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文:陈鹏
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风靡全国,之后到2012年翡翠价格节节攀升,上演了现实版的“疯狂的石头”。缅甸翡翠毛料公盘由每年2-4次,在2012年停盘一年半,2013年重开,但变成了一年一次,从源头上控制翡翠产量,于是沉寂了两年的翡翠原石市场在缅甸政府的“饥饿营销”下再次疯狂,形成了翡翠原石疯涨而成品销售低迷现象共存的特定历史局面。
历时13天的第51届缅甸翡翠公盘刚刚落下帷幕。这次推出原石数量在7454份,比2013年的1.03万份大幅下降,同时原石等级也降低很多。“价高量少料次”,开幕之初就受到各方诟病,最终开标结果以5664份中标,中标率达75%。毫无悬念的是总体成交价格再次攀高,总成交额23.053亿,约为人民币 230亿元。原石涨幅最低约1/3,涨6-7倍已经非常正常,最高的超过百倍。一块标价9万欧元的毛料,中标价格为929万欧元,税后折合人民币1.1亿元。
这次参加公盘人数再次增多,达到一万人左右,中国买家占了40%以上,广东珠宝商组团包机前往,华人买家超过九成。
从这次公盘成交情况来看,那块重达233公斤的木那场口翡翠毛料,底价高达6000万欧元,约为人民币5.28亿元,让所有买家望而却步,最终流拍实属意料之中。由此推断,这次公盘国际游资基本没有卷入拍卖行列,而令人观望的市场行情也让行内人士保持着足够的理性。
分析这次公盘数据,从单笔成交金额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中小玉石商较多,实力雄厚的大型加工企业往往手中存货较多,出手已经谨慎许多;二是中档料成交多,高端精品观望多;三是中端货源为主流,占总成交额的六成以上。
与缅甸毛石公盘相对应,翡翠的成品销售在国内却并不景气。自2012年底至今,翡翠交易陷入低迷,交易量大幅缩水,尤其是2014年上半年部分翡翠商已经难以支撑经营。一方面是翡翠成品销售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是原料获取难度不断提高,价格不断攀升,高端原料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笔者认为,越是迷茫的时期,越应该清醒认识翡翠行业的发展。
首先,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型珠宝,翡翠特别是精品翡翠价格攀升是必然趋势。
其次,价格的起伏受复杂因素影响,国家经济、法律限制、中缅关系无不牵动翡翠价格的神经。缅甸作为资源输出国,尽管军事割据冲突,但是对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打击走私,谨慎初级原料出口。近两年,缅甸扩大对玉商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中国珠宝商到缅甸境内加工设厂,更希望借助外力合作开发翡翠资源,进行成品深加工,而非简单卖原料收取眼前利润。
第三,粗放式加工转型,对原石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乃大势所趋,单纯追求原料品质的消费现状逐步向追求艺术性转变,翡翠成品的艺术价值将逐步凸显,翡翠加工企业粗犷式经营将逐渐升级。
我本人能理解缅甸政府对矿产资源的规范管理意愿,但是一直质疑缅方的“饥渴销售”方式并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容易制造虚高泡沫。据我了解,翡翠矿产的实际贮藏量与生产量并不像市场传言的那么少,缩减供应应是公盘主办方的有意之举。翡翠矿藏枯竭之说有部分商业炒作成分,但是原石数量在逐年下降也是事实,翡翠成品价格走高已成为必然趋势。
面粉价高了,面包自然涨价,将倒逼国内翡翠成品市场价格再一次上涨,可是当前低迷的交易行情,想涨就能涨得了吗?面粉贵了,面包要涨价了,那爱吃面包的人该怎么办?有没有可能寻找其他珠宝替代“充饥”呢?
这件事不是缅甸政府一厢情愿,也不是珠宝商刻意筹划,最终还是市场这个无形的手说了算。
(作者系北京工商联收藏品行业商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