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观点 >

“指引收藏”专访姜宝林:“既要笔墨,又要现代”

齐鲁大地,历来不乏翰墨书香、丹青华彩。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书画艺术大家,他们笔下的翰墨无不散发着故乡泥土的芬芳,深厚的艺术功底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近期热播的《中国大画家》主评委——姜宝林就是其中一位

2015年3月1日,由“指引收藏”主办的“三阳开泰·翰墨迎春——姜宝林新春见面会”在“指引收藏”会场厅隆重举行,在此,本报记者有幸在活动现场对姜宝林教授进行了专访,让我们跟着姜老师的视角,一起聆听他的艺术世界。

忆求学岁月

出师名门,不落窠臼

“1967年我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求学期间顾坤伯、陆俨少、陆维钊三位老师亲授我画法技艺,对我影响深远甚至产生了决定我一生命运的影响。1979年我报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在李可染老师的亲授下学习了两年。” 姜宝林老师回忆到。

名师名校加之勤奋刻苦的学习,为姜宝林老师打下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而他却并不满足于此,几十年来,作品一直在求变,在章法、意境上均有所突破。他充分吸收了名师的长处,在作品中又完美的融入了自己的个性与追求,他的白描山水被命名为“姜式白描”,此种山水形式变革了古代传统的山水模式,突出线条的作用,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融合了众多传统与现代的因素,首先是中国民间传统——山东潍坊木板画的线条与造型;其次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手法;再就是生活中的积累,姜宝林老师将其巧妙融合,形成了传统而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浅谈成功因素

精于传统,勇于创新

对待传统与现代上,人人都要把握一个“度”,这一点至关重要。无论是左还是右都不可取,左者激进,会遭招人斥骂;右者落后,会使艺术止步不前。艺术界的每一份子,都应让民族艺术在稳定中发展,不能丢掉传统,又要跟上时代步伐。艺术不比经济,其中的微妙非常人所能把握。姜宝林老师在对待传统与现代艺术上的“度”就把握的相当完美,既不会固步值守,也不冒险激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教授曾评价说:“当今中年画家中,姜宝林的传统底子厚,同时,他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又很新。”

在访谈中,姜宝林老师也提到:“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离开笔墨就谈不上中国画的民族性。笔墨功夫靠日积月累磨炼而成。笔墨功夫越深厚、掌握的技法越多,那么在以后的艺术探索和创造中,拥有的手段就越高明,办法就越多。时代变,形式变。纵观古今中外大师,成功的关键就是是否能够在形式上取得突破和建树。”

  

姜宝林《窄路》以1207.5万元成交

“画”说特色

“笔墨”与“现代”既统一又关联

“既要笔墨,又要现代”是姜宝林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思考中,逐渐形成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特色。在他看来,笔墨当随时代,“笔墨”与“现代”这两方面既统一又关联,“首先,笔墨是中国书画最根本的语言,如果没有笔墨,就根本不是中国画,这个底线一定要守住。笔墨不好,中国画的品位就上不去,其艺术水准也上不去”。说到现代,姜宝林认为,每一个时代开宗立派、能够流传至今的都是时代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个特点就流传不到今天,“古代书画在当代也有其价值,但不能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作品。书画家既要有传统笔墨的功力,又要能表达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体现时代面貌。这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是我对艺术追求的最佳状态。”

“画”说当下

年轻画家莫要急于求成

中国画创作对画者要求其具备深厚的国学内涵。然而国学教育的缺失使现在中青年画家根底浅薄,快餐文化的渗入令他们盲目求新,市场经济的刺激更是让其急功近利。

对于这一现象,姜宝林也有着个人的理解和看法:“现在的大部分中青年画家,对中国画主体精神理解不够,手头的笔墨功夫不够。一些年轻人的书法,最大的毛病就是用笔不规范,基本用笔的要求不知道,只是追求表现所谓的新。这是应该值得警惕的。”他建议当下年轻画家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浮躁,不要急于求成,踏踏实实地下工夫。

  

“指引收藏”是国内极具盛名的艺术品交流中心,多年专注收藏艺术行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将收藏和投资融为一体,为藏友开辟出多种投资渠道。组织过多次大型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在收藏行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拥有近千人的专业收藏顾问,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服务对象包括众多机关部委、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个人收藏爱好者等不同群体,现已帮助数万名藏友找到了心仪的藏品,圆了藏友收藏梦。

        专访视频详见指引收藏官网:www.zhiyinsc.com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