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会议 >

《汉字对称艺典》编著李京的非凡长征路

(记者 杨艺)2019年11月27日上午,北京原创艺术家展馆,宾朋满座,一场非凡的新闻发布会将在这里召开。

10点28分,李京先生同十余位嘉宾代表们一起,洋溢着微笑走向主席台,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揭开了主席台桌面上的“红盖头”,顿时,全场沸腾了,久违了的《汉字对称艺典》清雅、庄重、古朴的容颜,呈现在大家面前。

李京书法艺术展现场

至此,《汉字对称艺典》首发式新闻发布会暨李京书法艺术展正式启动。

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北京燕山出版社领导、军地各界等嘉宾纷纷送上祝贺。

台下,录像林立,媒体忙碌,灯光闪烁,人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一切,向他传递着同一个信息,他成功了!历时20余年研究、书写、编著的中国首部演绎汉字结构艺术的学术专著——《汉字对称艺典》终于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了!

梦想与初心

20年啊,20个春夏秋冬,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是一颗小树,20年后,可以长成直径约半米粗,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可有谁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和《汉字对称艺典》曾经历了怎样的风雨春秋,艰难曲折!

李京,1956年,出生在一个身军人世家。性格开朗,举止稳重,眼中透着智慧、正直、坚毅的目光。他自幼喜爱书画,中学时代自办校报,刻钢板,绘画插图、油印皆可一人完成,能画特别传神的毛主席像。1974年下乡内蒙农村学校任文科教师兼历史绘画课。假期或休息日也不忘去沙漠中用树枝写字画画。1980年回城,他被安排在辽宁鞍山农垦系统所属单位负责党务宣传工作。期间仍坚持手写报纸,每周一刊。工作之余苦练《曹全碑》,后攻读赵孟頫行书,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多次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被聘任为辽宁经济日报记者和鞍山市硬笔法家协会副主席。期间就读中国逻大,校长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多年的书法实践中他发现,中国的古汉字精致而精深,每一个汉字就是当时社会背景的遗迹和再现,就是一个故事,是一幅画,他觉得创造汉字的古人必须首先是画家,逻辑学家,更是一个伟大无私的爱国思想家!他们一代代地创造了这些智慧、美妙的文字,又一代代地丰富了这些文字,汉字就是这样传承、发展下来的,甚至有很多古人的名字都没能留下。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一代代人在享用这些人文成果,无需付一分钱版权费,每每想到这些,便心存感激:“我们不能为古人做些什么,但我们可以为后人做些什么”!

他觉得汉字还可以更美一些,他发现汉字书法作品中的对称汉字十分稳重,和美,尤其是篆书中的对称汉字更为隽美。那时,他就在想:如果所有汉字都能对称,平衡,一定会更美,更有人文气,更有阵容感!

一个梦想在生成,诸多困难在等待。他决定先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收集资料,二是苦练书法基本功,在书写过程中去了解发现,掌握汉字结体特点和对称结构规律。在当时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里,收集各种信息,购买相关书籍资料是何等的艰难!

1998年10月份,一个收获的季节。他的一篇题目叫做“苹果红了”的散文在《鞍山日报》上发表。那是一次去苹果园,听到了摘苹果姑娘们的嬉笑声,传得挺远,却不见人,想起了唐代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诗句,有感而发。于是,他决定从这时起着手创作对称汉字(亦称对称体汉字)。

《汉字对称艺典》

所谓对称结构汉字,是指字形结构具有轴对称意义,即以中心或中线为轴,两侧镜像反转180度后,即可左右完全重合,并且两侧具有太极图的阴阳对称、平衡、对立统一特征。字体纵向取势,结体左右对称,两侧相互映照、包容,重心垂直居中,字体稳健、典雅,图案奇绝俊美,凸显和谐、吉祥、人文、哲理之美。

李京认为,汉字的结构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一幢建筑的四梁八柱,汉字的外形美取决于汉字的结构美。汉字对称也是结构的对称,对称性是客观世界、自然现象的主观反映,是形式美的最高境界,是顺应了天人合一的基本规律和美的法则,其中的天,就是空间,汉字对称美也是空间美。

这之前,他收集、购买了李斯的《峄山碑》、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千字文》,《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石鼓文》、《历朝百体千字文》、《毛公鼎》、《篆字汇》、《说文解字》、《甲骨文字典》以及不同版本的《中国篆书大字典》等书籍资料,并进修了辽宁大学写作专业。他深知,一个书法家必须涉猎多门学科,注重学识道德修养,才能触类旁通,创作出有古意,有新意、有章法的好作品。

责任与精研

几十年来,李京先生在深入研究甲骨文、金文、篆书对称汉字结构美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一整套适用于所有汉字结构的对称规律,在“演绎有依据,实践有案例,源头有出处”原则下,形成较为严谨、科学的法则和理论体系。然而,能解决这个千年的学术难题并非一件易事!

