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人物 >

大气恢宏写万千——著名山水画家马亚杰作品欣赏

大气恢宏写万千

——探寻中国美协会员、著名山水画家马亚杰先生成长的心路历程

伍先飞

马亚杰,男,1956年2月生,安徽界首人,回族。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学士学位。

擅中国画,幼承家教,浸淫翰墨,临池习画,墨耕不辍。长期追崇王蒙的苍郁俊秀,石涛的笔墨恣肆,陆俨少的磅礴险峻与黄宾虹的浑厚华滋,逐步形成自己沉郁厚重而又灵动雅逸的艺术风格。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书画展览,并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个人收藏。个人传略曾入编《海峡两岸书画名人大辞典》、《安徽省文艺家艺术档案》等辞书。

曾任职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办公厅巡视员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中国画协会理事,安徽省黄宾虹画院院士。

我一直想寻找机会深入地走近著名山水画家马亚杰先生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源于先生在美术界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持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数十年间,倾心、沉醉、躬耕于曼妙艺术天地而勤勉不懈,让人敬仰与感动!

先生谦逊内敛、率真坦荡、博学多才、精神矍铄、思虑敏捷,精干的身材透显着儒雅气质,炯炯的双目闪烁着睿智光华,言谈举止间那份对艺术的虔诚执着和对生活的乐观热爱,那种洞明世事的凝练与德艺双馨的风范,更令人景仰与尊重!

一、马亚杰的大气,尽显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在他的睿智才思之间,尽显在他的山水画卷之间。

而这种大气,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积累,来源于对人生的感悟,来源于对艺术的求索。

1956年,他出生在广袤无垠的皖北大平原界首县。涓涓流淌的沙颍河水孕育了他的童年,宽宏而沉寂的黄土地锤炼了他的性格,界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他的智慧和灵气。

马亚杰从小纯真、烂漫、自信、调皮捣蛋,从走入学校捧读书本开始,就显露出聪颖的才智,每次考试都能获得较好成绩,深得老师的喜爱。

虽说喜欢画画是马亚杰从小就有的一种天性,但他与绘画艺术的亲密接触其实非常偶然。因为父亲是位历史老师,也兼教美术课,马亚杰经常无意识地翻阅着父亲的教材,不想被教材插图深深吸引。

那是历代名家的画作,有山水、花鸟和人物等,马亚杰虽看不懂其中神韵,但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他却非常喜欢,没事的时候,他将白纸蒙在画面上,用铅笔描,时间一长改用钢笔画。

那时,他对画画还没有产生兴趣,之所以经常画画,完全是一种童趣或涂鸦。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很小的时候,他就想学个好手艺,希望能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混碗饭吃。

正好他家隔壁有位民间艺人经常给别人家里画橱窗,生意还不错。马亚杰一看这手艺既轻松又能挣钱,便拜其为师学画花鸟。上初中时一到寒暑假,他就开始出去揽活,给别人家大衣柜的玻璃门上、花床板上画花鸟。

这是一段发生在特殊年代的经历,让年轻的马亚杰第一次感受到了画画背后的无上光荣。可也正是因为马亚杰有着这一画画手艺,从小学到初中,学校里每次出黑板报、画刊图都成为了他的“专利”。那时候政治运动不断,马亚杰整天画画写字,有时候一画就是一整天一整夜。

马亚杰兄妹四人,上有两姐下有一弟,包括自己在内都在上学读书,仅靠父母的工资维系显然有些捉襟见肘。到高中时,马亚杰就开始利用节假日到县皮毛厂学做裘皮画。

所谓裘皮画,就是先把画画出来,然后以皮毛为颜料,根据皮毛的不同颜色,把它们裁剪开来,然后拼凑在一起缝制起来,制作出一幅幅恬淡清净的山水风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形象逼真的生猛野兽等。

能够以自己的劳动给家庭来带少许收入,尽管苦累,但马亚杰是快乐的。只是,他断然没有想到,当初只是为了糊口而去从事的这一劳动,有一天竟然以此为肇始,让他走上了艺术求索之路!

这是命运的使然?还是艺术的召唤?

