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民国时有人出哑谜骂贪官 贪官强迫农民卖田卖地

刘永加刘永加

  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叫灯谜,又叫“灯虎”,所以猜灯谜也叫射虎、打虎。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已经成为国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到今年元宵节,央视开办的大型电视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吸引了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谜友们热心参与,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猜谜大军。在民国时,人们一样热衷于出灯谜、射虎王,有些灯谜和打出的结果,今天看来仍然令人称赞,堪称绝配。而那时的“谜语大会”也丝毫不逊色。

  古城兰州“虎王”多

  民国时,在古城兰州有几位灯谜大师,他们学识渊博,制谜打虎,技艺高超,留下了许多佳话。

  据《陇原鸿迹》载:堪称射虎大王的马啸天,就名扬兰州。1947年,当时兰州报纸有《绿洲》和《山水人物》两个副刊,邀请当时的灯谜大王涂竹居开设“虎栏”和“文虎征射”专栏。马啸天每每射之,中者居多。

  一天,有条灯谜被定为“虎王”,谜面是“裁”,射《诗经》一句。马啸天看后未能立即打出。回家后,他为了找到谜底,终日钻在《诗经》之中。从头到尾一篇篇翻阅,连翻四遍,也未获答案。一天早晨,外面下着雨,他又从头至尾默背起《诗经》来。先背完四字句和三字句的各篇,未发现有贴切的,就又背五字句的,当背到“哀哉不能言”一句时,心中一动,“哀哉不能言”,就是“哀哉”二字无有口呀。“哀哉”二字去掉口,再套在一起,岂不是“裁”字吗?想到此,他暗自叫绝,便冒雨跑到安定门外涂竹居的家。这时,涂竹居正在洗脸,听他说射中了“虎王”,有些不大相信地问:“几个字?”马啸天伸出一把手,涂竹居笑着点头。

  马啸天这里使用的是残缺法,就是通过谜面文字残缺组合成谜底。残缺的部位随谜意而定,残缺笔画有多有少,或一笔,或半截,或残边,或残角,或残一部分,灵活运用。如:“残花片片入画中”打“毕”字,这是残去花字的大部分取两个“匕”,画中扣“十”,结合成“毕”字。又如:“身残心不残”打“息”字,这是将身字残去半截,与心字组合成“息”字。显然,马啸天的残缺法运用得炉火纯青。

  当时,兰州中央广场甘肃省政府门前有两个文化单位,一个是俊华印书馆,一个是新生书店。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一个春节,俊华印书馆筹办灯会,张谜征射,并请了甘肃文化名人慕寿祺为“盟主”。新生书店同时也办了灯会,请另一个甘肃文化名人范振绪做“领袖”,和俊华书馆唱起了对台戏。这二位一个是清末举人,一个是清末进士。慕寿祺知识渊博,著作甚丰;范振绪诗书画皆佳,名满金城;论制谜造诣,二位先生也旗鼓相当。

  头天晚上,慕寿祺出一谜曰:“华容道”,射汉代人名一,有人射出“曹无伤”,甚得慕寿祺的称道,赠奖颇丰。第二天晚上范振绪仍以“华容道”为谜面,征射尺牍用语一句。兰州射虎老手孙炳元以“伏乞关照”射中,正欲领奖,忽然有人大喝一声:“留下谜来,我猜中了!”这人是兰州举人出身的李绳祖,也是有名的“虎将”,他射为“伏维亮察”,同样是一书信敬语。在灯会上执事的店员按照原规定的谜底为准,硬说李绳祖没有猜中,而李绳祖却坚持猜中了。正在双方争执的时候,范振绪走了出来,询问后,对两家所猜谜底均很赞赏,于是各赠厚奖,皆大欢喜。

  端木蕻良谜咏晴雯

  据《八桂香屑录》载:1940年,桂林中北路口新开一家嘉陵川菜馆。开张那天,店门外不写菜谱时鲜,却高竖大幅广告牌,上书“灯谜候教”四个大字。谜棚一直由店门向内延伸至三间餐厅,两壁红绿谜片缤纷,其中一个谜片的谜面令人瞩目:

  “文”——射《红楼梦》人物一。后面附语说:“奉奖川菜一席,并由作者即席赠诗一首。”

  大家围拢过来,一时叽叽喳喳,摸不着头脑,无人揭片。这时,时任广西戏剧改进会常务编审的陈开瑞路过,看到了这个谜面,他稍作沉吟,伸手揭片报出了谜底:“晴雯!”

