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们对赵学敏书法的评论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学敏对书法情有独钟,这份挚爱非常执着。几十年来,一直在书法艺术海洋里学习探索。他学书更重视传统,也打下了很好的基本功,既有帖学的源源,也在碑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临过很多帖,包括“二王”的东西,经常研习一些经典。在后段时期,尤其潜心研究于右任书法,从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他善长从众多经典名家精品书作中,吸取营养,力求融合贯通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行草书碑帖兼具,线条既灵动又厚重,字体上又多变,讲究字体虚实,相互之间关系,用墨上面也很饱满,在视觉上给人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学敏学书的路子很正,重视传统,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从他的行草书的作品当中,反映出正大气象、雅俗共赏。他在于右任书法上下了很大功夫,他的行草书作品中有很多于右任的影子,从用笔、字体、章法、布局都反映了这方面的面貌。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在书法上下的功夫更深,他对书法的理解和把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想法,整体呈现出自己的书作特色,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质量。
苏士澍:中国书协副主席、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
我和学敏认识多年了,都同在政协书画室,一起为大家服务,这么多年,学敏对中国书法的传承,对工作的热情,在高级领导干部中少有的。我记得学敏在福建的时候,题了很多匾牌,从来不落名,而且还分文不取。他做了很多书法公益活动。
我非常喜欢他写的八首熊猫诗,平仄合适,感情很真挚,把歌颂两岸、歌颂熊猫这种感情写出来了。他再用书法形式写出来,从笔法,从结构,到内容浑然一体,书法也非常好。这就是书法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感情相融合。书法不能光躲在书斋里,书法要为大众服务。我和学敏几次去台湾,都在台湾写了作品,大家通过书法感情,把两岸人民的思想交流完全融在一起。学敏用书法临池不辍的精神,经常开展海峡两岸生态文化交流,这方面他做了很多工作。我认为,书法在两岸之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学敏功不可没。
学敏很勤奋。他外出随身带着笔记本,他每天写啊,记录啊,包括坐在飞机上,拿着一个小本子,翻啊,记录下点滴随感,化作诗句。这就是我们当今的书法家向学敏学习的地方。文艺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再三强调的,要去掉铜臭气。学敏没有铜臭气,拿书法为大家服务,走到那儿,包括我们政协考察,他就写到那儿,虽然很累,但是心情是愉快的。作为一个党员干部,用书法为社会服务,在这方面,学敏确实起到了带头作用。我们年轻人要虚心向学敏学习。他不仅如此,还创办了中国生态书画院,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和书法、绘画融合在一起。我们对保护生态,怎么有机的结合,这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言恭达:中国书协副主席
学敏始终把书法作为生命来看待,我感觉他的书法都是鲜活的生命,给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对艺术的渴求,对中华文化的挚爱和对我们人类整体的大爱,已经呼化为书法艺术上。我对学敏书法感受总结有三条:
第一、坚守正脉,深入骨法。他从小就学习书法,受于右任先生影响,年轻时就进碑林,碑林里很多碑他都临摹过,像唐楷、魏碑、汉隶,也有秦篆,等等。在临摹过程中,他有选择、有思考,需要对中国书法艺术背后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的领悟。因此,他把书法艺术不单纯看成一种技艺,看成一种精神。他做到的是进入正脉。只要是传统他就拿过来,好好地学习,做到了碑帖相融。碑和帖当中,好好地去寻求,自己该需要的,应该吸收的,把精华取出来丰富自己。他用了很长时间学习魏碑,也学汉隶,这些学习给他积淀了丰富的学养,逐渐地他的作品厚重感、精神气,就具备了。他花了很长的时间临帖,从“二王”到孙过庭《书谱》,这么多临摹使他得到了清逸之气,那种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帖学精微,他能得到这种气息。这两个方面,清逸、古雅和碑的雄壮结合起来,形成他现在的风格,尤其是他现在的小草书,那种比较浑朴,厚重又很清雅这样的风格。这种风格还是坚持正脉。