二、命运的沉浮犹如波涛,在起起落落之间就能将人改变。

马亚杰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激昂的歌声中,被下放到界首县边远农村舒庄公社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开始了他生命中一段极为重要的旅程。

那里是河流交错的湿地,土地贫瘠。刚刚踏上那片土地,正赶上泉河上游大坝崩塌,洪水泛滥,房屋倒塌,吃的是国家救济粮,住的是临时搭建的庵棚,处于人生最青涩年龄时期的马亚杰,显得茫然和无助,唯有领袖的最高指示让他热血沸腾。

他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知青点里,尽管他的双眸背后隐藏着许多苦涩,但他的双眸却出乎异常的明亮。由于他一直有着异于其他人的活泼、智慧与勤奋,尽管每天劳动回来累得筋疲力尽,当别人都进入梦乡后,他还在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招工没有希望,推荐上大学轮不到他,很多时候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望。所以,他时常憧憬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与渴求。

虽然命运对他不公,但他并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相反,他像石块下面的一株小草,坚韧异常地生长着,以顽强毅力努力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他在这种生活中开始有了遐想。每每在夜阑人静之时,这种冲动就更强烈。有时候,他在悄悄地规划着自己的前途——要想走出农村,唯有努力工作、积极表现,成为一名优秀知青,才有可能成为他唯一的出路!

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马亚杰每天都以自己最真挚的情感传达着自己对农村的热爱,对领袖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他那火一样的激情,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释放。在沸腾的口号声中,他挖深沟,积肥料,摇篓撒种,耕锄扶耙……别看他身体单薄,干这些活,他总是走在别人的前边。

几天下来,他的手上布满着血泡,有些泡已经破皮,血直往外滴。他的肩上,红肿得像个馒头一样,有的破皮了,衣服和肉黏在一起,钻心的痛。而他的那双腿脚,青一块、紫一块,每次收工回到住地,他都累着倒在床上,连饭都不想吃,整个身子就像散了架一样的酸痛……

那时候的农村也整天弥漫着政治气息,马亚杰除了积极参加劳动外,还义务地帮助大队写大批判专栏,办黑板报专栏等。为了编写生产快报,刊登一些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以鼓舞人心斗志,他经常走进田园、走进农家、走进知青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被农村纯朴的景象和蓬勃的朝气所吸引,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有了深沉的爱意之后,马亚杰心中便涌动起一股穿透灵魂的力量,他又拿起曾经非常熟悉的画笔,让自己的灵魂和自然对话。一有时间,他就画田园景致,画知青生活,画百姓哀乐……将积淀在内心深处的艺术情愫彻底释放出来。

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迷茫到热爱……马亚杰心中燃起的这股激情,恰如生命的呐喊!这种力量,支撑着他走过了无知无望的岁月,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靠着自己的勤劳苦干,马亚杰“干”成了当地有名的先进知青、知青代表!由于突出表现,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大队主任。

1977年,由于受文革冲击而中断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让很多知青看到了前途和希望,他们激动得一边流泪一边报名参加高考。其实,马亚杰最大的梦想是考专业美术院校,可惜当时他不知道去哪里考试,无奈之下,他只好备战第二年高考!

向往走出农村的马亚杰,感觉到自己身上似乎有股使不完的劲。他是倔强的,坚强的,但同时又是对生活和未来满怀希望与渴求的。

1978年,他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并以物理99分高分被安徽大学物理系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三、从泥土芬芳、尘土飞扬的农村到窗明几净、庄严肃穆的高等学府,马亚杰所走的路艰辛曲折。不过,这种曲折也使他的人生变得越发的丰厚与踏实。在经历了身心的双重洗礼后,他置身于高等学府里,心中蓬勃的求知欲望使他成为学习上的“拼命三郎”。

由于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蹉跎岁月,马亚杰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在入学后,他勤奋学习,刻苦读书,想把文革期间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各方面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在搞好自己功课的同时,他还承担着班务和系学生会的主要工作。

这样的学习,一如他从没有放弃过心中那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样,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面对的是怎样的环境,他至始至终都脚踏着广袤的土地,心浸在五彩斑斓的知识海洋里。

1982年8月,马亚杰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在学报编辑部从事自然科学版编辑工作,从此,梦想与渴望,都悉数融化在了沸腾的激情里,属于他个人的一个全新时代终于到来。

1983年10月,时任安徽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魏心一同志选配一位秘书并且点名要学自然科学的,经安大党委研究决定推荐了马亚杰,这年底,马亚杰调到省人大办公厅任专职秘书。

生命中,总有很多人很多事令我们感激并且为之铭记一生,就像马亚杰调到省人大机关后遇到的那些人和事一样。最让马亚杰难忘的是,初到机关上班,他的办公室隔壁就是国画大师赖少其的画室。

魏老和赖老有着非常密切的革命友谊,私交甚笃。只要没事的时候,马亚杰总爱跑去看赖老画画,聆听大师的教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一批大画家如陆俨少、刘海粟、谢稚柳等经常来安徽做艺术鉴定、创作写生,马亚杰有幸能与他们接触并亲眼目睹大师们的艺术创作。马亚杰又很勤快,服务周到,有时也能得到大师馈赠的墨宝。

艺术总是能够最容易深入人的内心,那是让人无法阻止的力量。马亚杰在与大师们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被大师们创作的艺术影象所吸引、所打动、所征服,每每这个时候,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那粒艺术种子,就开始萌动,开始脆裂!

