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拍卖 > 动态 >

未来已来——加密艺术(NFT)时代

引言:3月11日,一件独特的NFT艺术品,一枚代表着艺术家 Beeple 每天创作的5000张图片组成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作品所有权的 NFT在佳士得拍卖行,最终以6934.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

这一场拍卖,引起了艺术圈的强烈震动。

NFT加密艺术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究竟NFT艺术品是否会成为改变艺术市场的驱动力呢?

会否成为艺术圈今后的主流趋势呢?

诸多问题让人深思。

如何理解NFT艺术的火爆?该如何看待NFT艺术?

我们邀请到了对加密艺术具有独特看法的三位嘉宾,请他们谈谈对NFT艺术的解读:

 

 

独角兽艺术空间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版权区块链标准委员会编审专家、AART高级顾问杨嘎

 

 

中国版权区块链标准委员会编审专家、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AART高级顾问迟静超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任职微软、Linkedin的硅谷AART加密艺术平台联合创始人Edgar Wang

佳士得拍出的NFT 作品《五千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

从《五千天》说起

问: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近年常现亿万级的拍卖记录,但今年创纪录的却是一件非实物的NFT艺术品,你如何看待它?

杨嘎:大家都在议论,虚拟作品是否具有高价值?我认为应该从艺术的本质去理解它。这件数字作品的标题就显示了它的内涵:《每一天:前五千天》,艺术家每天创作并上传一幅数码作品直至五千天。这是否会让每一个普通⼈觉得,如果我着手做某件事,开始并没想它的意义,只是每天坚持做,那么十几年后,它的意义可能就显现了。不光是物质的回报,还有生活本身的价值。你的每一个小时,每一天,都不是虚度,都不是无意义,生活仿佛变得有艺术感了。你,作为一个生命体的痕迹,被网络记录了,被现代科技赋予了意义。如果大家点开艺术家Beeple五千幅作品中的每一幅,不论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创作,还是时事评论的创作,都表达了他作为真实个体的思想和认识,这是一段非常珍贵的不可篡改的人类生活史。NFT艺术品的诞生,正来自于艺术与科技的碰撞,它是必然的产物。

我觉得这件作品的价值,在于提醒⼈们,艺术地对待每一天,可能会减少很多焦虑。博伊斯说过“人人都是艺术家”,不是指人人都有做艺术家的技能,而是用艺术家的思索去生活。不要盲从,坚持做喜欢的事,从无目的中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找寻安全感。

大家还记得艺术家谢德庆的一个作品吗?他每隔一⼩时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持续整整一年,看似虚渺无聊,但这种坚持中却蕴含着一种蓬勃的茁壮,这种力量十分坚挺,任何邪恶都不能靠近似的。

当然《五千天》作品的新奇在于,它搭建在区块链的基础之上,以及加密货币的结算方式,这些都是科技赋予的属性,随着NFT艺术的发展,这些会越来越稀松平常。

Beeple作品

问:这么说,你很看好加密艺术品将来的发展?

杨嘎:关于NFT的未来,我认为非常无限。大家看看ins,油管这样的平台就知道,人人都是艺术家正在成为现实。好的艺术生态,本质都是相同的,也能互相理解。《五千天》的拍卖纪录,只是大家认识NFT艺术的开始,火爆与否,主流与否,并没有讨论的必要。就像Beeple的作品一样,先开始,然后坚持去做就好了。历史会做自然筛选,就像定制服装的回潮,包豪斯设计的精英化,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对个体的尊重,可这些都是一百多年前已经发生过的。任何看似新鲜的事物都有其源头,只是在另一个时期显得别具意味。

Beeple作品

问:画廊从此会消失吗?