第二、坚持把艺术创作的书法和生活、工作紧紧结合起来。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气息,他研究时代特质。任何理论都要指导当下时代,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反映时代特质、时代风貌。中国书画艺术精神是写意精神。他的写意性在他的近年来的小草作品创作中,突现的非常重要。其中包括用笔、用墨,包括简架结构,包括时代给你的一种开合的豪情。他是很传统的、文人的、诗人的生活方式,来渡过这么多年来的书法艺术生涯。他把自己的书法融进了社会功能的开局,比如:中国生态书画院、大熊猫的保护、赴台文化交流等等,这些社会活动使我们当下更多领导重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他扎根于我们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他把传统的优秀文化升华到当下经典文化来进行享用,丰富自己。他在古文和古文字方面有着深厚的修养。同时,文字修养介入到文学以及整个国学的全方面的继承。他的自作诗也好,还是引用的古人名家诗篇也好,他对中华文华内质的一种全方面的领悟,能够与时俱进。他不是死读书,不是把书法艺术作为一种单一消遣的工具,也不是把书法艺术看成一成不变的,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使我深深的感动。他对中国传统书法,多年来锲而不舍,执着的这种追求让我感动。他对中国书法进入当下的时代审美转型当中不断的攀登,也使我感动。
总的来说,他有一种定理,他的文化背景,他的经历,使他能够把传统文化和艺术整合起来,把碑和帖融合起来,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融合起来,把工作和创作融合起来,这种整合最重要的把技法的技和道的精神融合起来,这是最根本的。因此,这是他这种定理上升到一个非常好的高度。
综合看他的书法艺术创作,第一,有历史的厚度。这个历史厚度既有他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厚度,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厚度。第二,有艺术创作的温度。所谓温度,就是他的热度,他是基本上把书法艺术几十年来积累融化到自己心里。第三,通过书法艺术创作,进入到理论研究、理性思考的深度。没有这个深度,他只是表面的技法和技巧是表现不出来的,在他的作品成功背后,还可以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还不断的要强化自己的个性。
杨再春: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敏的书法是有脉络相承的,他的字,从碑中来,又从碑中走出去。所以,他的字行中见碑,碑中见行。他的字虽然草书多一点,但是他写的很浑厚,古朴,这个路子是非常正确的。最可贵的是他多年从政,而且官位又高,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他的临摹、他的创作。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西中文: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敏书法有四个特点:第一,从传统中来。他在传统中间浸临了数十年,下的功夫非常深。第二,艺术事业很宽阔。从碑到帖,从楷书到草书,他涉猎非常广泛。第三,学宗一家,多色多样。这也是他形成个人风格的一个基础,学宗一家,就是他从于右任风格开始,在于体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是学于右任,不仅仅是停留在于右任层面上,而是从于右任这个开始,向传统的一些碑到草书进行深入挖掘,又沿着河流上溯。第四,学敏最大的特点,没有功利心干扰,能够沉下心来在传统中寻找艺术的真谛。所以,他在用笔上还是下功夫的。他早年的书法底子很厚,很扎实。但是,他早年作品有点拘谨。最近几年,他对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真谛,作了深度的挖掘和梳理,再加上深入生活实践,作品有了大的飞跃。
李荣海: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书协理事
赵学敏对北碑南帖,以及当代的于右任、舒同等名家精华的吸纳,把握得很好。一个书法家,就是要从古人、古帖、古碑当中,吸取营养,经过自己的融合,提炼、揉合、吸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艺术成就远高于他的行政业绩,它的书法影响在社会长河中会延续更长。
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在诗词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值得我们学习。
张旭光: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最近,学敏的书法有两个重大提升:一是他的行草书,在于右任的依托基础上,很好的表现了自己的性情。性情就是虚实的关系、轻重的关系、收和放的关系、疏与密的关系。这是一个书家创作上最见才气的方面。他的作品有了艺术感染力的提升,也就是神采上的提升。二是他的楷书,尤其是写的墓志,又有一个很大的升华。楷书的发展,是他具有了写行草书的同时也能写楷书、写大字上的能力,每个书法家各种书体都要涉猎。写一种书体写好当然不容易,但是再多涉猎一种到两种,他本身创作的路子更宽广了,适应的需要也就宽广了。
