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艺术品资产证券化 且慢

  最近,《艺术品金融新突破:银监会批复启动商业银行发行艺术品质押贷款支持证券》一直在热转。这条消息称来源于2015年1月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关于中信银行等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这个批复的关键词是批准这27家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启动备案制,不再需要监管部门的审批,文中并没有提到艺术品资产证券化。显然,愿望和现实存在差距,银监会并没有专门给艺术品金融释放红利。当然,艺术品贷款属于银行信贷资产的一部分,如果条件成熟,商业银行同样可以进行艺术品贷款证券化。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有稳定现金流的信贷资产组合在一起,打包形成一个共同的资金池,辅之以增信手段,以此为基础按照信贷质量和期限目标,在资产包未来的现金流支持下,发行信用等级较高、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始于住房按揭抵押贷款,后来华尔街将“一切有未来现金流做抵押的资产都可以证券化”的思路推广到更多的资产:信用卡应收账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商业贷款、汽车飞机厂房商铺租金收入、专利或图书版权的未来收入等等。

  最近几年,伴随着金融监管部门的鼓励创新,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入到快车道。具体到艺术品信贷的资产证券化,或者艺术品质押贷款支持证券,指的是商业银行选择部分艺术品质押贷款和其他贷款一起进入到资金池中,将整个信贷包的债权出售给信托公司(SPV),进行风险隔离,信托公司以此为基础发行债券,以各资产未来的现金流来实现债券的还本付息。资产证券化在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的同时,也将相应的收益权让渡给参与证券化的机构。就目前情况来看,艺术品贷款除了要求艺术品按较低折扣质押外,还需要有第三方担保或者由第三方收购艺术品。所以,一旦艺术品质押贷款出现违约,将由相关机构根据程序来处置,追回贷款并将款项支付给债券的投资人。

  目前,商业银行艺术品贷款没有形成共识和规模。由于艺术品市场专业化强,缺乏权威、有公信力的鉴定和估值机构,加上前些年“金缕玉衣”等银行骗贷案的教训,商业银行普遍对艺术品贷款持观望和谨慎态度。艺术品信贷在银行总的信贷资产中所占份额很小,没有形成规模,目前艺术品作为另类资产进入证券化的资金池或者做出全部是艺术品质押资产的资金池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有些文交所尝试过类似艺术品质押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但只是个案,很难成气候。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刚刚起步,市场还在培育过程中,大多数银行还没有取得信贷资产证券化资格。有资质的银行会拿出优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会贸然选择争议较多的艺术品资产。目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是优质的对公贷款,债券期限不长,不少在1.5-2年之间,流动性有限,大多是银行相互购买,并持有到到期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信贷基础资产多样化有利于分散风险,而艺术品质押贷款的另类属性在资金池中可能会发挥独特的作用,所以未来艺术品质押贷款有可能入池。

  2009年以来,由于艺术精品较高收益率的示范效应,吸引大量的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市场之一。2012年开始,无论是证监会、银监会还是保监会开始了放松金融管制的浪潮,金融创新活跃,金融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艺术品界还是金融界,市场全面升温,艺术品金融的研讨非常热烈。虽然艺术品基金、信托、P2P、资产证券化、文交所探索不断,但艺术品与金融结合成功的商业模式却很少见,艺术品与金融的融合之路并不平坦。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乱象是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的瓶颈。艺术品市场诚信缺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且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造假成本很低,这些都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社会声誉,打击了高净值人群、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信心。未来,伴随着艺术品市场更为回归理性和艺术的本真价值,才能期待中国艺术品和金融结合的前景更加广阔。■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