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是谁?作品如何评?评委的喜好是什么……五年一届全国美展争议不断
吴冠中:评委决定画展水平,影响美术发展方向
刘大为:我们已意识到作品分量不足影响不够
又是一届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又是一波众说纷纭的话题热议。现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各个艺术门类的复评工作已经结束,各大展区的展览也渐渐落下帷幕,进京展览作品名单已确定,160个奖项也将于年底揭开谜底。但自展览项目启动的那一天起,相关争议与风波就持续不断。美展对于一个艺术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1 全国美展为何是中国才有的模式?
“全国美展现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唯有中国才有的模式。”著名理论家、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曾如是描述美展的中国特色。
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意义的美术比赛早在民国时期便已产生。1929年,当局教育部在上海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展览作品不仅有书画。雕刻、建筑及工艺美术,也有金石、摄影;不仅有当代美术,也有古代及外国的作品参展。在1937年与1942年底至1943年初,先后在南京与重庆举办了第二、第三届全国美展。
但1949年以来的全国美展模式,在邵大箴看来,主要是从苏联引进过来的,而“欧洲、俄罗斯现在也没有全国性美展”。现在,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俨然已成美术界最重要的艺术事件,规格之高、影响之大、政府主导意志之强烈,其他任何美展难以企及。
而全国美展一支独大是不是健康的美术评价系统?如果不健康,又该如何改善?对此,广州美协原主席卢延光表示,应加大发挥美术馆的评审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的美展体系与美术馆评审体系共存互补的格局。“这样的格局对于艺术家来说,就像体育界之于运动员——既有奥运会、亚运会,又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联赛,运动员有充分的表现空间。”在他看来,若两者并存,美展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乱象,那么多争议了。
2 评委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的关键便落实在评委的人选上。”著名画家吴冠中生前曾对美展提出诸多质疑。
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介绍,中国美协现在成立了23家艺术委员会,基本涵盖了各门类艺术的专家资源,加上已有较大影响的著名美术家,已形成比较全面的专家资源库,不论是展区初评、复评,还是最后在北京再总评,每次评选都分门类从专家库中选出评委名单,再上报大展组委会审批产生。
但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官网上,面对各类调研、座谈会、领导指示、各地美协发动会等数量繁多的活动信息,以及组委会名单、复评名单、展区介绍等重要信息发布,收藏周刊记者并没有找到每一展区专家评审团队的具体名单,只能根据零散的照片来核对评审专家身份。对于一项比赛而言,除了选手这一角色,最重要的莫过于评委的设定了。只可惜,全国美展主办方对这一关键信息至今没有丝毫的正式披露。
“真不知道评委都有谁,真不知道评委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广州某知名画家入选了本届全国美展,但也不知评委都是“何方神圣”。“评委会主要由文联及美协确定,是不是每一位评委都有资格,谁去管呢?”著名雕塑家潘鹤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质问。
3 评审到底是怎样进行的?
评委名单及产生的方式对艺术界及公众来说是疑问,而更大的疑问则是评委到底是怎样评选作品的。
虽然吴长江曾表示,中国美协形成了较完善的评选程序,并开发了更科学、更高效的电子评选系统,“体现出我们一贯强调的公平、公正、透明原则。”本届展览评选除了讨论过程要保密之外,整个过程我们主动邀请媒体介入,全程拍摄视频向社会公开,增加更大的透明度。”在其言辞中,依然有不少模糊的信息。程序“较完善”到底是什么程度的完善,到底邀请的是哪些媒体介入,而最关键的是,投票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公开。据了解,今年8月结束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已经开始采用了公开评委投票情况的方式来增强评选的透明度,进而接受社会的监督。而全国美展将来是否会采用这种方式,还要拭目以待。
美展评选在时间上对评委亦构成了巨大挑战。由于参赛作品的数量过大,而时间紧凑,必须依赖评委们在最短时间里做出裁决。潘鹤称,一件作品的评审时间往往很短,“评审时间短的情况下,一些真正有原创性的伟大作品就很难被发现。”而在吴冠中看来,“优秀的作品总属少数派,票选结果基本不会令我满意”。
4 参展作品为何出现雷同现象?
全国美展一向被认为是推新人新作。但在著名画家陈丹青看来,大批大批的年轻人挤独木桥“并不正常”。“今天你们年轻人要进入全国美展,太难太难了,上头密密麻麻几层人压着你们,全中国千千万万的艺术学生,你们要头破血流才能进得去。但我们那时候什么学院都没上过,什么学历资历也没有,忽然获得创作的机会和空间,忽然就进入全国美展。二者都不太正常”。
而最让潘鹤担忧的是,太多年轻艺术家争相涌向各大美展,只图尽早出人头地。“如果画家总是计较能否在美展中获得好成绩,甚至干些投机的事情,不妨转到娱乐圈去”。在他看来,投机的最明显表现便是一味揣摩评委意图及历届获奖规律。
“这次全国画展出现构图最多的就是‘躺在沙发上的女性’,起码8张以上,这还是我们筛选以后的结果。还有吃早餐的作品,因为上届金奖作品是吃早餐的题材。”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于本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题材雷同的现象提出批评。对此,邵大箴亦表示不满: “大家都想怎么画才能符合国展对作品的要求,于是出现模仿前几届获奖作品的现象,画作出现很多雷同的问题。”
5 美展能否代表近五年的成绩?
“全国美展应该有更高水平的画作来引导。”著名评论家陈传席看完在天津举办的本届美展中国画展览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有好些很棒的画家反而不参加这个展览”。为此,他建议美协一定要把全国美术力量动员起来,“画几张好画。”
对于全国美展选手在年龄及画坛结构上的缺漏,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曾“吐槽”:“那些功成名就、多达700位的评委和年龄段在60岁至90岁的老艺术家均不能参展,而他们却代表着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由于全国美展的评选机制和惯性的限定,使这两部分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参加。”在他看来,这样所评出的金银铜奖,其对全国的美术创作又形成了一种误导。
“也有人质疑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展示出来的作品分量不足、影响不够大。”当媒体记者向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抛出这一问题后,他直接坦言“我们主办方和美术家都意识到这一点”。
声音
优秀作品属少数派,票选结果基本不会令我满意
■吴冠中
我曾担任过多次全国美展及各类全国性大型美展的评委。评选关系着参展画家的前程,甚至命运。评委是协会或文联等官方、半官方指定,大都是论资排辈,依据“名气”,或由各地区的领头人物所组成。其间绝对缺不了政治挂帅的掌权者,或站前台,或隐幕后。
评委中有时一团和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时争论激烈,缘于学术观,也缘于难以明言的利益关系。我属油画组,我认为是优秀的作品 ,总属少数派,票选结果基本不会令我满意。
从大批油画组成的评选廊里,我穿进穿出,挑选并记录优秀者,我感到作者们都在认真绘制。然而,“揣摩”这两个字,粘在每个送展者的心头,揣摩评委爱憎,揣摩题材是否出轨,揣摩有几个竞争对手。往往,还各有各的人事背景,还有被照顾者……没有后台的落难公子中状元并非易事。
如果换一批评委,展览面目将大异。评委决定画展水平,影响美术发展的方向。
法国人最先反评委,老观点的评委永远阻碍年轻艺术的发展。后来,各种沙龙崛起,各种观点自由发挥,评委制不再能压服个性鲜明的艺术勇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