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 > 行情 > 正文
[收藏天地]神秘的商代兽面纹青铜斝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祥地,酒的酿造历史悠久,谷类酿成之酒,始于殷。而用来盛酒的青铜器皿也盛行此时。据考古学家证实在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所以殷商时代的青铜酒器形制丰富多样、造型独具匠心,观其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魅力,揭秘各种青铜酒器的不同用途。

  斝,中国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关于斝的用途,众说不一,有种说法认为它是温酒用具,但在礼制方面,据《礼记》、《左传》等书所载,斝主要是用来行祼礼的酒器。《周礼·考工记·梓人》贾公颜疏引《韩诗说》云:“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斝)五升。”说明斝是体形容量最大的饮酒器;《礼记·礼器》:“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可见斝在等级上则比较低。而现在通称为斝的青铜器,名称是宋人所定,始见于《博古图录》,因此在历史上斝的说法还是多样化的。

  商代早期斝的形制和同期的敞口陶斝相似,但在颈下铸两周弦纹。商代中期斝为敞口,菌状立柱较高,颈腹有明显折棱分界,腹微鼓,圆底,下附三个丁字形足。商代晚期斝的早段特征为敞口,菌形柱钮,腹分两段,底近平或略外凸,三锥尖足,断面呈三角形或“T”形;晚段出现了一种浅腹圆底、口下饰三角形纹和云纹带的斝。西周早期,仅存高领分裆式一种,早期平底斝、罐式斝均已消失。

  商代兽面纹青铜斝,通高24厘米,口径15.4厘米,重1207克。颈口侈大,口沿处有两根立柱,立柱顶端饰火纹。颈腹分段,颈部下端饰兽面纹,双角外卷,双目大而突出,躯体向两侧展开,纹饰典雅华丽,由较粗的双线条勾勒轮廓,内填云雷纹,带有神秘感,符合古代以兽喻神的空灵神韵,上下均以一周连珠纹为界栏。腹部呈圆弧状鼓出,弧形单柄,平底,三孔锥形空足,腹部纹饰与颈部纹饰相同,腹部及足部范线清晰,商风典型,底部似曾烤烧使用。该斝铸造规整纹饰精美,锈色自然坚实。

  商代兽面纹青铜斝,通高19.8厘米,口径14.4厘米,重1234克。此斝颈口侈大,口沿处有两根立柱,立柱顶端饰涡纹。颈腹分段,颈部下端环饰兽面纹,兽面两目浑圆突出,鼻准线起棱,兽面纹由粗犷宽厚的横条纹勾曲回旋而成。腹部呈圆弧状鼓出,弧形单柄,平底,三孔锥形空足,腹部环饰兽面纹,兽面两目浑圆突出,鼻准线起棱,其上、下各饰一道连珠纹,腹部及足部范线清晰,三棱足上有凹陷的沟槽。该兽面纹斝形体高大,器壁匀薄,造型挺拔优美,纹饰精致,铸作技术上佳,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造特色,特别是保存状况良好,在同时期的青铜斝中比较少见。

  明清以后,由于蒸馏酒出现,酒精纯度越来越高,酒具也相应变小,铜斝无用武之地,最终消失了。这两件商代兽面纹青铜斝形制优美,纹饰精致,充分体现了当时青铜工艺中先进的铸造技术,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