  话音未落,只见谜棚台上站起一人大赞:“好呀,高中!”那人随即走下台来,笑盈盈上前与陈开瑞握手。只见他身穿长衫,面庞清瘦,器宇不凡。他们互道姓名,才知道他是国内著名的红学大师、作家端木蕻良,也就是此谜面的作者。

  端木蕻良说:“我要给你赠诗一首,可是这里现在没有笔墨,明天奉送。”果然,次日他给陈开瑞送来了一张条幅,上书:

  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虚名。

  可怜一夜潇湘雨,洒上芙蓉便是卿。

  出得了如此妙谜的人,当然会写得出对晴雯理解深刻的诗句。灯谜与诗句,好一个珠联璧合,互相映衬,反映出了端木蕻良红学的深厚造诣。

  同样,揭出谜底的陈开瑞可谓聪明绝顶,在这里他使用了猜谜的增补法。增补法就是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增加意义的字眼所作的提示,用增补字或者部首、偏旁、笔画的办法求得面底相互扣合。谜面运用增补法的,如:“为中国多作一点贡献”(打字一)谜底是“蝈”字。这是将谜面别解成为“中国”二字多加“一”字和“、”(点),结合起来就得出谜底“蝈”字。增补法用于谜底的,如“反”(打四字常言),谜底是“吃现成饭”,这是将谜底别解为,如果在“反”字的偏旁出现一个“食”字,谜面就变成“饭”字。而“食”同义转换扣合“吃”。而“文”字的谜底“晴雯”,则是先增后减,才能扣准谜面。“晴”则是晴天的意思,晴天自然无雨,则只剩下了“文”字,就回到了谜面。

  元宵节哑谜骂贪官

  上述出谜打虎真是热闹非凡,不仅尽显文人骚客的风采,也展示了灯谜文化的无穷魅力。下面再来看一个元宵节灯谜大会上的哑谜骂贪官的故事。据《海岱寻踪》载:民国二十四年元宵节,山东博山县县城赏花灯时,发生过一起少见的灯谜风波。

  博山县历年元宵节都有悬灯结彩猜灯谜的风俗。这一年,热闹异常的西门城楼上,却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观,有人用约4平方米的大纸板,画了一个头戴古代七品官帽,咧着饕餮大嘴的头像,奇形怪状,令人捧腹。两边还有楹联分别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下望形色,游人何消瘦;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再见去年人,有骨已无肉。”横批:“就是干渴”。在人们尽赏花灯猜灯谜的时候,猛然间冒出这样一个哑谜,人人争看,却不解其意。

  讵料,此事却惊动了该县县长王荫桂,他看了直气得七窍生烟。原来,当时西昆铁路修建至该县桃花峪时,占用了大量民田,他和施工方沆瀣一气,强迫农民卖田卖地。农民只分到了极少的几个钱,而他从中受贿达万元之多。他做贼心虚,见画后惊恐万状,立即明白了那个饕餮大嘴就是他的光辉形象。他召集地方和司法的头头脑脑,命令他们追查作者,严惩不贷。但查来查去也没有结果,有“聪明人”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当晚将画面全部用白纸覆盖,换上了对联,上联“爱民如子”,下联“执法如山”。

  然而第二天深夜,又有两幅半截联接在改换的对联下面,上联接的是“金子银子全是子”;下联是“钱山靠山都是山”。这回,贪官王荫桂真的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