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观点 >

天美新媒体艺术学院的成型契机

天津美院2015年优秀毕业展实验艺术展区

实验艺术展区

  “你别把美院的传统搞坏了。”现任天津美院院长邓国源在2002年创立天津美院现代艺术学院的时候,不少老先生有过这样的担忧。的确,让实验艺术学科从一个具有三代中国画教学传统的美院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充满了挑战和冒险。经历13年,从最初的现代艺术学院到2010年的新媒体艺术学院再到2014年的实验艺术学院。天津美院的实验艺术学科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正是当代艺术进入学院化教学体系在中国的缩影。

  一个新兴学院的两次转变

  中国的传统既是一座宝藏也是一座迷宫,寻得到不见得进得去,进得去不见得出得来,而如何了解、深究并转化传统,需要近距离参与到当代艺术现场中。这是邓国源对于中国传统和当下的认知,游历西方并明细了当代艺术的语言观念和材料语言之后,回到天津美院的邓国源在2002年主推了现代艺术学院的建立。

  在美院设立与实验艺术相关的专业,天津美院并非是最早的,早在2001年中国美院就创立了新媒体艺术中心开始进行实验艺术教学,邱志杰主持的总体艺术工作室也在2002年开始招生。但在美院建立单独与实验艺术相关的二级学院,2002年天津美院现代艺术学院的成立,邓国源在美院教育里走了一步大胆的棋。

  邓国源总说天津美院是八大美院里最小的,所以在建立现代艺术学院时他并没有跟国内的其他美院做比较,而是瞄准世界著名的艺术学院,以此让现代艺术教学更具有国际化标准。就像欧洲的美院教学是没有油画、版画的专业之分的,只有工具、材料等方式的教学。恰巧在当下的中国艺术教育中,受到当代艺术三十年和媒体化传播的影响,传统的“画一张画吃一辈子”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可能实现了,这是对当下美院教育的最大考验。

  实验艺术学科的建立,与带头人观念的实验性和前卫理念息息相关。而当时的邓国源就是想打破传统的艺术评判标准和学术视野,甚至打破专业的界限,建立一个活跃的学术氛围。

  邓国源给现代艺术学院定下的标准就是“没有特别恒定的标准”,但却要从教学开始对青年学年和未来的艺术家提供一个最大的思考和创作空间,给这种空间提供一种活跃的学术氛围和较高的学术理想。创造新的艺术,关注艺术本身的问题。在现任实验艺术学院院长李志强看来,这是邓国源在现代艺术学院建立之后所重点强调的教学主旨,也是这个学院十几年来在学生培养中一直秉承的思路。

  李志强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介绍,邓国源在这样一个新的学院建立之初就对未来实验艺术教学的基本框架明晰起来了:“他在那个时期就建立了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综合绘画、摄影等相关专业,而且在每个专业中都找到了其中的发展空间,并横向形成了当代艺术的基本脉络。”

  而围绕这些新晋专业所设置的新课程与美院传统教学方式也是花样繁多的,而教学方式总是通过学生作品风格明显呈现出来,装置、绘画、立体、材料、行为,李志强说,看当时的学生作品状态,甚至有一些创作都超越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范畴。从课程到毕业,工作室制让学生和老师变成一场互动,学生毕业展的评判是以集体打分制的方式,老师打分的同时也邀请外来专家打分,这样的参与和交流的方式让整个学院的视野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

  2010年左右,全国各大美院开始建立新媒体系或者专业,也就是那一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了跨媒体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成立,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成立。“新媒体在各个学院中都被当成是一个时髦的东西被提出来了,社会的现实也是新媒体化。”同年,邓国源主持的天津美院现代艺术学院也顺应形势改名为新媒体艺术学院,李志强就成为第一任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邓国源成为天津美院副院长。即使学院名字改为新媒体艺术学院,但李志强在学院教学思路和方向中依然保持着与邓国源的态度一致,但新媒体艺术学院这样一个名字,在李志强看来这样的概念依然具有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2014年,邓国源担任天津美院院长,正式将新媒体艺术学院更名为实验艺术学院,将实验艺术作为天津美院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