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行情 >

吴湖帆对倪瓒恽寿平“逸韵”的鉴赏取法   

  吴湖帆先生出身江南诗书世家,收藏宏富,对江南艺文传统尤有会心处,常言“吾吴”,除了先天的因素,吴湖帆先生在收藏与创作中,对于江南士人文化的核心元素“逸韵”或曰“逸格”一直心向往之。

  元明清三代,论及“逸韵”绘画的代表人物,倪瓒、恽南田无疑是绕不过去的,这与他们的腹中书卷、潇洒旷达与追求洁净无尘的境界均有密切关系。

  极好诗文、追求尘外远致的吴湖帆对此一见倾心,这既是文化基因所致,也与其后天的修养有关。换言之,这与吴湖帆先生对自己身份的期许是分不开的,他并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或鉴定收藏家,他对自己身份的期许或许更是一个文人,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士人。终其一身,除了与生俱来的世家子弟气质外,吴湖帆先生尤其注重对诗词和书法,一生崇尚江南士人画的美学思想。

  说到江南“逸格”一路的士人画,倪瓒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逸品的代名词,“江东人家以有无云林画论清俗”这句话并非虚言。

  北宋时期,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逸”“神”“妙”“能”四格,其中,“逸格”居首。苏轼后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米芾提出:“又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工细,意似便已。”(《式古堂书画汇考》画部卷十三)宋代的士人画理论逐渐为倪瓒“逸气”说的形成奠定基础。

  倪瓒题画竹有:“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清秘阁全集》卷九《题画竹》)“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清秘阁全集》卷十《答张藻仲书》)。

  吴湖帆鉴赏与收藏渊源于江南士人画的收藏与取法传统,即“取法文沈,下接四王”,进而上溯元四家、二米与董巨,而他对倪瓒的收藏与鉴赏也正是对江南士人画宋元传统的追溯而必然涉及的。在《梅景书屋随笔》中,吴湖帆论及倪瓒,说:“云林画疏之极矣,昔人云江南士大夫家以有无倪画分清俗,可知俗目喜密不喜疏耳。”

  吴湖帆先生一方面间接通过沈周、文徴明、董其昌、四王的临本与实践遥接云林的逸韵,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对倪瓒画作进行收藏与鉴定,进行学习与取法。

  间接的方面,如在董其昌糅倪黄于一体的《北山荷锄图》裱边题有:“思翁神来之笔直逼痴迂,此图天机流畅,刚健婀娜,恐起倪黄亦当退避。”

  在董其昌《画禅室小景图册》的一页题有“直是倪迂化身,有此神境”。可见他对董其昌继承倪瓒气韵与高洁精神的肯定,所谓气韵不可学,此生而有之,这样肯定与倪瓒关系的题句在其他人那里似不多见。

  1933年1月21日的日记:“为恭甫购得香光仿云林荆关山水,系六十九岁作,题均不钤印,墨笔,绝佳,此香光画中至精妙者也。”

  吴湖帆题签“倪黄衣钵”的王时敏《仿古山水册》(十开)其中有多幅王时敏拟云林笔意的作品;王鉴《仿倪云林老树远山图》则是由其祖父吴大澂收藏,再由吴湖帆收藏,印有“湖帆秘笈”印。

  直接对倪瓒画作进行辨析鉴赏与收藏的在《吴湖帆日记》更有不少:

  如1935年3月2日的日记中有:“午后,徐俊卿来还《故宫书画录》,携示倪云林小幅……确是真迹,无可疑义,竹子尤胜,亦梁蕉林旧藏物。”1935年6月7日的日记:“午后,徐俊卿来,携示倪云林《岸南双树图》,上有文衡山诗,真迹而不甚精,尺幅则甚有味耳。”

  在《吴氏书画记·明项孔彰仿古山水袖珍册·倪迂》条记有:“此从《汀树遥岑图》脱胎,倪画当求雄阔,不宜求瘦削。荆关遗意本在此。倪画真迹尚不少,余所见者在十五六本。”

  “倪高士画多以平林远岫出之,而幽渊寒松与虞山林壑二图最沉厚,无多让子久、仲圭也。”(题《溪山深秀》)

上一页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