杨嘎:作为服务性质的NFT平台,可能是最大的画廊。艺术家和藏家自由链接,易手率可能非常高。但是,艺术评价会一直存在的。我觉得艺术史家们把艺术评价搞得太复杂了,艺术评价就是观者的主观判断啊!炒股者会日日看k线,藏家会翻看拍卖纪录,一样的道理。但是你也可以完全不在意这些,仅凭喜好选择某一只股票,或某一个艺术家,也没有错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本艺术史!我觉得现在很不好的是,处处都是鄙视链,连收藏也是。可以肯定的是,在NFT艺术的实践当中,藏家会变得主动学习,或者说新方式促进了他们的自学。因为如何选择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终究需要去研究。所以说,艺术的本质没有变,内容是永恒的,变化的仅仅是形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艺术评价。任何一件艺术品,包括实物艺术品,除去几百块或几千块的物理成本,其余的价值都是“虚拟”的,是上下文,叙述,故事,出处,这是传统艺术评价撰写的几个要点,但对于NFT艺术品来说,它本身就包含了这些。回到之前我谈论《五千天》这个作品,是不是就具备了这些要点。NFT艺术品在为自己备书,这对艺术史简直具有变革的意义。

问:如何制作NFT艺术品呢?

杨嘎:一方面是思想,即内容;一方面是物理条件。前者是不变的,后者却不再是以往的画布或颜料,而是区块链技术支持。我认为是科技在不断改变艺术的形式和生态,比如,大量室外写生艺术的产生,是因为油画颜料做成了便携式;影像艺术的产生,是因为摄像机和录影带的广泛运用。现在,一个孩子都可以在IPAD上画出创意感十足的画,都知道在社交媒体上建立频道介绍自己的作品,那么区块链技术滋生新的艺术形式,当然毫无疑问。长久以来,两者就是这样螺旋式发展。未来,会有想象不到的NFT艺术品接踵而至,给我们带来更多观念上的冲击和欣赏方式的差异。

一、NFT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问:NFT艺术品的收藏和传统艺术品的收藏有什么区别?

杨嘎:最大的区别其实是NFT作品的特点,它在某些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艺术品收藏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一,是传统艺术领域里收藏的真假问题、传承有序的查证问题,这是困扰着艺术品收藏的很重要的方面。很多拥有财富和购买力的人不去买艺术品,原因是对艺术家的了解和对艺术品的真假无法判别,这是把很多有心去买艺术品的人挡在门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传统艺术作品很难确定真伪、很难去看到它每次流转的真实信息,私洽的艺术品价格一般都是不透明的,而NFT的价格是完全透明的,就是它解决了过往的艺术品销售和拍卖当中,暴露出的真假问题、价格不透明问题,在NFT的所有作品是用区块链的基础来搭建作品的数据层,所以他的真伪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传统艺术品出售的渠道不像普通商品一样便捷,而NFT艺术品则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传统艺术品在运输、仓储的过程中对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而NFT艺术品不需要进行物流运输的环节,并且NFT艺术品因为其在线交易并在线获得拍品的方式,交易十分便捷。

佳士得的拍卖画面

问:NFT艺术品与传统艺术品的区别在哪里?

杨嘎:第一,NFT的艺术形式多数为数码技术创作的作品,还有的是通过数码技术的扫描、拍照,然后在NFT的区块链上生成NFT的作品,这是NFT艺术品的生成过程。其次,它与传统艺术品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它的观看性是比较私密的,比如作品被卖掉以后,藏家选择收藏起来,那其他人是看不到的,如果选择在平台上展示,其他人有可能看到,但是可能需要登录到专门的APP里才能查看到,它的观看方式跟我们现实当中的传统艺术品观看方式是不一样的。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的对视

问:NFT艺术品的火爆,会取代传统艺术品成为今后艺术市场的主流趋势吗?