对称汉字的显著特征是汉字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左右两侧完全对称平衡。千百年来,中国汉字一路走来,从最初甲骨文的大多数对称发展到后期的不对称占大多数,出现了对称与不对称共融的局面。中国汉字到底能否实现完全对称,原有汉字结构能否重组、构建,对称的规律、理论基础是什么,对称以后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对称有何科学、学术意义,价值?

所有这些,成为一个个学术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对称甲骨文占总数的41%,随着汉字数量的增加,复合文字增多,使不对称的汉字数量俱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表现。原有的文字已不能满足人们表达交流情感意愿的需要,语言文字需要向更为精准、细腻、多元的方向发展,形成纵横交错思维架构,文字扩容不可避免。

据汉代许慎所撰的《说文解字》记载,共收录汉字为9353个。

在中国古代原有已经对称的基础上,派生的不对称汉字(复合文字),约占汉字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期间多为形声、形意字,汉字对称的焦点、难点就集中在这部分尚未能对称的汉字上!

在分析诸多甲骨文、金文、篆书等汉字案例后,除了掌握轴对称原理以外,他发现汉字的结构是可以游动变化的。如秦代石鼓文的“流”字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清代书法家吴大澄、吴让之、杨沂孙、吴昌硕等书写的“流”字,即三点水分别在“㐬”字左右的写法,平衡对称,十分俊美,在清代出版的《百体千字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宝鼎篆)”的“致”就写成了上下结构,变为对称形态。

他从多年的发掘、研究中发现:古人是以宇宙观的方法论去审视、结构汉字的。这是一项重要发现!汉字结构的可变性,是在这个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对称汉字就是在此基础上搭建的。它是多维立体的文字(时空文字),它是从正面可以推测或看到反面的文字(反之亦然),是左右可以互推、互观的文字,是有厚度、高度的文字。鉴于这种动态性,他在汉字“六书”构字法和“间架结构”构字法中的“天覆、地载、中变化”的基础上,研究出:“动态五行结构法”即一个字的偏旁或部首,可以调整安排至汉字的东、南、西、北、中五个空间,刚好与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相对应。即“金西、木东”相对、“火南、水北,”相对,“土与中”相对;而“五行”也与汉字“九宫格”位置相吻合。即“火、水”对“上三宫、下三宫”,“金、木”对“右宫、左宫”,“土”对“中宫”。

在“动态五行结构法”基础上,他又根据汉字的复杂多变结构研究出:1.同元素结构复制法;2.增加结构法;3.减少结构法;4.中庸结构法;5.借代结构法;6.变换方向法。

汉字或部件可以在180度平角内旋转或翻转,结构可以变化、重组。这不仅体现在复合结构的汉字上,而且体现在独体汉字上。例如,“子”既是独体字,也是汉字的一个部件,本意是“婴儿”,但“子”在作为“㐬”字上方的部件时,却倒了过来。再如“司”,翻转180度后,就成了“后”字;“人”字翻转就成为“匕(反写的人字)”;“永”翻转后就成为“派”字右面的一部分,又如“泊”为了实现对称平衡,可以将“三点水”90度直角旋转至“白”的下方;“致”字的反文旁90度向下平移至“至”的下方,就成为对称汉字。

汉字在这个空间中,其构件不仅有长度、宽度,而且有高度。汉字的部件乃至由它组成的复合汉字,犹如被置放于玻璃立方体里中,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看、调整它的部件,使之形成对称平衡模式,反正都一样的文字形态。动态建造,动态欣赏成为对称汉字的重要标志。

