下的云南,逐梦的后浪看这里!
推荐文章
姜昆与父亲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