杨嘎:我认为他们会一直长期并存,至于多长时间我不敢预测。现在拍卖会的市场上,也能看到几百年的油画、中国传统画作,他们依然活跃在市场上,但是NFT会出现很多新的作品形式,比如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MOMA静坐三个月,接受了1500个陌生人的对视,创造了世界上最温暖的艺术品——《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你认为这是不是艺术,如果是,这个作品怎么收藏呢?是收藏一个照片,还是收藏她与人对视的视频,她的视频做成NFT的艺术品是非常合适的。其实现在传统艺术已经有了很多数码作品在收藏,视频类的、照片类等,NFT就是在链上以加密技术为作品的唯一性做了更准确的确认。它没有改变传统艺术创作的任何东西,对艺术作品创作来说没有增加新的手段、媒介,只是更加便于交易和收藏,跟艺术创作没有太大关系。但它有可能使艺术品的交易频次增加,降低收藏的门槛。

NFT艺术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问:有人说传统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系建立是经过商业画廊、美术馆和展览以及收藏的漫长过程,而加密艺术市场则绕过了传统艺术的生态基础建设,没有经过这种中间环节,会否导致加密艺术品的价值产生泡沫?

杨嘎:这是一个传统的认知,我认为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作品有可能是反向的,只有当艺术作品有了很大的名声之后,才会有批评家,或者是机构对他有所评论,才会挖掘他作品创作中有价值的部分。当然也有一些不好的作品出现,这都很正常,但是走画廊、美术馆的这条路不是唯一的路,肯定有新的路径出现,这个不是定律。

加密艺术没有走这个路径,导致泡沫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学术的背书、美术馆的收藏、有画廊的展览宣传,加密艺术核心的东西还是艺术本身,我是完全认同艺术本身的价值,有它的价值认可的体系,它的价值还是在于艺术家的对艺术品赋予的创造力并把它呈现出来,是艺术品在市场流转过程中的核心价值,比如说双年展的背书、美术馆的收藏,都是对艺术品价值的社会性和经济学的认知,能观看、能感知到艺术才是最重要的。

而加密艺术本身更重要的是交易,我们要强调加密艺术是给艺术带来了交易的便捷和交易的安全,加快了交易的频次,解决了安全问题,其实他的交易的对象就会增加,这是必然的一个规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的影响力也会增加,艺术品的影响力大,它的价值的稳定性就会更高,持有者的这种信心就会更足,这个是直接导致市场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学术的背书很重要,但学术的背书不是完全的决定性,任何一个作品的市场价值不是某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由综合因素来决定的。

问: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部分活跃的加密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在传统的当代艺术世界中不能被称为是艺术家和艺术品,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NFT加密艺术会颠覆当代艺术,产生出一种全新的审美标准和价值体系”?

杨嘎:我觉得“NFT加密艺术会颠覆当代艺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加密归根结底并没有改变艺术创作的媒材或是创作方法,我们要认清加密只是手段、方法或者是过程,那艺术最终还要强调它的创作本身,漫长的美术史和近几百年的现代艺术史已经奠定了对艺术评判的标准,不会因为经过了加密而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方式。

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艺术性没有艺术属性的东西,在NFT平台上的这种传播,我个人认为是非艺术类的玩法,好的艺术它一定会有很长的生命力,对社会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从艺术收藏角度来说,稀缺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部分的创作者不断地把大量的没有太大意义和价值的作品放在平台上去传播,本身这个稀缺性和唯一性已经没有了,这种作品的市场价值,我觉得也不会有太多人追崇。

被烧掉的《Morons》

问:怎样理解藏家把价值9.5万美元的Banksy实体作品烧掉,留下电子作品成为唯一的作品的这种行为?如果所有购买NFT艺术的人都采用这种极端行为,那实物作品的存在还有必要吗?