除翻转外,平移或旋转汉字部件,并不影响该汉字的音、意表达。这是由于复合文字的部首各自功能、意义具有相对独立性。既然复合汉字最初是由独体组合而来,我们就有理由,有秩序、按照美学规范重新组合。既然汉字组成部件分工明确,例如有负责读音,有负责象形,我们也不改变它的功能。因此,对称汉字即使结构外形发生变化,仍不影响它表音,表意,这些方法,规则也同样适用于所有汉字。

在所有汉字的对称同化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结构的纵横变化、增加、减少、同化、中庸、借代及改变结构部件方向等都必须有依据、有先例、有源头,不能主观随意,任意变化。例如“恐”的篆书有很多写法,处于对称考虑选择了黄士陵的“恐”字,即“工”下面一个“心”字,整个字就对称平衡了。类似于这些字均被列入结构减少法。再如结构增加法,“尊”字上面是一个“酋”,下面是“寸”字,古人考虑到对称之美,在“酋”的下方与原有的“寸”相对应又增加一个“寸”,使“尊”字稳固隽美。类似于此类均归于增加结构法。

对称汉字结构的游离与固化,实际上是汉字重心“中心轴”的建造与固化,同时也是汉字对称结构的逻辑归类。现有汉字结构大致归为七大类: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结构和独体字,而完全对称结构则一律统一或视为为左右对称结构。汉字所有部件的空间游离、转换,最终依然回归到左右对称上来,由最初的动态,固化到最后静的形态。

对称汉字以重新锻造汉字的黄金架构的举措,塑造了汉字端正、恢宏、庄美、和谐的强大阵容和中国汉字的人文之美、哲理之美、辩证之美。对称汉字的结体特点是取纵势,重心垂直居中,笔画左右对称分展,静中取动。对称汉字是中国汉字的再艺术化和升级版,它是中国汉字从原始的模样脱颖而出的更为隽美的文字。它融汇、传承了甲骨文的图画美、对称美,金文的严谨端正美,秦篆的纯净简约美,汉简的质朴自由美,隶书的抽象顿挫美,汉印的匀称装饰美,行书的收放张弛美,集多美于一身的对称汉字,凸显了辨识性、观赏性和时代感。

2018年6月,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信息中,他发现了民国时期的近代教育家、书法家陈懋志一副对称书法楹联,而这副九字联又是陈懋治应邀,摹写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马幼渔先生的楹联。题识为,幼渔先生自撰正反相同篆文,上联,论古于伯皇中央而上;下联,郷思在天童育王之西。属为之,工拙固不计也,癸未春日,中平弟陈懋治并识,潼字衍。联中十八个字有七个不对称汉字,都创作成为对称汉字,十分隽美,庄重,和谐,引人注目。这副珍贵的楹联,反映古今以来人们追求汉字和谐之美,渴望汉字尽可能结构对称的美好愿望。

他兴奋,他快乐着。他兴奋,不仅仅是发现了这副珍贵的历史对称楹联,更是因为20余载的上下求索,他与古人的理念与夙愿在时光隧道相遇与重合!汉字对称的法则和理论体系再一次以论据的形式被重复、被印证!

《汉字对称艺典》部分手稿

他快乐,是因为此前完成了《汉字对称艺典》长达近1000页的的电子版初稿!

一个人,确切地说一个家庭,凭借自己的经济能力,能在20年完成这样一部在学术上专家认可的巨著,并且是一笔笔写出来的巨著,在一般人是不可想象的!这不仅仅是财力、耐力、毅力、执着,更需要严谨、认真、科学、严密!从每个字的结构设计、搭建、初稿书写,简化字、繁体字、汉语拼音的加载,偏旁部首索引、汉语拼音检字表版本标准的选定、对应,页面总体风格设计,古汉字的收集、选定、书写、标注,对称汉字的初稿、定稿书写、遴选,全典电子版初稿的形成及反复校对等等,环节繁多,缺一不可。确切地讲,要做好这些缜密的工作,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孰不知,“艺典”的校对是一项繁重的脑力活,体力活。为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后人负责,他确立了“宁可少一字,也不能错一字”的原则,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字典的编纂上,更要体现在校对上。近1000页的“艺典”,要划分拼音、繁体字、简化字、古汉字、原字和古汉字的出处与作者、古今字对应的逻辑关系、边框速查部首和汉字、部首索引与页内对应,拼音索引与页内对应等十余项区块,要求所有区块链接畅通准确无误!这需要团队的分工协作,最后总校。凡是校对人员每人手中均有一部电子版纸制原稿,各负其责。一部原稿每次要翻阅上万遍,几次下来,一部新书就成了旧书。如是一人校阅所有区块,即使每天工作10小时也需要足足一个月!一部典籍至校稿完毕何止百遍!

