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 > 行情 >
  • 大清铜币,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 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铜圆,各不…… 查看全文>>
  • 银锭,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 查看全文>>
  • 康熙通宝,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 . 7厘米,重3 . 8-5 . 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查看全文>>
  •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 查看全文>>
  • 银币的产生与发展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介绍,起源于15世纪的银元,始铸于欧洲,又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主要的流通货币。到了16世纪,银元开始向我国流入。民国之后,银元更是被定为主要流通币成为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清朝的官铸银元始于1890年,并从广东…… 查看全文>>
  •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当时,为了巩固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发布《国币条例》,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铸造跨度从1914年至1951年,也是民国时期百姓认可度和使用最广的钱币。由于百姓对袁大头的认可,导致当时众多…… 查看全文>>
  • 湖南省造当二十文双旗币,纵观古今,我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风风雨雨五千年历史的考验,源远流长,琳琅满目,而发展至今,古钱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更是各个时代经济、政治制度的文化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缩影。珍稀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也是历史长河的见证。自上个世纪以来,钱币市场…… 查看全文>>
  • 古钱也就是古代的铸币,人们最熟悉的形制是圆形方孔的铜铸钱。其实,钱最早是一种农具。《诗经周颂臣工》一诗里曾说:命我众人,唐乃钱铸。宋魏了翁的《古今考》解释说:《诗》所谓钱,盖农器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器》指出:兹度其制,似锹非锹,殆与铲同。这就是说,钱本来是一种和铲…… 查看全文>>
  • 鸡宝是指病变卵胞,基本成分是类似于卵黄成分的一个物体,不是所谓的鸡宝。由于是卵巢的病变,功能的异常,或者是受到了外界的应急影响,导致异常发育的卵胞,就是经常说的卵黄或者蛋黄,破裂而进入腹腔的一种特大的一种物质。 鸡宝的价值在于它的药用价值,听说鸡宝里面有含量之说,如若是…… 查看全文>>
  •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 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 查看全文>>
  • 中华民国双旗铜币,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清帝被迫退位,孙中山等人成立了中国民国。同时,颁布的政令中指出要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因此,武昌和南京两处造币厂铸造了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其中以铜元辅币,以二十文面值的为主,在全国发行,目的在于取代清朝铜元。 我国的钱币市场中具有较多…… 查看全文>>

今日热点
可佳艺术‖玉粽飘香 云栖端阳——可佳博物馆端午节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可佳艺术‖玉粽飘香 云栖端阳——可佳博物馆端午节主
2025年5月27日翟欣健油画作品展暨新书见面会隆重开幕
2025年5月27日翟欣健油画作品展暨新书见面会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