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宋新潮:全面展海外藏中国文物 目的不在追索

  目的不在追索而是学术研究

  “了解海外藏中国文物目的不在追索,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明确地说。

  3月26日,《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在国家博物馆首次公开亮相,它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主编的大型学术性系列丛书《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的第一卷。消息一出,人们纷纷将之与正被热议的肉身佛像追索联系起来,认为这套丛书为中国追索海外文物提供了线索。

  对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告诉记者:“一提到海外的中国文物,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被盗被掠而流失。其实,历史上很多海外的中国文物是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文化交流等方式出境的,最典型的就是外贸瓷器。”宋新潮明确表示:“很多外国博物馆也担心我们这个工程是否涉及追索。我要强调的是,这套丛书编纂目的旨在促进研究和学术交流。”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无数,绝大多数都藏于博物馆之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余件。据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介绍,这些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代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至今尚未正式向世人刊布,还有一些虽然有过发表经历,却资料零散,信息不全。中国文博界和学界多年来一直希望能够全面地了解海外收藏,以促进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研究。为此,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5年年底立项,决定编辑出版《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大型系列丛书。

  这是一套卷帙浩繁的学术性文物丛书,以收藏中国古代文物的国外博物馆为卷别,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国外博物馆的专家共同研究,合作撰写研究性文物词条,并配有相关佐证性图片资料,以期通过对比而加深对于具体文物的认识,通过与相关文物之间的联系来深化研究。该丛书不是简单的文物图录,而是一套集资料性、学术性、研究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文物图录。该丛书既反映海外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现状,又反映海内外文博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前沿方向。该丛书的出版,在加深对海外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了解的基础上,厘清流失海外文物流传的脉络,深入认识并研究其中的精品,为海内外文物研究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借鉴,为中外文化交流及博物馆馆际合作搭建平台,为国家制定针对海外文物的政策提供依据。

  首卷遴选中国古代文物精品195件套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成立于1852年,收藏有超过450万件的各类文物和艺术品。《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遴选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精品195件套,包括瓷器102件、青铜器31件、漆木器22件、铜胎画珐琅器10件、金银器8件、玉器7件、陶俑6件、石造像3件、丝织品3件,以及犀角杯、印谱等其他材质文物3件。

  该书词条由包括国内著名专家孙机在内的中英双方13位学者共同撰写,结合国内外相同藏品的出土或收藏情况,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对文物进行考证,并阐述其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书后附有英文目录索引,包括文物彩版小样、名称、文物号、时代、尺寸、来源,方便读者概览及查阅。书中还收录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撰写的丛书《总序》、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长马丁·罗特撰写的本卷《序言》,以及英方中国藏品部主任刘明倩女士撰写的专题论文《中国文物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介绍了该馆和馆藏中国文物概况,以及本卷收录文物的背景资料和流转经历。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丛书自立项后,陆续与各国收藏中国古代文物较为集中的著名博物馆联系洽谈。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就是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最先合作的博物馆,他们无偿提供了文物的图片和信息。至今历时十年始见成书,足见其工作之艰巨,编务之繁重,研究之不易。《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卷》是这套大型丛书的第一卷,是两馆之间合作的又一新的成果,也是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该书已经被英方指定为“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的官方礼品。为了配合“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国家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共同决定加快推进“大英博物馆卷”的编辑工作,今天也正式宣布启动这项合作工程。

  据国博介绍,未来三年至五年,这套丛书的规模将扩大到二三十卷,每一卷会收录180件至200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这意味着,至少3600件“留洋”文物的状况将公布。其中“日本泉屋博古卷”即将出版,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英国牛津菲茨威廉博物馆、英国剑桥阿什莫林博物馆、瑞典远东文物博物馆,美国迪美博物馆、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等的合作也都在稳步进行中。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