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人物 >

金成心化丹青韵——康金成的艺术人生

康金成,又名康醴仁,1948年出生,甘肃武山人,中国画画家。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研修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画院院长,甘肃美术馆馆长,甘肃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甘肃天缘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甘肃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副主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金成心化丹青韵

——康金成的艺术人生

曹文海

天地造化,方显华夏自然景观;艺道浑成,负载厚土陇原文化。在这块孕育过中华文明的黄河流域,历史波涛,滚滚东流;古圣先贤,风影掠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忖和忧虑。而当代文化脉动,因后继者发扬光大,日见新异,富于朝气。存于我们视野的康金成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艺术的华彩乐章,诉诸公众,评鉴由此展开。在他身上我们隐约嗅到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继承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无论他的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均与他的学养与性灵密不可分,与他的人生世相形影相随,其画境诗境、情趣理趣,与他的义骨侠肠、耿介倔强合二为一。环顾当代花鸟画阵营,康金成先生的梅花其格已定,独居异地,而山水画则苍古朴拙,富于个性。我们有理由着意记录他的艺术经历、成长步履以及文化品格,使后学者利于鉴行,易于开拓。

康金成先生的艺术储备期

康金成,又名康醴仁,1948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山县,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研修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画院院长,甘肃美术馆馆长,甘肃省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甘肃天缘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甘肃分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副主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康金成先生的学艺生涯是曲折而艰辛的。他的幼年,饱含着辛酸和孤独,自幼受母亲李菊凤民间艺术的熏陶,固因在刺绣上颇有建树,且在家乡富于影响,其母教子有方,使儿渐渐喜欢上了绘画艺术。又因幼年在外祖父李世安身边度过,受其书法影响深刻。李世安为当地著名书法家,长于楷书、行草书,具有明清风韵。家学之风在康金成先生的身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且受到父亲康民的教诲很多,懂得了世事人情的练达,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受正规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心愿。康金成先生快乐地进入了武山百泉小学,使他的童年练就了刚强不屈的性格,那时家乡有一大批美术老师,他转益多师、业精于勤。在每年春节前后,成了他学习艺术的最佳时刻,那窗花的世界,春节的气息,秦腔的声韵,玩伴的嬉闹,一股脑儿浸入了他的灵魂深处。他的勤奋在煤油灯下度过的,他高兴为家人和乡亲们画中堂,画松、鹤、鹿,画那威震四野的老虎以及山水画。从此,画笔成为他的伙伴,那种快乐唯有他独享独用,快乐就成了阅历。

1965年,年满16岁的他离开家乡,参加了工作,艰辛和困苦并未压垮他,他坚持着,持续着他的学艺之路,谋求着良好的工作环境。1980年调入了甘肃省工艺美术厂工作,此时的他,似有如鱼得水之感,又深得我省著名画家郝进贤恩师的言传身教,为今后的艺术发展注入了灵魂和血液。在良好的条件下,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古代绘画,并多次朝圣敦煌,临摹学习。这是一场全面而系统地将民族传统文化和自性对话融合的过程。其选择像是由点连线而带面: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彝文摹崖、石刻彩绘、水墨卷轴均在他的收涉之列。

这时的他“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技与道融,心向望之,并留意于民族文化典籍,学习诗词和文论、画论,为其筑基,旨在力求简约,在崇古尊师的理法之路上,他将书法的训练作为强健文人骨力的标杆。他的书学理路,从幼年起,从唐柳、欧的楷书多年临习中,进而研究王羲之、颜鲁公的行书,后又将心韵沉入秦汉书风的古拙和凝重。由此使他的山水画线条存储了生命之灵的线与魂、诗与情、文与意。

1983年,康金成先生入西安美术学院研修中国画,有幸得到方济众、何海霞、刘文西等大家的教导,并亲临其境,享受着高迈而纯粹的艺术气息,以及手把手的笔墨挥运之教,这是康金成先生艺术脱胎换骨的再生。这期间又得到陈国勇、徐义生老师的指导,使他的《黄山长卷图》顺利创作成功,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这也是他艺术储备期渐显创作欲的一个重要时期。

康金成先生的艺术创作期

1984年康金成先生调入甘肃画院工作,艺术环境的变化,使其艺术创作得以春生,孕育成真。在这段难得的日子里,他奋发图强,在西部山水画的创作上勇于探索,具有了雄浑质朴、苍古高华、大气磅礴的意象之笔,复写了心韵变化,神采逸荡。又因长期的研究和创作,他衔接了传统文化的脉络并予以创新,他的崛起正如李宝峰先生总结:“自从1983年出访日本,展出了个人代表作品,受到日本艺术界同行的好评之后,作品又多次在国内展出、出版和收藏,《陇原新翠》、《高山白云屯》、《积石朝晖》、《雨后高原翠》在全国获奖;《自将清气觅高寒》、《山舞银蛇》、《情系祁连》、《绿坡》等十幅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和南京美术馆展出,其中《自将清气觅高寒》被上海美术馆收藏;《高原夕照》、《陇山积翠》等五幅作品参加台湾‘百人名家作品展’,其中两幅作品被收藏;《祁连山下》、《高原秋》在香港‘中国艺术大展’中参展并被收藏,编入画集;作品《春融》赴美国展出。”著名美术理论家吴国亭曾这样评价:“作品气势博大,山风飞雪中,巍巍群山似乎在搏动,庄重而富有灵气。”这一切是他奋斗使然。不仅如此,还有《更喜岷山千里雪》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铁骨生春》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在所获奖项中,有“二十世纪末艺术成就奖”“当代山水画艺术杰出成就奖”“辉煌六十年·中国山水画60强”等。而个人专集与入编画册足可等身,影响较大。

