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黑桥艺术村“收费事件”持续升级,让这个不足2平方公里的村子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可以说,造成目前这种收费僵局的核心在于收费行为本身是否合理、合法。如果有政府部门的批复文书,外来车辆自然应该缴纳相应的费用,但“村民自治”的说法显然不能服众。“砸车及不当言论”的出现更是让矛盾再度僵化,也凸显出村委会管理方式的粗暴。
其实,艺术家之所以选择进驻黑桥,最大初衷可能就是租金便宜,而且这里与中央美术学院、798、草场地都很近,低廉的成本支出能够支撑他们的艺术梦想,所以他们坚持克服了这里的环境污染和水质差等问题。与此同时,艺术家的聚集和工作室的落户,对于拉动黑桥村的经济增长不言而喻,也成为村民创收的一大来源。
但按照黑桥村委会的说法,艺术家等外来人口占用了一些原属村民的公共资源,增加了村里的管理费用和道路维护费用,所以才决定对机动车收取停车费。另外,黑桥的环境污染治理可能还需要大笔资金。诚然,黑桥村需要村民和进驻艺术家共同维护,但这种管理方式的确有待改善,如果最终造成艺术家集体撤离的后果,黑桥村面临的将是更大的损失。
不可否认的是,黑桥村这一事件并非个案,从圆明园画家村、宋庄小堡村、东村、花家地,到798、草场地、费家村、索家村,矛盾的导火索除了社会因素,不外乎房租、产权、拆迁等引发的纠纷,而且这些纠纷大多是艺术村形成气候之后的利益争夺。
对艺术家和村民来说,最大的问题可能源自意识层面的巨大分歧。艺术家群体是一个相对闭合的小圈子,与村民基本无交流,是“分裂”的居住群落。比如已经连续举办10届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幕式上艺术大腕云集,但周边村民依旧打牌、忙碌漠不关心。十年之后仍然是这种鲜明的对比,实在让人感到诧异,难道艺术家与村民之间只能有简单的房屋租赁关系?
艺术家需要一片栖身之地来支撑和实现艺术理想,然而在城镇化进程、经济纠纷等限制下,他们的梦想之路并不顺畅,甚至被迫到处迁徙。也许,政府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所行动,对于已经成型或者比较有潜力的艺术区予以支持和保护。798艺术区就是鲜明的例子,如果没有朝阳区政府的大力推动,可能早已变成电子城了。
令人尴尬的是,一些“艺术村”骨子里却是赤裸裸的文化地产,这种表面形式下的艺术村注定只是昙花一现,即便成功也会出现艺术家栗宪庭所担心的问题——这究竟是艺术的成功还是地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