就是这样一个重量接近2公斤,200*270*60mm的长方形立方体,居然可以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体,似乎所有的时间装进去,都会不动声色,杳无音讯!

校稿工序结束后,收回的书稿可以摆满一个书架!“艺典”修改资料汇总装订成档案资料,居然快有“艺典”厚了。

苦寂与坚守

可以说,在这非凡的长征路上,每个环节的完成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个故事的结束,就意味着新故事的开始,这是一条用一个个故事,一个个艰苦,一个个喜悦,一滴滴汗与血串联起来的,没有硝烟却有呐喊的长征之路!如果不是由于这篇文章,谁也不会想到这漫长的创作之路都发生、承载着些什么!

当今,在这个快节奏,充满了压力、浮躁,希望与欲望并存的时代里,李京先生能静下心来,大隐于市,2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穿越、往来于古今汉字的时光隧道,徜徉于汉字的江河湖海中,去发现、攫取中国汉字的和谐、对称、均衡之美,并以这种美,去雕琢、润泽每个汉字,让她们个个都成为一件精美、鲜活、灵动的艺术品,让她们个个都成为闪耀着中国品格,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汉字雕塑,着实难能可贵!

为了铸就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典籍,《汉字对称艺典》的编著伊始,就确立了明确的纲领和原则:即注重文献性,实用性,通俗性,艺术性;坚持演绎有依据,实践有案例,源头有出处方针。在此纲领统领下,他开启了长达20余年研究编纂工作。期间,古汉字的查询、书写就耗时15年之久。

按李京的想法,“艺典”要成为常用汉字容量较大的典籍,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因为在目前的单体字典中,很少有字头超过6000字的,这为古汉字收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他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花费惊人的时间,同时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设计字形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找到相对应的甲骨文,如没有,就要查询相对应的金文或篆书。例如“咱”字,甲骨文没有这个字,很多字典也没有,这就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包括全网资源,最后找到现代书法家方去疾的入典汉字“咱”。类似这样的字还有很多,起初,为了查找一个汉字竟需要几天时间,后来网络发达了要好许多。

在“艺典”的编著过程中,设计、搭建汉字结构是耗时长,工作量大的一项工作。这不仅仅是入典汉字数量的巨大,更重要的是在构思搭建方案时,必须要考虑到要符合汉字形式美的法则和汉字间架结构法(亦称构字法),以及与汉字“九宫格”有关的要求。其中,形式美对应对称均衡美,间架结构美对应构字法中的“天覆”、“地载”;“天覆”、“地载”对应“九宫格”的“上三宫”、“下三宫”,汉字的中心、重心对应“九宫格”的“中宫”。大家知道,形式美法则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称均衡,甲骨文图案的对称美就是按照这个法则建立起来的;而“天覆”、“地载”是强调了覆盖性和承载的辩证关系,符合“道法自然”法则,这样结体的汉字才会稳健;“中宫”必须重心垂直、收紧、聚力,才能向外伸张,坚持这样的辩证理念,汉字才有能量储备,才有“精气神”。

通常,一个汉字要设计几个方案,按照汉字结体、构字的“法度”去筛选每一个字,从中选出最为理想的汉字。同时,他更希望把一个字的多种写法呈现给读者,通过汉字的多维性、多变性启发读者的思路,激发他们创造力。例如“酒”字,李京先生就搭建了八种写法,展示“酒”的魅力。再如“雅”等等。

仅此一项设计、搭建、书写草稿工序就耗时15年!这期间,他过手的汉字已超过60000多个!他用过的铅笔,中性笔、走珠笔数以千计!