1998年,康金成先生随中国美术家考察代表团赴美国进行考察访问并举办画展;2004年4月,随甘肃省文化产业考察团赴西方六国进行考察访问。在甘肃画院办院、建院、兴院的历史中,在任甘肃画院院长五年间,挥洒过不少汗水,为画院的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中曾呕心沥血。从植树到围墙、铺院地、再到天光展厅的扩建、人才建设以及业务发展上,均作出过难以计数的工作,功不可没,其迹可寻。

随着工作的调动,康金成先生在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期间,为我省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竭尽全力,做了不少工作。2007年,随中国美术家采风团赴印度考察;2008年,随甘肃省文联书画家考察团赴台湾艺术交流考察;2010年7月,参加了中国美术名家俄罗斯采风团赴俄罗斯进行采风考察活动,并担任采风团副团长。社会职责与艺术职责双层负荷在康金成的肩上,他忍辱负重,坚持原则,恪尽职守,为着陇原文化的崛起,为着艺术的天空,他不计个人得失,直言以对,率性而为,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时日以久,浊清自明,评鉴自显。这就是一位真正艺术家应有的性情,时至今日,他已退休而敛于沉静,游心于他的艺术,被当代艺界誉为“具有集大成之精神,作品富于意象机构和文化整合,融传统笔墨与时代风貌为一体的大家”。他的自性使然与艺术个性是显而易见的。

当我们静心关注康金成先生的梅之世界和山水情怀,均不难发现,他是与灵为舞,率性耿直的闪显。其山水画《古塬秋韵》的气贯长虹和“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凌云之情是坚质的,又是空灵的,他的梅韵铁骨是伴随其生命律动的。那《万玉争春》、《中华万古春常在》、《一树独先天下春》、《雪里风中报早春》等,皆透露出文人情怀和世间情思。如果说这是艺术的“其往无穷,其来无止”的倾诉和表达,那就说明它的来是智性的文化自在,是欲罢不能的生命呼唤。在此一切的苛求都是无知的,也是愚执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对于他的艺术,评论家作过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定论,他和他的作品在这个时代是光亮的,是极具辐射力的。这就是一个把全身心倾注于艺术而呈现于众的真实。

(本文摘自《当代陇原艺术名人集萃·美术卷》)

大山的情怀梅风骨

——记著名画家康金成的人生艺术世界

徐羲生

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书中认为,任何作家艺术家的创作都会受到前辈名家和经典名作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使后人产生受到约束的焦虑感。所以,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人们最熟悉、传统文化中最常描绘的事物,是最难展现和突破的,他必须在深深植根与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带有自己标签的艺术作品。而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正是判断一位艺术家是否成熟的标志。康金成在一篇名为《精神内核的聚变——谈中国画的创作》文章中这样写道:“一方面我们不可能割断由历史流年而来的文化历史性与特殊的地域生态性的强大牵引力。另一方面却要我们用心灵触摸时代脉搏,旁观侧引多元文化的理念。这两者的汇流交融铸就了当代中国画创新的一种途径。”康金成正是在充分吸收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出了别具一格、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而这种开拓和新鲜首先源自他的真和他的情。

梅花是中国历代文人钟爱的事物,无论绘画还是诗歌,文人雅士都把它作为寄托自己高洁情操的重要艺术表现体题。因为熟悉,所以艰难。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敢于执着地写梅、画梅、颂梅,并充分展现出梅花独特性格和精神境界,给人以新意,实在是困难重重,除非他对梅花有着超乎常人的痴迷和热爱。康金成似乎并没把自己当成一位擅长画梅的画家,而是把自己的整个生命融入到梅花的品格当中。对于他来说,要想画好梅花,首先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像梅花一样有风骨的人。他从内心喜爱梅花那种孤傲、耿介、挺拔、不媚俗、不功利的性格,喜欢梅花那香自苦寒来的坚韧,喜欢梅花那碾着成泥香如故的本色,他的梅花作品也总喜欢以“铁骨”、“冷艳”、“清香”、“坚节”、“风骨”等词语为名。

康金成画梅着重于枝干,他笔下的梅枝苍劲有力、雄浑高古、挺拔伸展、大气磅礴,如虬龙一般在纸的天地中自由遨游,梅的个性在他的枝干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他笔下的梅花美丽动人、绚烂精彩,如烟雨中飘然而过的江南美女。正是他作品中这种枝干之坚与花朵之柔的对比和张力,才使他笔下的梅花别具一格,层次丰富,带给人无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每当他铺开洁白的画纸,用饱满地笔触在纸上肆意挥洒自己的激情和豪迈,渲染出一个张弛有度、层次鲜明的梅花世界时,往往会觉得他不是作画,而是那枝干、那梅花要在寒冬里燃烧般尽情地伸展和怒放,活出一个真实、绚烂的生命。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刻刀,在纸上一刀刀地凿出只有梅花才有那种气魄和精神。正因如此,他的梅花不仅得到了梅的形,更得到了梅的骨、梅的神。

​康金成先生笔下这种梅花的气派,不仅来自他本人的豪爽性格,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更源自他那大山一般的情怀,源自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对广阔大地的归依,对生命本质的坚守。康金成长期专研佛学,喜欢过简单质朴的生活,喜欢在山水林木中栖居。所以他笔下梅花的怒放不是表面上的张扬,而是在领悟生命本源和真谛之后,一种无拘束的释放,一种返归淡泊后的独语。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