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人物 >

笔墨与真情:品著名画家王国能人物画艺术

艺术简历

王国能,笔名谷农,男。1981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攻写意人物画兼中国山水画。

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及国内各种画展。先后有作品参加法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性展览,部分作品及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美术研究》、《中国民族美术》等专业性杂志。出版有《中国少数民族人物线描画稿》、《白描荷花画谱》、《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国能》,《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写意小品人物画技法》等个人专著。《笔墨人生王国能》专题片曾先后在中国教育频道及优酷网展播。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管理局等国家机关及海内外人士收藏。

136×68cm 2016年

笔墨与真情

王国能

中国画讲究笔墨技巧的运用,注重真挚情感的表达。没有精湛的笔墨技巧,就淡不上创作,没有真挚高尚的情感,就不可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笔墨技巧和真挚情感的完美统一,是使作品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的必要条件。

作为艺术行为的绘画创作,讲究“情”是其本分。作画时,画者心中首先应当有“情”,倘若作者自己都不动情,其作品想要观者动情,几乎是不可能的。“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画家恽南田正是针对此而立此论,也最为实际而辨证。

138×68cm 2015年

画者赋“情”,作品摄“情”,观者生“情”,“情”便是这样在整个绘画活动中传递。“情”是绘画创作的精神基础,而技法、技巧、技术等,则是借助笔墨使这“情”实现的最直接的物质条件。对画家而言,各自的情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真挚美好的、健康向上的情感;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情感;甚至低俗的、虚伪丑陋的情感,都是情感,然而对于优秀的绘画作品,其情感首先是健康的、高尚的、美好的,而后,便是抒发情感的高超的笔墨技巧。

《陆游》180×90cm 2014年

绘画作品渗透着画家的烙印,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不同个性风格的思想感情。真挚的感情,来源于真切的生活体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真挚的情感产生于画家在其中的最真实的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藻此论的所谓“造化”是指自然,而自然,不当只是包括山水,自然也有人的方面。强调生活感受,就是强调画家情感的蕴藉与涵养酝酿,画到一定程度,画作为艺术品,就是画家对艺术、对人生、对“造化”的最深刻的感悟与认识。于是,最真的“情”产生了,这一包含了独立个性的、不同生活感受和审美趋向的“情”,是造就每个画家独特绘画风格的重要因素。因此,绘画创作注重真实的生活感受,是坚定艺术信念和作品理想境界的力量源泉。

《诗仙李白》90×60cm 2014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是令人向往的最原生质的生活之源。于我而言,经常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对民族生活了解既深,不仅激发了艺术灵感,还自然生出一种特殊感情,这在民族绘画的教学和创作中是不可缺少的主题和课程。在考察写生的足迹中,民族地区每一方神奇的土地,善良朴实的民族情感及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无时无刻不在震撼我的心灵,激发我的真情。我深切地感悟到,发掘民族生活中美的形象,以及具有民族精神的绘画情境,首先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体验、去感受、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继而唤醒灵魂,探索画中之“情”。

《屈子行吟》90×60cm 2014年

搜集创作素材最有效的方法是画速写,在速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激发感受,延伸画者与对象的交流效应,进而拉近自己与作品之“情”的距离。速写手法的概括与简练,容易捕捉美的瞬间和新鲜的绘画感觉,现场速写是在真情的驱使下捕捉到的形象,是最自然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速写最本质的精神,是写“生”,不仅仅是抓动态、记录形象,更重要的在于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洞察生活之“情”,在平常状态中提炼出绘画最需要的艺术的知觉感受。

《杜甫》180×90cm 2014年

“笔墨”这一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更承担着实现创新理想的重任,负载着作品中“摄情”、“生情”的技巧基础。作为一个民族人物画家,除对艺术理论有独到见解外,就是需要一份艺术和人生的真挚感受,并从中酿造属于自己的“情”,而这“情”,恰恰是具备了笔精墨妙的表现技巧,从而使真情的宣泄成为有源之水。

《板桥听竹图》180×90cm 2015年

以笔墨写意画的手法表现各民族的生活风情,我力求根据不同民族、不同人物特点来提炼自己的笔墨技巧,寻求一套独特表现力的笔墨结构和笔墨语言。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展现最具中国画艺术精神的“气韵”神韵,追求“一画”论的生命活力。用笔放纵粗犷、线条凝重简练、墨色雄浑厚实、淋漓潇洒。无论是行笔运线,还是泼墨泼彩,其中“写”的节奏、“泼”的韵味,所抒发的都是一个“情”字。各民族风姿万种、美仑美奂的服饰以及生动鲜明的形象,更促发这“写”的灵感和“泼”的精神。

《剪羊毛》90×60cm 2017年

蒙族青年和彝家小伙子的英俊刚毅、结实劲健的形象,使“骨法用笔”的传统成为现实;藏族老人、瑶山老庚不畏艰辛、饱经沧桑的面容,更可借以参悟书法的“屋漏痕”之妙用。藏族宽大厚实的藏袍,以饱满厚重的笔墨线条,挥写起来粗犷豪放;青藏高原上成群乌黑的牦牛,以浑厚浓重的墨色泼写起来痛快酣畅;苗家少女、瑶寨姑娘甜美迷人的风姿,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抒写起来自然朴实、耐人寻味;无不体现出“气韵生动”这一传统古法的至上高明,彰显“一画”论的独特魅力。

《山风》90×60cm 2017年

以传统优秀的笔墨技巧表现各民族多彩的生活,从中寻找最具民族精神的绘画语言和创作根基,寻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抒写真挚情感,作者的心灵有所依托,并在艺术行为中享受了来自精神层次的快乐。此时的笔墨,已是心理和思想境界之物,是净化和升华了的东西,是画家之主观与“物”之客观的有机融合。

“笔墨当随时代”,道出了中国画笔墨永不衰败的真谛。清代画家石涛的这一论述,在今天看来,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反映新时代的人物形象,描绘具有时代精神的生活风貌,是笔墨永存的基础,失去它中国画也就没有了依据,主张弱化甚至抛弃“笔墨”如同要求油画削弱和抛弃色彩一样可笑。

《凉山春》68×68cm 2015年

珍爱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心怀崇敬之情,画地地道道的中国画,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最需要的是认真研究和修炼中国笔墨的勇气,以及在火热的时代生活中发现并锻造一套最适宜表现当代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笔墨精神。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独立世界艺术之林。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表现具有民族风采和新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无疑是一条弘扬民族先进文化的光明大道。

《草原人家》68×68cm 2014年

《戈壁駝铃》68×68cm 2017年

《远方》68×68cm 2013年

《赶圩归来》136×68cm

《大漠驼铃》136×68cm

速写作品


分享到:


今日热点
当代画家张会元与他的人物画艺术
当代画家张会元与他的人物画艺术
“家·艺术馆”盛大开幕 感知艺术美好生活
“家·艺术馆”盛大开幕 感知艺术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