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6大关键词扫描2014年度最艺术

  2014年艺术市场的热度不仅是刘益谦在哪儿哪儿的拍卖中砸入几个亿,应是当代水墨和青年艺术,这两者都让归为平淡的艺术圈掀起一定话题度,也让人 看到艺术家求新求变的新探索。2014年的表演艺术同样有着由经典和大师共同烘托出的戏剧节、音乐节等盛宴,让观众产生了好戏连台的满足感,不过在严肃场 合的笑场和嘈杂之音,却成为年度“不和谐”的声音。

  如果选几个词对2014年北京艺坛进行白描,当代水墨、青年艺术、平淡、新探索会是关键词。同样要以关键词锁定2014年北京的表演艺术的话,无疑就是经典、大师、观众。6大关键词扫描2014年度“最艺术”。

  当代水墨

  当代水墨成为各方关注热点已经延续了一段时日,且依然成为去年的主角。而4月对于朱新建艺术回顾性质的展览更是将这股当代水墨热推向了高峰。此外,当代 水墨代表人物武艺、王天德等的个展也延续了这种热度。不过不得不提起的是,时至今日,当代水墨热并未让学术界对此有更多的建树,当代水墨、新水墨、新文人 画、新工笔等搅动艺坛的同时,对于各种说法的内涵外延等依然有不同论断。

  青年艺术

  而另一个被追捧的领域则非青年艺术莫属。虽然该板块从2011年便有抬升之势,不过却从未遭遇过去年的热度,无数的艺术机构甚至国际拍卖行都对准了这群艺坛小鲜肉。

  尤为明显的是,香港苏富比夜场也将70后艺术家首度纳入,并缔造了一个个青年艺术家的新纪录。刘韡、王光乐、贾蔼力、郝量他们都在去年经由资本之手重新书写了价位新坐标。

  平淡

  但,当代水墨和青年艺术的热度依然掩盖不了艺坛的平淡。虽然艺术家大咖如徐冰、展望他们也拿出了能展示自己创造力的展览,只是在总数上还是偏少。相反依 然是国外大师让我们对艺术的魅力有了更本质的体会。如今正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展出的比尔·维奥拉个展“嬗变”是少数能让艺坛一致称赞的好展览,它让我们再度 对那些表达情感、人性的作品而叫好。

  而这样的平淡也可以概括去年的艺术市场,除了“任性哥”刘益谦以逾6亿拍下明成化鸡缸杯和明永乐唐 卡掀起高潮外。但那样的任性毕竟是发生在香港。回到内地拍场,平淡依然成了主调。在北京保利秋拍上一组四幅乾隆御笔书法《白塔山记》以1.1615亿元成 交,成为了内地拍场去年唯一的过亿拍品,这显出了内地拍场的深度调整。相比之下,中国的富豪们正挥斥着巨资砸向了西方艺术品。

  新探索

  不过平淡背后涌现的一些求变的新探索却是另一道风景线。从年初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双年展聚焦于策展这个无形之手开始,到类似孙原、彭禹、崔灿灿发起的“不在图像中行动”、蔡东东发起的“额滴神呐”这些颇具实验性的项目,都让我们艺术思维免于被固化的危机。

  经典

  赶上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一部经典的N种诠释。2014年在北京上演过的《哈姆雷特》,前后就有立陶宛化妆间版、美国乡村版、青 戏节版、英国TNT版、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舞剧版等等。而《仲夏夜之梦》则有韩国民俗版、环球剧院版、蒂姆·罗宾斯版、英国NBT芭蕾舞团版等。

  契诃夫同样是2014年的热词,赖声川的“连台戏”《海鸥》、《让我牵着你的手》,中戏教师版《樱桃园》,美国运动市集剧团改编自《三姊妹》的《三站台》,都可算掷地有声的力作,而《契诃夫戏剧全集》的首次翻译出版,也昭示着这位大师的作品将进一步得到普及。

  北京国际音乐节以致敬理查·施特劳斯为主题,从交响乐、交响诗,到国内鲜少上演的歌剧作品“一网打尽”,供中国观众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位作曲家的创作。

  大师与观众

  2014年,我们期待已久的大师们来了,罗伯特·威尔逊、特佐普罗斯、铃木忠志、朱晓玫……带着朝圣心情走进剧场的观众也发现期待落了空,背后原因几 何,业内业外众说纷纭。一贯风平浪静的观众席,在2014年掀起轩然大波。北京人艺经典话剧《雷雨》被学生哄笑,杨立新一怒之下发微博声讨;戏剧奥林匹克 上罗伯特·威尔逊与铃木忠志演出中、演出后都遭遇“不和谐之声”。

  从看不懂、不理解,到备受争议、备受质疑,大师不再是票房灵丹。是大师太深奥、太做作?还是观众太浅薄、太无知?一石激起千层浪,似乎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唯独可以确定的是,大师与观众不再是一把失衡的天平,大师高高在上,观众跪地膜拜。在这个任谁都可以发声的时代,没有谁可以主宰谁,艺术与市场,永远是双向选择。

  数读

  2014年北京演出与艺术市场

  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对全市主要营业性演出场所的统计,2014年的演出场次和票房总计都较2013年有增无减。而回望2014年的拍卖市场,从徐累创下的新水墨作品拍卖最高纪录,到刘益谦为唐卡豪掷3.48亿港元,无不大大刺激人们的神经。

  C02版撰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