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评论 >

上海上演艺博会轰炸季

  詹皓  艺术市场资深围观者     

  从9月到11月,照例是艺博会的黄金季节,抢抓秋收都在这一季。今年,原本是十年来艺术品交易最冷的一季,但出乎意料的是,艺博会以及类似艺博会的活动一个连着一个,几乎要让人以为是艺术品的大潮终于让全民涌动了。

  全民涌动也不过如此啊——两个以设计和摄影为主题的国际艺博会在今年春秋两季率先夺人耳目,而后是K11的艺术都市和博罗那当代艺术博览会,再接着是贯穿国庆的西岸艺术和设计博览会,而后还有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以及最正宗的上海艺博会。

  艺术博览会似乎已经成了一块人人都想染指而且都能染指的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真的那么容易吃吗?

  那个一身进口标签的博罗那当代艺术博览会,虽然承续着昔日上海艺博会分号的余温,但今年又换了一拨人马,最后连宣传都做不出来,朋友微信上发的图片,都是空空的展位——好多展位都没有租出去,更别说交易了,这是该博览会创办几年来最差的一次。

  K11的艺术都市虽然有一些小想法,但15家画廊挤在一个商场地下层里,总共也展不了几件当代艺术品。想想几个月前同一个地方举办的莫奈展,那可是一块墙面上挂五六幅世界名画,观众的鼻尖都快要贴到画上去了。

  回到一个老问题上去,市场消费力有那么大吗?这一两年来,随着公款消费的抑制和反腐力度加强,艺术品市场里最显赫的一块——拍卖市场果真就萎缩了一半以上,而一级市场本来就没真正好起来过,如今又是屋漏偏遭连夜雨,早期的沪上几大画廊,抗经济寒流最有经验的那几家,如今基本上都没了声响。本来就是做一级市场大集合的艺博会,哪里还能指望销售啊。

  也有人说,我怎么听说有些画家在艺博会上卖得很好呢?也许有,艺博会有聚合效应,画家和画廊也往往喜欢把人气攒足了在艺博会上放卫星,贴红点到底是真卖了,还是给自己打打气,只能问他们自己了。不被主流待见的艺术家彭鸣亮说得好,你别光听他说自己画卖得有多好,你要看他敢花多少钱。

  的确有个别打肿脸充胖子的。有家画廊参加了好几届艺博会,每次都说卖得很好,等到这次讨价还价不成功之后,就索性在朋友间翻脸兜底,说这几年参展其实一件都没卖掉过,说卖得好,只是给主办方一个面子。其实何必呢,卖不掉东西却老占人家个摊位也不合适,除非你有为了长远打算的战略意图。

  但是如今看上海轮番上阵的艺博会,多少都有点只能往战略上考虑的意味。当代艺术仿佛是奶油,随便往个什么胚子上裱个花就当奶油蛋糕端出来了。其实,当代艺术的市场不说萎缩么,也没再振兴过,只看见大户头出货,为个别几个宁死不屈的,也用不着办这么多博览会呀。

  有人说得好,在上海,就是可以到处开洋荤,如果真有国际范儿,而且艺术品还很精到,比如今年的两个市场细分的设计和摄影博览会,潮水似的人气摆在那儿,多少都能卖掉点东西。其实不怕艺博会轰炸,上海人的精神需求大得很,就怕摆出来的摊位没特色。

分享到:


今日热点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景泰蓝鉴证中韩友谊,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中华荣耀尊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
纯银大龙版票被韩国前总理郑云灿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