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行情 >

[收藏天地]鉴定要义:比、细、新、识

  收藏,一定会涉及鉴定。没有鉴定的充足底气,掌握不了鉴定的正确方法,收藏必然“吃药”。提高收藏能力,把握科学的鉴定方法,既要加强读书学习,更要注重实践锻炼。

  藏品,哪怕是同种同类的藏品,因为地域、年代的不同,也必然会有异同。比对,无疑是鉴定的有效选择。因为一比对,真假、优劣、高低,乃至细微的差异,便 统统暴露无遗,让人一目了然。据媒体报道,2014年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一件青瓷盏托(盛放茶碗的用具),被标注为“12世纪高丽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盏 托”,最后被内地买家以517.5万港币的高价竞得。中国内地买家之所以以溢价超过10倍的价格竞得此盏,缘于此拍品疑为北宋汝官窑。而后,在来自北京故 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韩国中央国立博物馆、韩国京畿道陶瓷博物馆、浙江大学等方面专家联合主办的研讨会上,大家正是通过对盏托的器型、胎质、釉面、工艺 等方面反复比对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技术鉴定的手段予以确认。“有比较才有鉴别”,一经比较,“高丽青瓷”和“北宋汝官窑”作品其差异就表露得一清二 楚。而有鉴于“该盏托气宇轩昂,清新淡雅,在烧制工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也就不难推断出“烧制该盏托的窑口是官窑”的结论了。

  细心,既是鉴定应取的一种态度,也是鉴定必不可少的手段。许多藏品,恰恰因为鉴定者不够细心,故而与其失之交臂;也恰恰因为细心、谨慎,所以屡有斩获。 李敖《深夜十堂》中说到这样一件事:“台北故宫出过一本《故宫书画图录》,其中有一幅宋朝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被定位成台北故宫的镇宫之宝。有一个奇怪 现象,都说《溪山行旅图》是宋朝范宽画的,可是整幅画上没有画家本人的签名。”是啊,“没有画家本人签名”,总让人觉得欠缺了点什么,或者说,总让人不踏 实。时至“1985年,台北故宫一个专家叫李霖灿的,他在研究这幅画的时候发现,画面右下角一块小地方有一群驴走过去,驴后面有一些树,其中一棵树的树叶 子,里面有两个小字——‘范宽’。字很模糊的,隐约之间才能看到。”900多年间大家都没发现,900多年后才让李霖灿发现。为什么?源于他的认真细心。

  鉴定藏品,经验很要紧,因为经验,尤其是创新的经验,往往是藏家多年精心收藏的得失感悟,极其难能可贵。你在收藏中,或许几年、十几年都还理不出一个头 绪来,可藏家的一句话、一个点拨,终让你恍然大悟。比如,收藏古玉器。你去古玩市场逛,常能见到满地的真真假假的古玉。若要从中觅到真品,没有经验怎么 行?有位长期收藏古玉的专家告诉我:收藏古玉,一要验其质地、纹饰、工艺是否与当时朝代的特点相吻合;二要看其沁色是否自然、包浆是否厚重;三要摸其是否 有一定的粘性(古玉往往都是出土的);四要放其入水,观其是否有气泡,恰如“大漠孤烟直”般跑出来、冲上来。只要基本满足上述条件(第四条要视具体情况而 定),便可予以认定。自然,经验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只要做收藏的有心人,不断积累,不断借鉴,则必能有所得、有所成。

  鉴定,经验很重要,但见识更重要。见识,是建筑在知识和经验之上而升华了的产物,说白了,它就是一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左右逢源的能力。如 果说,经验是对已知世界的基本结论的话,那么,见识便是对未来世界合乎逻辑的判断。鉴定亦然,经验适用于对眼前藏品的定论,见识则能透过此想到彼而作出正 确的预判。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兴冲冲回来与友人显摆,他看到一老妇拟出售的一对铜狮上的眼睛,竟然是用祖母绿镶嵌的,就用相当便宜 的价格舍弃‘铜狮’而买下了这四颗祖母绿。这友人一见这祖母绿确为真货,问清了购买地点拔脚就走,赶去把那一对‘铜狮’买回来了。为什么?你想,能把这名 贵的祖母绿镶嵌在‘铜狮’上么?这友人断定,这是金子做的狮子。果然,待这友人买回来,擦拭一番,就露出了金子的本色。”一人只对祖母绿感兴趣却对“铜 狮”视而不见,而“友人”则从祖母绿中推断出“铜狮”即“金狮”,并赶紧购回。两人差别在哪?在“见识”的有无。

  收藏鉴定,确是一门大学问。钻之愈深,则得之愈多;积之愈多,则惠之愈厚。“比、细、新、识”虽未能穷尽收藏鉴定的全部要素,却让人体味收藏鉴定的甜酸苦辣和基本要诀。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