杨嘎:首先Banksy是一个很特别的艺术家,因为他的创作方式和手段跟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的方法有所不同,他创作的媒材多数是在墙上或建筑上涂鸦,有的时候涂鸦的作品会被还原在纸上,然后再出售,这是他作品的创作过程。

Banksy本身是一个很神秘很幽默的艺术家,他有很多玩世不恭的行为,最近最新的作品是在一个监狱的墙上画了一个越狱的逃犯,第二天早上才被警察发现。他的作品多数是采用这样的创作方式,就注定了他的作品不像油画一样,特别要求媒材是画作本身重要的部分,基于Banksy作品创作媒材的方法和形式,他的作品可以用印刷或者纸本直接呈现复制,而油画因为有媒材的限制,因此每一张都有它的唯一性。

Banksy《女孩和气球》的涂鸦

而且Banksy自己的作品《女孩和气球》在一次苏富比的拍卖中举牌落锤的那一刻,他暗藏在画后边的碎纸机就碎了自己的画,所以毁画这件事Banksy可能是做的最漂亮的,那他作品的收藏者其实是用了Banksy这样一个行为的名声,再造了这张新的NFT作品的价格。

这就是Banksy个人的一种手法,我觉得他的作品也具备了一种被炒作的属性,而经过材料创作的传统油画作品不会被这样的方式取代,实物作品几百年来上千年来都有它的价值。不会因为NFT的出现,实物作品就会被替代。因为实物作品更重要的功能是展示,另外一个就是受媒材的限制,不是所有作品都需要把原物销毁,原物不销毁,也不一定会影响NFT作品的价格和它的唯一性。

问:金融界、技术流因此掀起的风浪似乎比艺术圈要高?

杨嘎:非常正常,money的嗅觉就像猎狗一样灵敏,对于新事物都要嗅一嗅。其实,NFT艺术的发展已有三年了,绝对不是横空出世,国外的热议度比国内要高得多,也更加专业。应该说NFT艺术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它的合理性决定了它会被金融界和技术流青睐,我是很看好的,也许有复合身份的⼈会更加看明白它。技术流们应该对此开⼼,终于有机会像乔布斯一样,作出既富有艺术美感又那么简单实用的工具。

我希望大家能以更广阔的姿态看待NFT艺术,而不是艺术圈仅仅谈艺术创作,金融圈仅仅谈投资回报,技术流比赛谁写的代码更高级,而是大家都在想,怎么去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试着改变过去的目光。

作品《五千天》的神秘买家:印度出生、目前定居新加坡的区块链企业家孙达雷森

问:您认为NFT艺术的火热,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公众对加密艺术的认可或者收藏,又会有哪些人加入对NFT艺术的收藏呢?

迟静超: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艺术市场一直都想要争取科技新贵们进入艺术收藏领域,从美国硅谷到深圳到北京的海淀,艺术市场始终打不开科技圈的这扇大门。以北京798为例,即使附近有大型互联网公司,和798仅一墙之隔,但想让互联网公司的人走进画廊和美术馆观看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加密艺术的诞生无疑让购买数字艺术这件事破圈并变成可能了。熟悉的操作方式,交易的便捷都让艺术交易变的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我相信虽然现在投机参与者非常多,但热潮退去,当真正好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开始使用NFT带来的革新技术,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收藏加密艺术。

这次NFT入圈的藏家多数都是互联网和数字资产的新贵,因为进入传统艺术品收藏的门槛对于他们太高了,首先是收藏认知的门槛,其次是缺少收藏的路径和方法。原本传统艺术品的经典收藏大多都持有在像欧洲的老牌儿贵族或是过去美国华尔街沉淀下来的富豪,他们手里大部分都有印象派现代主义或是抽象表现主义等作品。也会有像培根、里希特、大卫霍克尼、达明·赫斯特这种过去100年重要的高价位的艺术家,这些筹码多数都持有在他们这类人手里。

而新贵入场的时候,他们多数是一种带有接盘和买单的不平衡心态,所以我觉得NFT艺术现在真的是互联网新贵入场的一个重要时刻和转折点,他们会重新改写二百年来艺术品交易的新走向。

问:为什么区块链能和艺术结合的这么紧密?