2014年春季,“艺典”进入字稿书写阶段。6000余个对称汉字,对应等量的古汉字摹帖,需要书写12000多个汉字,如果加上重文,数量还要增加。他从安徽泾县一家宣纸厂定制好180*180mm的方形宣纸,以书写初稿、成稿卡片。因为这样大小的汉字便于扫描和制作电子版,并能保证清晰度,同时也便于对不能入典的汉字随时淘汰,避免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的书写,对以前的设计稿来说相当于二次创作,往往看似挺好的设计稿,书写出来并不见得美观,这就要反复推敲,书写,再推敲、书写,直至满意为止,有时一个字要写几十遍,上百遍是很经常的事。

例如“钦”字。它是在繁体字基础上创作的,为了写好这个字,他根据篆书邓石如的范字,写出了两种不同的“欠”字,再与“金”合并书写,观察哪种更为美观,规范。最后,他从30多张书稿卡片中选出三个比较理想、不同结体的“钦”字。书写字稿卡片初稿和定稿是同时进行的,能入典的即成为定稿。与此同时,随着创作思路的日臻成熟,还要对之前创作书写的作品不断改进,丰富,力求向美观、简约发展,这就必须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书写字典卡片三年多来,他对以前书写的一直在不断的复检、淘汰,最早写的卡片纸张早已发黄,截止到书写工作结束时,所有发黄的均被新写的所替代!为了纪念这段历程,他保存了一沓更黄了的旧卡片。据不完全统计,他大约写了十万多张卡片,现在入典的12000多字是从中精选出来的!入选率还不到10%啊!那段时间,小区收废纸的师傅固定每星期来一次,满载而归。那些日子,墨汁平均三天一瓶,每月一箱墨汁(10瓶),他爱人幽默的说,你是在喝墨吃纸啊!

“艺典”对称汉字的书写不仅数量多而且难度大,精度高。对称汉字的焦点,难点就是左右对称书写必须精准到每个笔画,整字章法才能严谨稳固美观。这需要在180*180mm见方大小的汉字中轴线两侧误差不能大于1mm,书写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屏住呼吸,稍不留神便可出现误差。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他发明了对称汉字独有的书写顺序法和创作姿态法: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的书写顺序,核心是先确立笔画参照标志,建立约束机制:创作书写姿态显得尤其苛刻,必须站立、悬腕中锋运笔,笔锋与纸面保持90度直角,纸面、笔锋、视线三点成一线,视线保持500mm左右高度,要点是保持视线广角,整体把控汉字全局平衡度,是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态势。这不仅需要书写者有力透纸背的功力,更需持之以恒的耐力!很多看过的人,基本上看不出作品的正反面,甚至认为是不是复制的,这除了是对称汉字的特点外,还是由于书写的精准所致。

看到爱人每日无休止的书写和他日渐消瘦的面庞,妻子心疼的说,你这样写下去,哪天哪日是个头啊!他语气坚定地说,写一字就会少一字,总有一天会写完啊!他经常说的八个字,也是他的座右铭“目标正确,不怕遥远”。几十年来,就是这几个字,让他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用李京的话来说,他自幼喜欢书画,是一种爱好,现在是一种目标,一种责任,需要付出,需要坚守,更要奈得住寂寞!

意大利历史语言学家卡利格(1540--1690)曾经说过:“十恶不赦的罪犯,既不要处决,也不要判劳改,而应判去编字典,因为这种工作包含了一切折磨和痛苦。”

他的住所离石景山老山公园不足两公里,妻子经常说要他出去活动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总说春暖花开吧,这一“春暖花开”就是10年!2019年10月国庆节,一个接近金色的秋天,他终于去了一次老山公园。这次他终于可以放松了,“艺典”已经交稿北京燕山出版社,并通过了三审程序。看见眼前熟悉而陌生的风景,他百感交集,那树,那人,那以前没见过的凉亭,触景生情,顿觉一身释然,他吸足了到底的空气,发出了一声封存已久的呐喊!引得休闲人们奇异的目光,他心中暗想:朋友啊,对不住了,我十年才喊一声啊!

