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评论 >

市道里的青年艺术家们

  苏坚

  乘着于国人难得长长又怅怅的国庆“黄金周”,一国外知名拍卖公司的拍卖活动不失时机、颇有“喜感”地抢占媒体头条,而其中被艺术界反复放到头条里把玩的关键词“青年艺术家”、“X0后”恰好也被强调,这大概也是更“喜感”的原因。与此对比,“黄金周”刚过,世界银行就发布年报,调低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检视有些拍卖信息和数据(国外拍行、可能的国外卖家买家、动不动就破几百上千万等),有些似曾相识的因素——比如破亿什么的、买家卖家都“神秘”什么的——总是让我浮想联翩地想到“市道”两字。“市道”,房市、股市的信息里用得最多,“市道不好”的表述最常见,像“市道不好股民‘泻火’上市公司”这样的说辞,以及“市道不好,投机小心”之类的提醒、自励语,不是股民、房民的人都很能理解了。

  艺术市场是所有分类市场中最“神秘”者之一,即使它没有房市、股市常见的政府救市、搅市的“政策市”因素——其实也有,比如不久前的“文交所”系列事件,正是艺术市场各种做市、做局、炒作等邪门歪招不可救药之后不得不呼唤政府出手的同类事例,或者换句话说,政府政策不到位或是某种因素,比如法律法规对拍行卖假售假的无法作为问题。但是,除非你说雅贿、洗钱等情况,政府因素看起来确实不像是主要因素,是故,我认为其“神秘感”更多来自其交易信息的不透明优待权。而产权、交易数据等不透明,才容易让自己人、关联人做局套利成为可能,“市道”变得复杂而深不可测。想一想,一个原本不怎么见经传的青年艺术家,一件作品倾夜之间变身千万,买了此画的人、甚至买了此人画作的人是不是有点“中彩”的感觉?这些“彩民”是谁?谁如此先知先觉?谁如此深谙拍卖之道?……就是远远有别于国外的中国“神秘彩市”,为避多见的腐败事件,民众和专业律师们也在呼吁加大透明度,执意以国外经验论证“公布彩票中奖者身份并不侵犯隐私”议题。总之,面对这些年来艺术市场“市道不好”的现实和陷于此般的舆论,是继续“神秘”下去,还是有哪种改革可能,或是非等到像“文交所”事件那样有人要“闹市”,要丢画、跳楼才罢休,很值得行内外深思慎行,这关系到一个行业市场现在和未来的“世道”。

  其实,更关键的也许不只是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问题,市场终究也是制度性的、为人服务的,深陷“不好市道”里的人及其事业更值得担忧——青年们尤甚!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某些拍行里面向“大陆客”的卖相:情深愁苦的“基弗风”、模糊飘忽的“里希特风”、色彩斑斓的“赫斯特风”、嘻哈卡通的“昆斯风”等等,早成为中青一代潜意识里“多快好省”生产线上的标准认定,当然也是市场或者“市道”里永远似曾相识的货貌认知,这类“明星面孔”,从红着到处展游的院长级人物,到当红高居顶部的卖场明星,再到刚上市的“X0后”新秀,乃至市场边缘化、外围的各路人物,几乎都知道一条“复制生产线”,当然那是有点“洋相”的,所以难怪国内外有“毫无原创、抄袭临摹”的批评和舆论。相应的一种有趣现象是,大范围看,市场和学术互动也像是这条生产线上和谐配合的一部分零件、要件:学术不作为,不怎么经学术争鸣、批评、鉴定的新艺术家不断在拍场出位;此刻,学术反过来却常常被“钱”邀请出场为其喝彩定位。

  因为“市道”出了问题,而急于求成、渴望出彩、向往成星、见利生念等正是青年们无可厚非却绝对需要提防的本性,而“市道”乃谓“商贾逐利之道”,资本的本性跟青年们的本性既是相诱相惑又相左相害。结果多是此本性难易彼本性易随,某国外藏家审时度势反复“出货”就是明证。就像一位高价位明星艺术家也曾对自己作品的高价位表示惊讶和不适,也许有人、或者青年会说:我们也无奈。尽管长远看我也“相信市场,尊重权利”,但在不正常的“市道”和社会背景里,环环相扣的“利压”之下,短期坏处和伤害也是明显的,相当长时间内出现的艺术原创力量上的“创造断层”,正就断在本该顺然接班的青年身上——现在拍场里的“急”更像是“祭”在这个断点的痛楚之上!

  即使从“商品”的角度,艺术品确实又不是一般的“纯商品”,“不纯”在于其精神产品属性,但这种属性之“神秘”,重点应该不在于市场、商家借此打造“天价”的特殊性,而在于精神品质的“耐用性”——嘉益人类,恒久而弥香,这正是所有历时的、经典的艺术品的魅力所在,换一种表述是:艺术品是艺术家用半生、整一生履历锻造的,高品质、高价值是需要时间验证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我已经很难相信“天才”,将一些学业刚结步入社会的人,捆绑为“青年”、“X0后”概念高攀千万价位、高大上俱乐部,要不利急攻心,要不不可理喻。

  有行内青年论者试图寻找“青年热”的“深层逻辑”,论证甚至探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之“青年”。但是已经走在“市道”断裂层里的青年,能否将这种似也断了的逻辑连接起来?就像上个月几百学者“30年后的今天”再聚于相同地点召开“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纪念当年“莫干山会议”,试图续接当年“莫干山精神”,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同行的热情评议断定:今天之青年已非往昔之青年。依相同的逻辑,艺术界可类比的“山峰会议”,是八十年代末的“黄山会议”,那是当年青年的所作所为,若可略视有“黄山精神”,也许,连当年参会者也快忘个一干二净了,今日“市道”里搏杀之青年,真的记得吗、念及吗?真愿且能“接棒”、“换班”吗?■

  (作者系广州美院教师)

  原标题:“市道”里的青年们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