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文物办身份证

  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 登录藏品1268万件

  本报讯  (记者翟群)3月2日,记者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普查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现已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办了一张“文物身份证”。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励小捷在通报会上介绍,此次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历时近一年,全国31个省区市各级普查机构共向1020814家国有单位发放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回收996793份,反馈率达97.65%。其中15237家单位反馈有文物,文物系统外单位为11034家,占反馈有文物单位总数的72.42%。

  同时,普查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截至3月2日,经过认定并登录的藏品1268万件,上传电子照片1065万张,数据存储量达2.7万G,并以平均每天6万件的速度上涨,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据悉,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国务院在“十二五”期间部署,由国家文物局主要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国情国力调查项目,是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加强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工程。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建立文物登录体系与管理机制,建设社会服务体系是此次普查的三大目标。至2016年底普查结束后,将公布全国可移动文物名录,将普查成果向公众开放,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文物办“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