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 > 行情 > 正文
“清六家”之王时敏

  王时敏(1592年—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首辅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崇桢初以荫官太常寺卿,故被称为“王奉常”。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王时敏少年时学画,颇多方便。“每得一秘轴,闭阁沉思。”对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书、画。擅长山水,富于收藏。精研宋元名迹,又受董其昌影响,摹古不遗余力,深究传统画法,表示“唯此为是”。并在《西庐画跋》中赞赏王(辉)是:“笔墨神韵,一一寻真,且仿某家则全是某家,不染一他笔,使非题款,虽善鉴者不能辨”,即“摹古逼真便是佳”。“四王”这一派的山水画家正是身体力行,步履古人,于临仿逼肖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尽致。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对于绘画历史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也是有贡献的。王时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因此,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迩来画道衰,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可见他竭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终。

  王时敏融合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他笔下的作品干湿笔互用,黑色有的醇黑、有的清淡,山水得宋元标格,笔墨苍润松秀,唯丘壑少变化,多模拟之作。王时敏早年多临摹古画,均按宋元古画原迹临写而成,笔墨精细淡雅,已见临摹功力。风格有的工细清秀、有的浑厚苍劲,意境疏简。但他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因此,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迩来画道衰,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可见他竭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而不改初衷。

  此幅作品以干淡之笔皴山擦石,苍老重墨点染矾头,不乏蕴藉之态,使之山峦的平淡,气氛的安然,跃然纸上。显示出自然界天真、亲切的和谐性,而其构图在平稳中求变化,笔墨端秀文雅,设色明净光洁。情调是平和、冲淡、安闲自在的,没有了黄公望那么超迈,却多了几分亲和。单以笔墨而论,王时敏的笔法组织更加有序而规整,圆厚而少跌宕的感觉,用墨也没有松江派常见的那种凄迷的氛围。和他的老师董其昌相比,王时敏去掉了董其昌笔下过于生拙的地方,和其不守法度的肆意而为笔墨风格,加强了笔法的统一感,又隐约可见董、巨的气息。这些与前人的别样风情,正是王时敏的独到之处,这也是王时敏对于山水画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深圳鑫宝源市场部张总分析,随着艺术拍卖市场的火爆,“四王”的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藏家的极大关注,其作品出现很大的涨幅。2001年王时敏《隶书》被上海敬华拍至50.6万元;同年,南京举办的“艺兰斋”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上,其《富春江山居图》被以高达590万元成交,创下王氏作品的新高;2005年王时敏与吴历合作的《夏山图》,受到众多收藏家的追捧,最后拍出了880万元。至2007年,他与张学曾、恽向等合作的《山水合卷》以1320万元的成功易主,成为西泠印社春拍会古代作品专场的“标王”,终于突破了千万元的大关。到2011年,中贸圣佳推出的王时敏《仿各家山水册》十开,更是以1.2075亿元的天价成交,真可谓水涨船高。无论是在古代亦或是当今的艺术市场中,王时敏书画的价格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收藏家们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