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 > 行情 > 正文
邮币卡市场打造全国性线上平台:盘活6000亿财富

  新华网上海9月1日电(记者王涛、陈爱平)素有“远东第一大厅”美誉的上海邮政大楼中心交易大厅再度焕发青春。1日,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正式上线,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等为交易中心揭牌,这也是首个全国性邮币卡电子交易服务平台,被视为“国家队”的首次入场。

  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将为存量规模达到6000亿元的邮币卡市场形成财富转换中心,另一方面,邮币卡市场由分散离线交易向集中在线交易的转变的趋势,也将带来从规则到体系的变革,衍生出新的交易生态系统,并且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素市场的新成员。

  从线下到线上,“国家队”整合邮币卡市场

  邮票是记录一个国家的名片,然而,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功能在不断弱化,其投资市场参与群体也在老化。

  “我们发起这个平台的意义,就是要让邮票钱币等通过电子化交易平台,重新焕发青春。”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董事毕晓哉说。

  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是由中国邮政集团属下上海邮政实业开发总公司联合新华社旗下北京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有限公司和上海振瀛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一家国有控股、混合型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全国首家权威国资背景的邮币卡电子交易服务平台。

  当前,我国邮币卡的线下市场存在市场分割、交易成本高、交易规则不统一、准入门槛高等难题,整个市场缺乏一个权威的、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体系。

  显然,从线下到线上,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国邮政及新华社的天然优势,给了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整合邮币卡市场的契机。

  中国邮政在全国各个省份都有集邮公司与服务网点,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将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邮币卡商品聚集到交易中心的平台上,使散落在每家每户的邮币卡商品能流通起来,发挥邮政普遍服务的功能,让民众都能参与进来。

  “由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线上市场的规模会远远大于线下市场,价格会形成互动,最终形成线上市场占主导、对价格起引导作用的格局,让5、6千亿的线下市场活跃起来,让年轻人都能参与进来。”毕晓哉表示。

  从留存到流通,打造财富转换中心

  目前,全国共有线下的邮币卡交易市场62个,实体市场经营面积约11.48万平方米,网络市场21家,经营者数量约2713户,从业人员约5854人。邮币卡市场总体规模5000至6000亿元,年交易额约为200至250亿元人民币。

  不过,仍然有不少藏之于民的“财富”,由于流通不畅或者成本太高并没有被发掘,财富无法有效转换。

  “财富如果不能流通就不是真正的财富。”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总经理徐智斌说。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要盘活这些居民手中的财富,形成一个新的财富转换中心。

  近年来居民参与到邮币卡交易、投资、收藏总有不少困惑,邮币卡线下市场鱼龙混杂,更让投资者“雾里看花”。正是由于邮币卡市场的分割、不透明,带来居民的不了解、不信任,只能将手中的财富存放起来,成了摆设。 中华全国集邮联常务理事刘广实说,进入邮币卡市场门槛较高,需要对投资品种有一定的了解,实际上,业内哪怕是知名的专家,也往往只是针对一类或几类品种较为熟悉。

  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董事长陈必昌表示,未来,交易中心更是一个集成了交易系统、产品研发等多功能的系统,可以便捷的实现货物交换、流通、发现新价值、盘活百姓手中的财富和资源。

  从规则到体系,塑造新的交易生态系统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分散离线市场交易的时间空间有限,目前国内邮币卡交易市场很大的一个缺憾,就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这已经严重阻碍了邮币卡市场的健康发展,面临日益收缩的困境。

  “促进交易市场繁荣的根本,还是市场的规范和规则的建立。”刘广实说。整个邮币卡市场生态系统的塑造,将成为振兴邮币卡收藏文化的重要平台。

  “交易中心通过整合二级市场,让邮币卡交易背后有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徐智斌说。

  显然,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有着更远大的目标,围绕着邮币卡电子化交易平台打造一个全新的交易生态系统,包括邮币卡的鉴评、物流、咨询等一系列配套产业。

  根据规划,邮币卡中心未来将成为一个“百货商店”:交易模式涵盖市场群体的各个方面,让收藏、投资、爱好者都能参与进来;借助现代化金融手段,提供针对邮币卡市场的投资品种;提供基于实物鉴评为基础,每日实物交收的托管交易,解决邮币卡商品保存难、流通差的问题,并衍生提供金融服务、资讯服务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