在当今时代,特别是习主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后,书法家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服务,时代的需要是多样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他的作品,特点明显:第一,他的传统到位的东西挑不出毛病,很厚重;第二,他有神采,有品格。他能有这么多的进展和升华,一方面说明他原来的积累丰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有才情;第三,他下了苦功。他年已古稀,书法呈现鲜活的状态和气息,反映他生命深处的鲜活。他很投入地创作下去,对他的艺术提升很重要,对他的健康长寿也很重要。所以,愿学敏书法上继续深入,他的身心健康上面更加长寿。
王荣生: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导报》社总编
学敏的诗歌和书法,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文人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关怀国家。比方说团团圆圆熊猫诗,字里行间,体现出对国家挚爱的感情,在书法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是一个笔路很宽的书法家。无论他的小字行书,还是大字行书,以及大字草书,都洋溢着碑帖结合的特征,书卷气非常浓。这些主要来源于他的技乎道。他的手稿,字里行间,行笔微妙的变化,不管是墨韵,字体的灵动,都体现了恰到好处。我更欣赏他的于体风格草书、行楷。我觉得当代写于体书法的,没有人超过他。总的来说,他有了自己的风格,风格也能被大家所认可。他字写的比较开张、大器,大开大合,比较厚重,同时也很儒雅。在当代书法活动方面,或者对外交流方面,学敏贡献很大,多次到境外去交流。他在全国政协多次发起提案,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做了很多工作,贡献很大。
白煦:中国书协理事
学敏自幼攻书法,具有童子功,他的幼学功底还是很扎实的。他始终不渝,对书法情有独钟,把艺术作为终身追求的一个目标,让我很钦佩。他对草书非常热爱,技法为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他的草书作品气势大,笔力雄健,一气呵成,而且流畅通达。他对魏碑研究很到位。他把行草的柔软变化、挥洒抒情,与魏碑的刚劲厚重,巧妙地结合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说相得溢彰。他坚持几十年的研习,把魏碑和行草书融合创作,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近年来,他从事行草书创作,把魏碑融入了行书的柔和灵变,这种轻巧,因而魏碑写起来也就不显得那么板直。他是比较生动,有写意形式的魏碑。
刘恒:中国书协理事
赵学敏在书法上经过多年的磨练和创作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他书体非常全面,楷书、隶书、行书、草书都具有相当好的水平。他最擅长的是还是草书,从他的草书可以感觉到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各种风格和技巧的规律,在他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发展,用笔比较奔放。其次,对字形的处理,对点划连贯的处理都非常娴熟,这是写草书的最基本的基础。学敏在这方面有很深的功夫积累。第三,他写的内容,不管是古人的诗词还是自己创作的诗词,都是一气呵成,连绵不绝,整个气息是非常充沛,变化也是非常丰富。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个人独有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力。
张志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学敏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能在书法上取得这么高的造诣,目前在我们党内是为数不多的。学敏的书法,和他的家乡渊源有很大关系。他是三原人,于右任先生对学敏的影响非常深。碑和帖的融合,可能与他的工作经历有关系,先在北方甘肃,然后到南方福建,跨度非常大。他把南方书法灵动多变和北方的厚重结合的非常好。