他又拿起了久违的画笔,开始画自己的心情,画自己的所想所悟。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马亚杰真正开始了山水画的临习。因为他曾多次游历黄山,多次将自然界的山水与黄宾虹作品中的山水进行对比,深深被大师的技法所吸引,嘘叹不已。大师把黄山的一切都抽象到了极致,仿佛在用他的画笔,轻轻撩拨马亚杰心中那根久久未曾触动过的心弦!

那一刻,马亚杰热血沸腾,他决定临习黄宾虹的画,从美学上解读大师的神韵,从艺术上再现黄山新貌。

黄宾虹祖籍徽州,对黄山一往情深,并多次去黄山写生。他曾说:“山水乃画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形,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俱在,何劳图焉”。

马亚杰也曾多次来到黄山,迭入烟云,在黄宾虹伫立过的地方,寻找先生情怀,凝神遐想,妙悟自然。他的心和先生的思绪一起交织,和黄山的脉搏一起跳动……

和大多数初学山水画者一样,马亚杰也曾在先生创造性地总结出的中国画表现技巧的“五笔七墨”中游走、驰骋。可是,他越是行走,却越是艰辛,越是难以把握自己……

这时,他搁下笔,开始认真研读中外美术史,系统探讨黄宾虹绘画艺术的民学思想、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突然觉得,自己以前所认识的黄宾虹,仅停留在他的“浑厚华滋”、“五笔法”、“七墨法”等上面,其实,黄宾虹山水画并无定法,它的非常之处不在外表厚重,而在于他把中国文化融入到了笔墨中。

黄宾虹简直就是一座大山,巍峨在马亚杰前面,高不可攀。在他读过的美术史论上,还有另一位山水大家黄秋园的山水画作品也令自己喜欢,于是,他又开始临摹黄秋园的作品。

喜欢尝试喜欢创新,如何让自己心中本来最为飘逸灵动的情思变得沉默起来,马亚杰常常进入一种反思状态。和当初临习黄宾虹作品一样,一段时间后,黄秋园独创的新技法“秋园皴”凝重且高古,令马亚杰很难掌握,最后,他只好改学布衣画家——传统派大家黄叶村的山水画。

从那以后,马亚杰开始潜心练习。画完了多少张纸,他记不清;练坏了多少支笔,他也记不清。他只知道,自己的所有业余时间都挥霍在山水笔墨之间。

从那以后,马亚杰将“三黄”的各自特色揉在一起,正如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所说的那样:“学诗如僧家托钵,积千家米煮成一锅饭……”,马亚杰开始“蒸煮”自己的绘画艺术!

四、真正奠定马亚杰艺术风格的,还是在他拜师之后!

1987年全国人代会召开之际,马亚杰作为省人大随团工作人员到了北京。当时,安徽著名画家、亳州市书画院院长颜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鉴于老先生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省人大办公厅就安排年轻的马亚杰和颜语住在一起,为颜语服务。或许他们是同民族的缘故,两人很快成为了忘年之交。

颜语1945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傅抱石、李可染,诗书画皆擅长,尤工山水。他为人热情好客,凡向他求画的,从不回绝。那几天,颜语没有会议的时候就在画画,马亚杰天天为颜语牵纸研墨盖印。

曾有网友这样评介颜语的作品:“渊学于古今兮,瞭望远天而浩瀚!雄浑于气象兮,笔墨浓厚而意满!宏构于壮志兮,如见可染之风光!会神于山川兮,挤云雾悠而茫然!感悟于大境兮,滋荣凝茂之嗟叹!”