迟静超:NFT艺术的关键创新之处在于NFT提供了一种标记数字资产的所有权的方法。由于NFT非同质化、不可拆分的特性,使它可以锚定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让我们能够把任何有价值的事物通证化,并追溯这个事物的所有权。而每一件艺术品,其原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用NFT来锚定艺术品是再合适不过。当艺术家将艺术品上传到加密艺术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将其生成符合非同质化代币协议,如ERC721协议的NFT,并存入艺术家的钱包后,该NFT就与艺术品永久链接,是独一无二的一种资产,代表原始艺术品的所有权和真实性。可以像其他稀有艺术品一样随后被收藏家进行交换,交易或持有。艺术品所具有的收藏价值属性,与每一个NFT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通证(Token)其因为稀缺而具有的投资属性在这里也是完美契合。因此艺术与区块链的结合可以说是恰如其分、恰逢其时。

问:为什么说加密艺术的火热会带动区块链行业的爆发?

迟静超:区块链本身作为一种技术来说,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它的应用已经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一直在探索与行业的深度结合,但是到目前为止,能够真正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甚至可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行业的巨大变革的,到目前为止只有NFT加密艺术。可以预见NFT加密艺术会对整个艺术圈的创造、收藏、消费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加密艺术对传统艺术圈产生了巨大的触动及震动,这是区块链第一次能在一个传统行业内产生这么大的震动。非同质化代币NFT在艺术领域证明了其价值,也因此轰动了整个区块链行业。那么我们对它是否可以有更多想象?它在其它行业是否还会有令人惊喜的应用呢?我们拭目以待。

问:我们有请来自硅谷的AART的平台创始人Edgar Wang,谈谈他对NFT加密艺术的看法。

Edgar:我从小在美国长大,我一直对东方艺术家不了解,但是我一看到就觉得又美又亲切。我最喜欢的一个艺术品已经不存在了——那是2018年的火人节出现过的一个的艺术装置,是故宫的微缩,精美而厚重。

当代艺术很多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很多时候看不懂一件作品的意思,也不明白它到底美丽在哪。比如说,前年就有个香蕉贴在墙上卖的价格差不多100万rmb! 相似地,很多人看到NFT被拍卖到天价,也会觉得不太合理,因为想要欣赏作品随时拍照不是就行了?!

这不一样。现在,世界会越来越数字化。这个时代的达芬奇不会像以前的一样,肯定会用这年代的工具来创造和代表这年代的特殊。现在互联网和区块链明显是这个年代的核心工具。而NFT,作为这核心工具的产物,从长远来看,绝对是一种艺术里的革命。在当今时代我们不太可能在意大利再找到达芬奇,达芬奇更可能出现在当今最发达的地方:互联网。而中国无疑是互联网发展最肥沃的土地。

问:前面谈到加密艺术品的存储和传统艺术品不一样,加密艺术品不需要仓储,那加密艺术品是存储在区块链上吗?加密艺术品的存储是否是安全的?

Edgar:NFT 所有者拥有的数字艺术品实际上并不存储在区块链上。而是存储在网络的其它地方。这个其它地方可能是一个传统的网络地址也可能是星际文件系统(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一种点对点的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分发方式存储和共享数据。如果文件存储在传统的网络地址,NFT 持有者会面临文件丢失、损坏的风险。即便是存储在IPFS上,也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或者无论哪种存储,如果发生经营他们的企业倒闭或者无人为存储付费的情况,都可能会引起NFT艺术品保存的安全性问题。现在的大多数买家都没有思考过他们的 NFT艺术品是不是真的可以永远存在,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这肯定是这个生态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NFT领域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只是目前大家还没有对最合适的方式达成共识。我认为不用过于担忧,更不必因此否定NFT的价值。

分享到:


今日热点
可佳艺术‖神秘璀璨,光珠宝器——可佳博物馆传统艺术品知识讲座
可佳艺术‖神秘璀璨,光珠宝器——可佳博物馆传统艺术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2021两大新展重磅揭幕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2021两大新展重磅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