郑晓华: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学敏在书法方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同时,他在近年逐渐形成自己的行草风格,这是他长期沉潜经典的结果。他非常尊重经典,早年间经常去碑林学习,同时也向前辈求教。他的书法路子非常正,基本功非常扎实,是一位非常有书法造诣的大家。学敏之所以能在书法艺术取得现在的成就,除了他在实践中尊重经典,多年沉潜经典之外,他还非常重视书法史和书法理论,在学养方面有很丰富的积累。他大学学习中文,早年学的知识结构就为他在书法艺术领域里面深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蓄养基础,所以他对碑学、帖学理解都比较深刻。他非常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他比较清晰自己思考道路,他的想法就是接续于右任走的道路,就是融碑入帖,融帖入碑,这应该是书法家思考的一个方向。他努力立足于碑帖融合这种观念,形成了他现在这种书学艺术道路,就是立足于碑帖结合。近几年,他逐渐从于体草书里面走出来的这样的一个倾向,努力在寻求情景交融的行草语言。比如说,他去台湾展的大熊猫系列作品,还有喜迎十八大作品、毛泽东诗词作品,开始看到他从于右任语言当中脱离出来,然后调动行草语言要素上基础上,努力营造自己的风格,就是知书情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孟世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军事博物馆政委
学敏书法很有功底,他的作品出自于碑,又融进很多帖味,应该是碑和帖的有机结合。他的书法魏碑的东西,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味道特别浓,既厚重,又有帖味的灵动。他的几幅疏朗的作品,无论从每个字的结构上面,还是从整幅作品的章法上看,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安排都非常合理。他对书法的悟性挺高,而且有吃苦精神,所以取得令人瞩目成就。他的人品特别好,和他的书法可以称为人书俱老。他的艺术和人品可以说是德艺双馨,值得我们学习
叶培贵:中国书协理事、首都示范大学教授
学敏对书法怀有特殊的情怀,一方面,来源于他自己的天性,对美好事情始终有一种热爱情怀;另一方面,跟他生长的三原地区深厚的历史文脉有很大关系。我特别对他用书法在生态文明建设,在港澳、台湾地区作生态文化交流,发挥的积极作用,一直怀有深深的敬佩。我对他的书法印象非常深,特别是他的小字,有一种特别沉静的、经过人生历练积累下来的宁静美,并且充满了历史文脉的气质。
于恩东:中国书协理事、中国石油书协主席
学敏书法是碑帖结合,他的碑帖结合有别于于右任的风格,于右任侧重于碑的草书创作,而学敏更多地融入了帖学的风格,既有雄强的碑学味道,又有帖学的细腻,开启了草书的碑帖融合新状态。他在书法艺术探索里面,真是孜孜不倦,我期望他把碑帖草书创作理念贯穿下去,为我们当代书法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思路。
龙开胜: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
学敏书法及他本人有三个特点:第一,他的书法让人眼睛顿然放亮光。这与他有很深的学养和他很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关系。他这么勤奋,真正醉心于书法,非常难得。第二,他会挤时间,抓时间,这种专心的精神让我们很汗颜。第三,他的学问滋养书法滋养得好,自己作诗词,用书法写自己的诗词,值得我们学习。
黄君: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赵学敏是一位长期从事书法创作的高级干部,他有双重的身份。首先,他是一位很有责任心,对社会非常关注,而且官位显赫的行政领导。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这几十年来,一直从事书法创作。因为这两个身份,结合的非常巧妙,所以他的书法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人民书法家。
赵学敏书法最大特点是很注重书法的实际内涵,也就是书写内容与书法表现形式相互结合的问题。他很好地注意了中国书法的创作和现实的结合。他的书法是自然审美理念和抒情性之间两者结合。比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去,他写了很多诗,他把这些诗用书法的形式展现出来,非常好的反映出一个书法家应有的时代感。
他的书法功底和个人特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来,他一直非常用心学习、临摹、思考于右任书法。他的书法从形式到内容,尤其是对于右任书法这种精神传承,做了很大贡献。赵学敏对于右任书法继承,学习和挖掘是非常有成就的。近几年,写于体草书已经到了非常熟练,能够很好地把握住于体精华的一个程度,因此佳作不少。尤其是书谱长卷,对联等等,是非常精彩的。以于右任的精神作为自己书法的底蕴,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是非常可贵的。我们期待赵学敏艺术之树常青,越来越精彩。
孟会祥:《书法导报》社副总编
