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国内 > 正文
施琅故居保护现状堪忧:文保不能立一块碑就了

  原标题:保护文物,岂能立一块碑了事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施琅故居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看了令人寒心。许多网友吐槽:“保护文物,仅仅竖立一块碑就完事了吗?”那么,事实是否如网友所说,记者前往泉州进行调查。

  市级文物破败不堪,建筑岌岌可危

  近日,记者找到了施琅故居。故居位于泉州释雅山公园,公园内风光如画,游人不少,可仅一墙之隔的施琅故居却破败不堪,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看到,故居外一座石门框孤零零地立着,地上杂草丛生,故居内断壁残垣,门窗蒙尘,不少房间已经倒塌,墙上的荒草在瑟瑟寒风中摇动。地上堆满垃圾,一些房屋内的木构件被随意丢弃。虽然如此,但是该建筑占地17.4亩,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构件精雕细镂,依稀可见当年的规制。

  在故居门口,立有一块石碑,标明了施琅故居的身份: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政府2001年公布。从石碑碑文中可知,这是一栋两进五开间、硬山式双护厝建筑,是一座风格古朴、规模宏大的闽南古建筑,由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兴建,此宅与施琅随后所建四季园之东园、苑斋紧邻。释雅山公园即施琅故宅与东园。

  施琅后裔李秀治仍然居住在施琅故居旁。她说,故宅历经300多年风风雨雨,现在大部分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只剩下清代建筑的上下侯府部分。“特别是风雨天,我们买了不少木料来修补,支撑住即将倒塌的房梁,但是于事无补。这两年建筑还是倒了一大片,许多现存建筑岌岌可危。”

  “要不是这块石碑,谁还知道这是施琅故居,而且还是市级保护文物。”李秀治说。

  记者碰到了正在锻炼的附近居民吴先生。吴先生说,施琅故居本应是释雅山公园的灵魂,却颓败至此,令人唏嘘,应尽早修缮,让市级文物重焕光彩。

  故居成了流浪汉聚集地

  让李秀治担心的,不仅是建筑年久失修,而且故居还招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都是些流浪汉,我们赶也赶不走,现在这里住着五六名流浪汉,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对此,李秀治很无奈。

  记者走进施琅故居,正好碰到了一名流浪汉,他是来自四川泸州的熊辰章,占了其中一个房间。平时他在附近工地讨生活,出外门钥匙一锁,回来倒头便睡,已经在此待了两三年,这里俨然成了他的“家”。在施琅故居的大门口,熊辰章还堂而皇之地开辟了一块菜地,可就是没人前来制止他。

  记者看到,屋子里满满当当,塞满了熊辰章的各类物品。“都是拆迁工地没用的东西,我捡回来还能用,就都放在这里。”熊辰章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熊辰章还在屋内生火做饭,随意抽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熊辰章说,隔壁邻居是故居的常客,也用钥匙占了一间屋子。其他的流浪汉来来去去,他记不清楚人数。其中许多人是收废品的,他们晚上就随便窝在故居的一处角落。“主要因为这里是中心城区,交通方便。”

  对这些不速之客,释雅山公园管理所、当地东门社区和鲤中派出所经常加以劝离,可收效甚微。释雅山公园管理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流浪汉和他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走了这一批流浪汉,下一批很快又来。而且,晚上下班后,他们也无法监管。

  11月6日晚,记者再次来到施琅故居。虽然故居旁公园大门紧闭,但是流浪汉可从公园相邻的小区大门自由出入。

  安置方案谈不拢,修缮计划一搁就是9年多

  11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该中心规划基建科负责人说,要管理好施琅故居,必须要修复故居。作为释雅山公园建设的一部分,施琅故居的修缮计划早在2005年就做好。

  可修缮需要搬迁施琅后裔,原来这里住着七八户施琅后裔,至今还有4户未谈妥。市里参照拆迁征收办法与他们谈迁出补偿问题,但一直谈不拢,导致修缮计划搁浅,这一耽搁就是9年多。“主要是他们提出的赔偿方案太离谱了,超过鲤城区其他地方的标准。如果答应他们的要求,我们以后不好开展工作。”该负责人说。

  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施琅故居的所有权属于施琅的后裔,而且还有后裔住在老宅,我们要修缮故居,必须搬迁他们。问题就卡在安置方案上,双方协商了10多次,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不缺资金和技术,修缮方案也早就做好,就等有关部门和施琅后裔协商好安置方案,我们再重新评估修缮方案的预算。”

  据记者了解,目前,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的主管部门——泉州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已将施琅故居的问题上报给市政府,引起了重视,中心已经重新启动修复施琅故居的工作。许多泉州市民希望,这一次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让市级文物恢复昔日风采。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