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俊秀挺拔,胎质厚重坚致,釉质温润泛青,梅瓶为实用器皿,多为盛酒之用,故烧造同时必配瓷盖,腹部绘龙纹为主,两眼怒视,由天而降,张牙舞爪,矫健曲身,翻腾旋飞于天际,戏以龙珠,栩栩如生,形象生动逼真,场面气势恢宏,如此龙纹,为元代青花瓷器极为罕见之饰。翎羽清晰,神韵尤佳,妍态尽见,纵观本品上下之装饰有别元青花常见繁密之风格,清雅可人,以细笔绘就,灵空舒畅,尽显纤巧之柔美,犹见风姿之典雅。青花之色,苍翠妍丽,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底部涩胎,泛瓦红色,留有明显的垫烧粘结高岭尾砂的痕迹,为元青花装烧工艺的重要特征。
元青花龙纹梅瓶
除了本品以外,存世所见以龙纹为主题纹饰的元青花梅瓶一共十一件,装饰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肩部的纹饰,常见为缠枝花卉和云肩式图案两种,其中保存顶盖不失者仅得四例,分别为香港葛氏天民楼藏品、香港佳士得2003年春拍第640号拍品和江西高安窖藏两件出土品,它们的肩部装饰皆为云肩式图案。其中伊朗阿迪比尔神庙旧藏两件器皿则与本品纹饰布局最为相近:一为“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只是肩部少了双孔雀。另一为“元 染付灵兽牡丹唐草文梅瓶”,肩部装饰则为缠枝莲与天马麒麟,胫部为卷草仰莲瓣纹。
元代的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政府重视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对他们免除差役,其职业可世袭,再景德镇专门设立了“浮梁瓷局”,掌管制瓷事物,使中原的制瓷业渐渐向景德镇集中。从传世和出土的元代瓷器中可以发现,当时景德镇除继续烧制青花白瓷以外,又创造出卵白釉瓷。元代的这两样瓷品,就奠定了景德镇为瓷都的地位。
元青花人物故事盘
此藏品口径23.2cm,高4.7cm 。盘较浅平,平底,圈足。藏品由口缘及中间分三层纹色,口缘为蔓草纹,腹部为暗刻缠枝莲花纹,叶子为典型的元青花葫芦型,间隔旋纹,主题纹饰为美女起舞图。藏品青花用料为上等“苏麻离青”氧化钴料,底部为硬亮青釉,釉色圆润,青花发色凝重,靛蓝艳丽,犹如蓝宝石,铁锈斑分布自然。藏品胎质细腻。此藏品整体绘画层次丰富繁密,纹饰平均构图,青花发色并不深沉,用笔细致娴熟,开阔大气,做工规整,胎薄体轻。元青花瓷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
前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政府于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司烧造一事,朝廷御用与赏赐外销瓷器皆由其所出。蒙元之世,朝廷与中西亚地区政治经贸往来最为密切,尤其元文宗登基之后,两地文化互动交流成就斐然。彼处先进工艺亦为中原所汲取,其中瓷器一项尤为显著。元·许有壬《至正集》卷九“马合马沙碑文”载:“西域有国,大食故壤,地产异珍,户饶良匠。匠给将作,以实内帑。”此文献揭示当时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参与瓷器的烧造,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此时在波斯陶器上广泛使用已逾三百年之久的钴蓝料传至景德镇,与本土得天独厚的烧瓷技术相结合,遂成享誉四海的元青花瓷器,铸就中国陶瓷史上璀璨夺目之华丽篇章。
元青花龙纹小罐
因北方蒙古人爱憎分明,性情豪迈,所铸元青花以器型硕大,施釉厚重而见常;此藏品造型优美兼袖珍,为元青花罐同类罕见之佳作。纹饰层次简约,自上而下绘以曲须龙纹,苍龙回首腾跃,动感逼真,飞翔飘至,仪态安逸。布局清晰分明,笔意酣畅洒脱,风姿典雅。青花浓翠如墨,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内腹壁釉面斑驳,但碹修较之同类规整干净,底部亦然,圈足内清楚可见一道道大小细密不一的修坯痕。对慢轮修坯工艺来说,能如此细致制作,颇为不易。
上述三件均为元青花典型的器物。元代,景德镇窑,集众窑之长,俗语云:“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窑积累各窑先进制瓷工艺,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工艺,尤其是在瓷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高岭土,称为“二元配方”,提高坯体的烧成温度,不易烧塌变形,始可烧造器形大且高的高质量瓷器。据深圳鑫宝源市场部万经理介绍:“能一次性出现三件顶级元青花实属收藏界的盛世。”为此我们也对三件藏品的市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