这些年来,他几乎推掉了所有的外出旅游,笔会,出国,书展活动,他说这会心散,“收心”也需要时间!澳门一个传统文化学会邀请他去加拿大文化交流活动,全程有人资助,他婉然谢绝了;2013年10月,美国洛杉矶艺术馆发邀请函,请他搞个人艺术展,内容写的很诚恳,说这里有很多中国风格的建筑,餐馆,还有异国朋友的笑脸,你不会感到陌生,结果也被他善意的推掉了。

为了尽早让“艺典”出版,他经常和妻子说,这字典写的时间也太长了,要往前赶,其实,他每天工作已经十几个小时了,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在画毡上吃饭。他说,每天最不想听的两个字就是“吃饭”、“吃饭”,怎么老是“吃饭”!其实是他太投入了,半天就是一会儿的事。他说,进入了创作意境,就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现实与戏情难免分得清楚。他经常吃饭时用筷子在桌子写字,并经常发出“恩,好的”的声音,他的家人已经习以为常了,他说这是他想好了解决一个字或一个笔画的解决办法,他认为,吃饭是一个程序,不需要很多的精力,每顿吃饭基本用5.6分钟。有时,半夜突然想好一个字的写法,怕醒来忘记,就写好存到手机里,早晨起来继续创作。

多年长时间的站立书写字典卡片,使他左脚跟失去弹性而变得没有血色,没有知觉,右下肢长期浮肿变黑,直到有一天在洗脚时发现小腿掉下一块肉来,血流不止,方觉问题严重了。医生说这是长期站立造成静脉回流受阻,需要平卧休息,否则病情恶化,后果会很严重。于是他开始每天去医院换药,后来为了节省时间,他让爱人买了医药箱、碘酒、医用纱布、棉球和口服消炎药等,干脆当起了家庭医生。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也坚持八小时站立工作,中午饭后平卧一个半小时,这样坚持了一年多,伤口才逐渐封闭。这还是得益于他爱人发现了一个偏方,即在患处涂上蜂蜜,才使患处加快愈合。期间,感冒发烧他也没有打破这个“作息时间表”。他的左脚跟在结束编纂工作半年后,才恢复血色和知觉,脚背的浮肿才逐渐消失,曾一度他怀疑是不是肾脏出了问题。他说不能耽误更多的时间,是因为他盼望在2019年10月出版,以此向建国70年献礼!他认为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9年11月27日,他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时刻-----庆祝建国70周年及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汉字对称艺典》首发式暨李京书法艺术展开幕式。

圆梦与展望

主席台前,李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此时,他心情激动万分,声音难免有些颤抖。台下,有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好朋友,有多年默默支持,鼓励他的老朋友,老首长,老将军;也有出版社、书法家协会的领导,当然也有几十年相濡以沫,无怨无悔支持他的妻子。

著名书法家丁嘉耕副主席,代表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向大会致辞,他说,《汉字对称艺典》是一部洋洋清逸的大典,它的出版,是李京先生对中国对称汉字的一个总结,弥补了中国文字学、对称学的一个空白,是一部文字学法典,它将载入历史、出版史、书法史、中国文化史、文字学史,是书法学、文字学一件大事纪,是具有里程碑性意义事情。

北京燕山出版社社长夏艳在贺词中说,李京老师历时20余年,在深入研究古陶文、甲骨文、篆书等平衡对称文字的基础上编著而成这部《汉字对称艺典》,他的对称文字依据均来自于古文献,既有传承性、又有创新性,是一部兼具资料性、工具性、艺术性、文献性于一体的新时代辞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吴方臣将军,作诗一首,题为《贺(艺典)首发式》:中华文明五千年,汉字书法世界传。李京创新标新异,传承文化开新篇。老兵吟诗喜祝贺,学习李京勇当先。携手共筑中国梦,此情长久地连天。以贺《汉字对称艺典》发行及李京书法艺术展圆满成功,并赠歼15型舰载机全真模型,以象征中国汉字艺术起飞,远航。

这一切,正像国家文物出版社副总编,刘铁薇初次看到新书时所描述的那样,20年孕育的伟大,一朝诞生,真为你们高兴!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文字博物馆顾问88岁的李范文教授在《汉字对称艺典》的序言中写到:“艺典”对于了解中国艺术文字的起源、演变、生成,认识乃至普及,产业开发,传播,了解艺术文字发展史和人文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承民族优秀文脉基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统国学的博大精深,具有积极意义。

《汉字对称艺典》

这是一部有学术研究价值又有普及意义的好书。

李京先生终于圆梦了,他圆了自己一个20余年的汉字梦,他更圆了古人渴望汉字更为衡美的千年之梦!他让“甲骨”换上对称之美的“新装”,他以镌琢文字的方式,赢得了非凡长征的最后胜利!从此,国人有了整体对称之美的文字,并与参差之美汉字相呼应、比翼齐飞的中国汉字集群!

