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观点 >

广美实验艺术系“7+21”的首次尝试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首届本科毕业生

  导言:上世纪90年代,工业设计紧紧把握住广东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脉搏,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成为时代大潮下领先的“人才培育基地”。2011年,实验艺术系适逢设计学院被“一分为三”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只是,在实验艺术领域,设计原固有的功能印象被打破,而是与当下生活及艺术创作一起,融入思维模式中,产生一种新的教学导向。

  2015年毕业季,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从2011年至2015年完成第一个教育周期,为艺术界输送出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季陆续推出的首届毕业生资料中,几乎统一3/4侧面、微笑的头像,成为实验艺术艺术系学生档案一道风景线。

  自2011年起,广美实验艺术系主任冯峰,对每位入系学生建立一份3-5分钟的视频档案,这些资料一则成为学生青春时期的可贵记录,二则成为冯峰长期艺术项目《保持微笑》的一部分——这种转换思维的跨界可能性探索,恰恰印证了广美实验艺术系所主张的精神。

首届广美实验艺术系毕业展现场

《100天的延续》 何利校 装置 尺寸可变 2014-2015 指导老师:仰 民 邓碧文 张晓静 冯峰

《一层皮》 钟梓欣 综合材料 尺寸不定 2015 指导老师:杨小满 刘庆元 杨义飞 冯峰

《无题》 刘丽珊 视频 1080 x 1920 2015 指导老师:杨小满 刘庆元 杨义飞 冯峰

《被刺穿的事件》 余穗瑜 综合材料绘画 尺寸可变 2015 指导老师:杨小满 刘庆元 杨义飞 冯峰

  “7+21”的首次实验

  2015年5月15日,顺着毕业展大潮,首届广美实验艺术系本科毕业生作品亦呈现到公众面前。由7位在编教师共同指导的21件作品,呈现出艺术创作、日常生活、学科关注等多维度的图像构成,共同构成了实验艺术在架上绘画之外“时代图形表达、空间搭建语言、综合媒介混合”的完整框架。冯峰认为首届毕业创作之所以呈现出跨专业、跨媒体的倾向,这与最初组建实验艺术系时的师资格局及课程设置有关。

  何利校大概是本届中最受瞩目的一名毕业生。早在毕业展前两个月,其个展“7%”已作为广东当代艺术中心推出实验空间展览项目首次个展,出现在公众视野。作品《100 天的延续》从某种层面试图给出一个完整的物与人的关系,通过“观念——身体与物体的作用——物体——观念的循环进行”一系列实验,并由此产生出新的人与物:观念实施之后的本体与被观念的物体。

  冯峰说,“何利校以持续100天不间断地每天创作一件作品,作为一种自我训练的方式。这种训练有效而令人敬佩。也因此,在毕业前他就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个人展览和受邀参加了多个大型联展。他的方式告诉我们:肌肉可以锻炼,创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也可以锻炼。”而在近期,由你我空间策划在广州小洲村进行的“行为与影像共生”,以及北京时代美术馆等项目与艺术机构纷纷向他提出作品展示邀请。

  毕业之前,何利校已非常清晰地明确:自己要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而初入学时,何利校主要对装置感兴趣,但因难以承受创作成本,最终选择能令他进行持续创作的行为与录像。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找到自己可持续进行创作的方式,这一点非常重要。”广美实验艺术系教师仰民说,“很多人认为行为艺术就是脱光衣服满街跑的哗众取宠,而我们从学科的角度认为行为艺术其实是综合而严谨的一种创作方式,而且需要创作者高素质、综合能力强。我们希望从这个角度去让大众对当代艺术重新理解,而现在何利校的作品就是教学思路下达到的典型效果。”

  与何利校走的路不同,刘丽珊选择到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深造。刘丽珊的毕业创作《无题》为一件影像装置作品,以手机界面呈现她对新媒体一以贯之的钻研与反思。广美实验艺术系副教授刘庆元对刘丽珊的创作就很感兴趣,“刘丽珊一直坚持自己对贫穷艺术和概念艺术的兴趣,她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些领域,个人创作一直保持与这种艺术风格接近。她在大二时就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作品——给广州美术学院的所有学生会主席都打一遍电话,有些自己并不认识的,打完电话后一一拍摄他们的后脑勺,并记录对话细节,特认真,作品也特别有一种“校园别样青春”的感觉,那时我就感觉到了她独立思考的状态和执行力。”

  除此之外,余穗瑜《被刺穿的事件》、钟梓欣《一层皮》、陈婞璇《家谱》等亦是本届热度较高的毕业创作。广美实验艺术系教师邓碧文说,“在毕业创作指导上,7位老师全部上阵,几乎是以带研究生的方式指导这一届本科生,师生都尽力的情况下,效果比较满意,问题切入到位,但还需要时间成熟。”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