赵学敏的书法,我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是他的创作观念。他曾经提出人民书法这一观点,就是创作大众化,喜闻乐见,都能够接受的,有正大气象的这样的作品。书法合为势而作,就是书法从内容到表现手法,它要与社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赵学敏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比较宽广的胸怀,他的诗和书和他的生活、工作达到了很好的相得益彰的作用。比仿说:他去台湾送大熊猫团团圆圆,写了八首诗。这八首诗写得很好,多次创作成书法作品,在媒体发表以后,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不光是书法界从书法艺术这个角度去欣赏,而且社会各界从作品的内容、作品的形式都可以得到艺术享受。二是从书法艺术本身来说,赵学敏自幼学书,他开始主要是学魏碑,受于右任书法秘书李楚材指导,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也得到了舒同、方毅这样的大家指点。结合他自己的感悟,书法艺术不断地提升。他学于右任是有目共睹,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不局限在于右任书法范围之内,他也有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历代书法家优秀成果。特别是近年来,碑帖结合明显。他以前主要是学碑,现在也学帖。学帖方面,上塑“二王”,以及历代帖派大家,他有很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的作品一方面比较厚重,另一方面又比较灵活,既通俗,又有艺术含量,这个度把握的非常好。赵学敏的书法,其内在是碑的东西,线条非常纯厚,苍莽有精石气。从形式上,又有帖的流离、潇洒,整体写起来又很轻松,作品又给人冲击力比较强的感觉。可以说他艺术上是比较纯熟的。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从形式上考虑,包括用笔的轻重对比,干湿对比等,还是有很丰富的内涵。所以,他的书法整体给人一种很美的艺术享受。赵学敏的艺术风格大家都比较熟悉,写的是粗广大器、酣畅淋漓。但是,他也有一些小字、手稿作品,帖味很浓,写得潇洒流离,非常自然。这样作品是他平时写作品时有意无意之间留下来的,更自然,更耐人寻味。
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主编
学敏书法内容更多的是他性情的表达。从书法角度看,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有新的变化。从早几年的帅逸、按照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而书写,慢慢地更多融入了于右任书法的特点。他的大字和楷书,于右任书法的厚重、洒脱,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很明显。
他的行草书作品,尤其是他的五条屏的《心经》,写的非常流畅、洒脱。从整体上来说,能很好地体现出《心经》代表宗教的那种感觉。他书写《心经》,一气呵成,达到一意贯之的境界,很专注,从头到尾细节上完整地表现。
他的作品形式上也很丰富,大到八尺,小至蝇头小楷,从草书到楷书,都表达出他这几年对书法的思考和理解,也表达他通过书法关注社会,表达自己所喜欢、最热爱的事业。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对年轻一代书法家有启发意义。
王桂君:中国书协会员、林业书协常务理事
学敏的书法脉源很清楚,而在碑帖融合方面又很突出。他的书法既有碑的古朴、稳重,又有帖的艳丽。他很刻苦,始终如一。学习书法没有执着的精神,想写好字时不可能的。他很谦虚,做人和写字达到了圆满的统一。人做的好字才能写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 在他手上,呼啦圈也变成艺术品想起了系列电影:《春娇与志明》的中的一个片段张志明瞒着余春娇花了9万五买了一个艺术品,戳穿之后还小傲娇地…
- 弗洛伊德最后的家:蕴藏千件古董和藏书弗洛伊德的古董和藏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沙发 位于伦敦北部的汉姆斯特德区美丽而宁静,这里隐藏着许多散落的文…
-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8月9日,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等一行受韩国政府盛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际音乐电影节及文化交流活动。活…
-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2018年8月10日下午,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瀚锴先生和中共中央嵊州市市政府顾问王林先生受邀参加韩国第14届堤川国…
- 西安开发商无证售房起诉买家案中案:“黑心师爷”才是总导演?《调查清样》撰文|文一刀 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闻天科技)因以自己无证销售为由起诉12名曾参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