然而,他的梦并没有停止,非凡长征之路新的目标正在酝酿,启航!正如前文所说,一个故事的结束,意味着新故事的开始与展望。他要在“艺典”后时期的汉字艺术课题上,进行深度研究与开发,他认为,中国古汉字艺术存在巨大的可塑性和开发利用空间,汉字对称艺术的观赏性、装饰性、辨识性十分显著,它的实用性,商业价值也会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印证或提升。

这是因为汉字对称结构形成后,会产生海量隽美、以万计算的神奇对称汉字图案,几乎每个字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中有很大的联想和创作空间。如《象》、《法》、《艺》、《虎》、《寿》、《雅》等,与本字的概念形象十分接近,令人惊叹。我们仿佛看到憨态可掬的大象向我们走来,代表正义化身的独角兽那威严的眼神。

著名书画艺术家,百岁老人孙菊生在评价对称汉字艺术时曾经说过,它是抽象艺术中的形象艺术,形象艺术中的抽象艺术。

所有这些,都成为对称汉字艺术接地气式的独特优势,这对于促进对称结构汉字艺术更深理论层次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对于旅游休闲领域的影响与推动,对于汉字艺术辩证思维的启蒙与引领,以及汉字艺术实用性、创新性产业的开发等,将产生积极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李京先生认为,古文字的生命力要体现在实际应用上,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几十年来,他在研究、编纂“艺典”之余,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有益尝试。足迹如下:

连续多年出版汉字对称艺术邮票集,被评为中国邮票上的十大书画艺术大家;“双猴献寿”汉字对称艺术品在瀚海拍卖会上,以9.8万元成交;被誉为对称书法艺术拍卖第一槌;20余吨“双笔佛”玉石景观在辽宁鞍山玉佛寺落成,每年游客参观百万人次;《太极生肖》书法全卷荣获世界之最称号;对称汉字艺术《心经》转珠腕表首创受青睐;多个对称汉字艺术图案被批准为国家商标;荣获多项汉字艺术图案、字体国家知识产权证书;其书法因笔力遒劲,笔法精道,法度森严,结体稳重,高古而颇受藏家青睐,成为国家名片和礼品。

李京先生在谈到汉字传承、创新、实用性时说,创新的前提还是要深刻发掘古人时空观和方法论的思想精髓。先哲们几千年前可以发明、创造出至今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汉字,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足以说明它的精深,博大和与时俱进。比如古人在“六书”中的时空观与空间思维。我们通过多年研究汉字案例分析,以及汉字构件在搭建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古人的想象力足可以使我们产生敬畏之心。所以,发掘、研究、发现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创新就自然生成了。

古人不识今时字,今字曾经出古人。

我们被李京老师几十年做一件事情的“工匠精神”所感染,更被他数载如一日坚守取得的成果所震撼,他以执着和非凡毅力践行在烟波浩渺,源远悠长的中国汉字艺术演变的长征之路上,留下了一段清晰的采撷汉字之美的足迹,在他自己艺术人生的长征路上篆刻下了属于他自己,更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属于世界的中国文脉的印痕!他是一位坚守者,一位践行者,更是一位养护者,他兑现了“要为我们的后人做一些什么”的质朴承诺!我们期望有更多像李京先生一样的守护者、践行家,去滋润、呵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颗千年大树,让她更加根深叶茂,挺拔葱郁!

编著 李京先生

李京,书法家,学者,1956年生人,中国逻大毕业(欧阳中石校长,著名逻辑学家、书法家)。多年从事汉字结构艺术研究工作,早年在市级书法家协会任职。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大道自然》等相关书籍,2019年10月出版《汉字对称艺典》。多项汉字艺术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和世界之最。

分享到:


今日热点
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在浦东落成,开幕活动精彩纷呈
上海相机摄影博物馆在浦东落成,开幕活动精彩纷呈
齐白石曾孙国画家齐艳芳,现身东莞齐白石真迹展
齐白石曾孙国画家齐艳芳,现身东莞齐白石真迹展
推荐文章
姜昆与父亲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