马亚杰一见到颜语山水画作品时,也非常惊讶。就在他的心灵与颜语的山水画进行对视的那一刻,他深深地爱上了颜语的山水画,并拜颜语为老师。

颜语走的是李可染的艺术之路,而此时的马亚杰在吃“五谷杂粮”之后,完全无法沿袭恩师的风格特色。不过,恩师对马亚杰这一艺术主张却极为欣赏,不仅指导他科学地糅合“三黄”艺术,还引领他认真研究李可染、钱松嵒、陆俨少等现代大师的绘画艺术,并上溯历史上的画家李成、王蒙、范宽、石涛等人艺术精髓,更启发他涉猎其它艺术门类,比如文学、比如书法、比如音乐、戏剧……

不仅如此,恩师还教导他要经常去名山大川中去写生。写生的过程就是吸取天地之灵气的过程,也就是创造的过程。从那以后,在乡村,在城镇,在风景如画的皖南山区、大巴山区、云贵高原、黄土高坡等地,到处都留下马亚杰的足迹。他在苍茫与恢宏中寻找着艺术的激情、冲动与灵感,在月缺晴晖中感悟着大自然对心灵圣洁的沐浴,从自然山水中寻求创作的灵感,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不断的外师造化,让马亚杰对“三黄”等名家的艺术精髓,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最为彻底的诠释!

自从拜颜语老师后,马亚杰在绘画上一发不可收拾!

不断的文化积累和艺术探索,使马亚杰在传统与现代、生活与情感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深谙,山水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最精深、最高妙、最难表现的部分,最为讲究的便是笔、墨关系的协调与处理,“笔”就是线条,“墨”即为设色。因此,在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他在骨法用笔上多用中锋,以中锋为主线组织山石结构,在设色上以参差染色技法为精要,注重笔墨的枯湿浓淡,在造型上则根据具体的形象作出完美造型,力求生动传神,神形兼备,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四句话——“笔墨师造化,落迹见功夫,图卷含意趣,神融写形中”。

马亚杰的山水画作品,构图讲究,画面大气厚重,笔墨淋漓,线条与结构的变化、意境、墨趣、笔韵等,每一处,都承载着美感,都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精髓,都与古代大师们有心灵之契。他的笔法、章法、墨法、布白、结构、空间感、重量感等,富有现代追求的艺术张力和个性化的语言,几乎都达到了完美,再加上他的生活阅历、思想品德、审美情趣、艺术才华、文化底蕴、创新精神等,又赋予了其作品大巧、大拙、大雅、大气、大度、大道的气象。

他的绘画艺术,是用心凝聚成的心灵山水的一种精妙聚合,是用笔塑造物象时绽放的一种物态效果,是用墨描绘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剪影,是用美裁量自然显现的一种审美效果……于苍劲豪放、壮观宏伟之中透出灵秀之气,既富有强烈的传统笔墨风韵,又独具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

有人说,在马亚杰的作品中,既有王蒙的意境,也有石涛的笔墨,还有陆俨少的气势,更有“三黄”的色彩,另加范宽的磅礴,逐步形成自己沉郁厚重而又灵动雅逸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清风拂面、绿荫醉人,如入幽雅静美胜地之感!

其实,马亚杰的艺术风格谁都不像,他就是他自己,笔墨灵动,气韵生动,我写我法,我写我心!真正读懂了他画作的人都会发现,他的艺术成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不是在于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欣赏视觉相对单一的现象,而是让你在一种永恒的气息中,感受着内美的画魂,以及雄奇的意象、抒情的体验、诗意的情绪,从而获得涅磐般的新生!

马亚杰的艺术人生之旅,贯穿始终的是绘画艺术,不管任何时候,也无论职业如何变动,他对绘画艺术的情有独钟与孜孜不倦,一直都是他人生事业当中的一条主线。

有人说,他宅心仁厚、宽以待人;有人说,他致虚守静、潜心治学;有人说,他博学睿智、豁达坚韧;……

是的,都对!

马亚杰的堂号为“牧心堂”。牧心者牧天下,牧心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境界,所以,他作画,以修心健身为目的。对于喜欢他画的人索画,只要有时间他就画。他喝起酒来非常豪迈,酒桌上答应别人的画求,他总会设法兑现,并且不讲报酬。他说,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近几年,随着他在美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艺术镜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几十家媒体对他做过专访,并出版有《马亚杰山水画》作品集。

半个多世纪以来,马亚杰在山水画创作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他的艺术思想、审美情趣、文化修养以及创作手段等也在不断更迭变化,与时俱进。而唯有不变的,就是他对艺术追求一往情深的执着和永不懈怠的激情。

成为一位山水画大家,就是马亚杰的宿命!

分享到:


今日热点
可佳艺术走进桃花源‖古董天然翡翠及宝石讲析
可佳艺术走进桃花源‖古董天然翡翠及宝石讲析
大气恢宏写万千——著名山水画家马亚杰作品欣赏
大气恢宏写万千——著名山水画家马亚杰作品欣赏
推荐文章
超越时代:两个伟大的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