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故宫附近古刹内会所西餐厅仍营业:曾被多次曝

记者上午来到藏身嵩祝寺寺内的会所大门外 摄 法制晚报记者 刘畅 记者上午来到藏身嵩祝寺寺内的会所大门外 摄 法制晚报记者 刘畅

  法制晚报讯(记者 刘汨) 在住建部等十部委联合出台施行《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后,位于故宫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被曝光仍然内设可以烧香、“坐龙椅”的私人化高档消费场所。

  600年古刹嵩祝寺及智珠寺内藏身高级会所餐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屡次见诸报端之后,记者上午再次探访却发现,其内的高档场所仍在正常营业中。

  媒体调查 古刹开会所 内摆“龙椅”搭戏台

  近日,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位于故宫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内设豪华餐饮、住宿服务,部分区域甚至成为只对少部分人开放,可以烧香、“坐龙椅”的私人化高档消费场所。

  工作人员介绍,搭建的“龙椅”可供就餐者坐上去照相,戏台则是“唱戏用的”,“有些前来就餐的‘领导’喜欢听戏”。该处晚餐最低消费为人均800元至一两千元。

  在智珠寺西南角的院内,一家高档西餐厅开设了多间高档客房,房价最低每晚2000元。

  嵩祝寺及智珠寺属于北京市佛教协会管理的宗教房产,记者随后跟随北京市佛协和北京市宗教事务局相关人员对嵩祝寺及智珠寺进行检查。“嵩祝名院”工作人员却对前去检查的人员说“没有对外经营”。

  这家“嵩祝名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在工商登记信息中显示成立于2005年6月,目前注册资本仅有100万元,股东是两位自然人,注册地点为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4号,经营范围包括制售中餐;销售酒、饮料;组织文化艺术交流;健身服务;销售工艺品。

  2007年,为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问题,北京市佛教协会与此前占用该处房产的企业,参照“谁修缮,谁受益”的文保政策,与部分企业签订租赁协议,转让两寺经营使用权进行“保护性使用”。然而,嵩祝名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与另外几家租赁企业,利用公共资源长期进行奢华的私人化餐饮、住宿、会议等商业经营活动。文/新华社

  上午回访

  内部西餐厅仍正常营业

  今天上午9点,记者在嵩祝寺及智珠寺南侧看到,一道红色铁门朝向东南侧开设。旁边墙上出现了“TRB”的字样,附近居民证实,该处为主营西餐的场所。

  在寺院西侧,虽然在院墙上开有多个临街的小门,但始终不见有人员进出。其中一处门内,透过窗户可以发现已被改成厨房,能听到阵阵油烟机的声响。

  在嵩祝寺及智珠寺内北侧院落,就是此次媒体记者见到设“龙椅”的“嵩祝名院”餐厅。记者数次敲门,均无人回应。而拨打其电话,同样无人接听。

  而在“TRB”餐厅,虽然不时有员工从南侧的小门进出,但都相对“谨慎”。面对记者尝试“订餐”的询问,他们都表示不清楚是否还有空位。附近多位居民证实,虽然屡见报端,但嵩祝寺及智珠寺内的高档餐厅一直都处于营业状态。每天多是傍晚五六点开门,在零点前就会关门。

  报道追溯 餐厅经营由来已久 被多次曝光

  ▲2011年 本报记者就曾关注过智珠寺内高档餐厅,当时这座位于胡同尽头的院落就热闹非凡,时不时有商务打扮的人士进进出出。

  ▲2013年1月 中央人民广播经济之声报道,一些商家借着文物建筑的名声和环境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北京市级文保单位、600年古刹嵩祝寺及智珠寺,被改建成为一中一西两家高档餐饮会所,人均消费都在500元以上。

  ▲2013年1月28日 新华社报道,针对舆论热议,北京市文物局回应称,经调查,确认两寺庙内部分范围被用作餐饮场所,古建筑内放置有餐桌但没有使用明火。至于该行为是否违规以及相关后续处理工作,市文物局没有给出进一步说明。而两家会所仍在营业。同一时间,全国媒体都在跟踪此事,之后并无进展。

  ▲2013年7月 时隔半年后,《北京青年报》记者再次回访两座古寺,智珠寺内的西餐厅仍在营业。文物部门则解释称,文物修缮费用是有限的。一方面是公众对商业涉足文保的反感,一方面是文保资金的短板,两座600年古刹成为北京文保的一个尴尬样本。

  ▲2014年7月 本报报道,古刹嵩祝寺盖上了施工绿网,寺内大殿旧墙都被拆,门窗古漆被铲,藏经楼出现厨房,被质疑将改为餐厅会所。施工方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称,有市文物局批准方案,只是修缮。市文物局称将调查,时至今日未有回应。

  除署名外文/记者 刘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