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拍卖 > 市场 > 正文
2015年春拍将启:艺术品拍卖调整中孕育新机

  4月,香港春拍将陆续开始。近期,保利、苏富比等几大拍卖行在北京、上海进行了预展。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2015年春拍大方向将延续上一年的态势,难以破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市场变化,各大拍卖公司都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在拍卖周期上,从春秋大拍到季拍再到“小拍”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公司还推出了“月拍”。拍卖公司还加快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

  2015年北京的第一场春雨复苏了万物。春拍在即,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否也能迎来复苏?

  高价难卖

  基调依然是调整

  “3000元至6000元,《梦蝶图》,范曾”。走进“嘉德四季十周年庆典暨第41期拍卖会”预展现场,三层书画展区首先看到的便是这张水墨。超低的起拍价格给了许多参观者不小的冲击,他们实在无法把眼前的价格和范曾的名字联系起来。

  当然,起拍价不等于估值,更不等于成交价。然而,拍卖行把起拍价一降到底的经营策略还是让人感受到了市场中的寒意。

  “总体来说,市场不会像以前那么热闹,属于结构性的调整。"嘉德四季十年"这次依然选取了性价比高的作品,像馨墨斋藏画等几个重要专场拍品的起拍价都在3000元左右,几乎是无底价起拍。”嘉德四季书画部业务经理刘洪乾说,他们希望通过此举来引起藏家的竞价兴趣。

  “高价难卖。”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平也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市场的预期,“艺术品市场2015年仍处于良性调整期,从成交价格来看,超过千万元的拍品交易会比较困难,而低于一两百万元的艺术品则容易成交。”

  具体到门类品种,何小平认为当代书画价格将首当其冲,价格会有所下跌;近现代书画虽然出现回调,但依然是拍卖市场的主要力量,整体仍会较受欢迎;古董珍玩历年来表现都比较平稳,今年起伏也不会大。

  事实上,自2011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开始大幅下调以来,市场始终没有“回过神”来。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拍卖业蓝皮书显示,去年全国共举办文物艺术品拍卖会2736场,成交额307.6亿元,与2011年相比,降幅近半。

  调整的“寒意”还在持续,不过,今年的春季拍卖市场依然会有若干“火爆”点。2015年,是拍卖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两大拍卖巨头—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都分别迎来了10周岁生日。

  中国嘉德品牌拍卖会—“嘉德四季”已走过10个年头,作为全年首场较大型的拍卖会,每年3、4月份的嘉德四季拍卖成为了当年市场的晴雨表,颇受人关注。为庆祝成立10周年,本次嘉德四季拍卖首次推出了近现代书画“四季之夜”精品夜场,值得期待。

  作为中国拍卖行NO.1的北京保利更是在10周年之际推出了前所未有的拍卖品—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这十二条屏是市场可流通的白石老人作品中规模最大的山水精品。目前估值10亿元以上,一旦成交,将彻底刷新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使得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可以和毕加索等国际艺术家达到同一数量级。3月20日至30日,该画作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短短10天里,前来瞻摩的观众就超过了万人,更有诸多爱好者日日前来欣赏体味。

  这件拍卖品集万众瞩目于一身,它何时上拍?如何成交?能否为调整中的拍卖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业界翘首以盼。

  润物无声

  市场需要培育精品意识

  安思远,无疑是今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最热门的名词之一。他代表着100%的成交率、世界拍卖纪录的频繁诞生、珍贵的拍卖师“白手套”荣誉……

  有着“中国古董教父”之称的安思远,是一位美国收藏家,他热爱中国文化,一生中积累了很多珍品。自去年之后,他的毕生收藏开始陆续走向市场,引起了世人的追捧。

  当地时间3月17日晚,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夜场以100%的成交率在纽约落槌。一套4张中国明代黄花梨圈椅拍出了968.5万美元的“天价”,创造了黄花梨家具拍卖最高世界纪录。

  “一张椅子就拍得240多万美元!"安思远现象"启示国内拍卖市场:无论市场活跃与否,只要是出处好、流传有序且较为稀少的作品,一定会受到市场追逐。”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说。

  所幸的是,国内各拍卖行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精品的重要性。“现今的市场发展表明,藏家关注精致顶尖的拍品,层次与收藏系列的分化越发显著,因此今年春拍我们准备了多样化的专场与专题,提供给藏家不同的选择。”保利香港执行董事张益修介绍说。

  在拍品构成方面,北京保利、中国嘉德、西泠拍卖等机构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优化,增加了珠宝玉石、佛教艺术、古典家具等拍品的数量,同时,名人信札、石器艺术、青铜礼器、艺术设计、西洋古董、漫画、插图、连环画等新兴门类的拍品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藏家也在不断成长,他们对拍品背后的文化追寻越来越渴望,简单“一锅烩”的拍卖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吸引客户,各拍卖行开始越来越深入地挖掘拍品的文化价值,并作出学术梳理,同时,通过讲座、展览、研讨会、艺术体验季等形式为藏家和准藏家们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体验。

  这种文化行为,正像文化本身一样,将“润物细无声”地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暗藏的巨大能量会在未来凸显。

  大众消费

  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

  线上、线下,珠宝城里、古玩场里,如今各类拍卖会遍地开花,早已褪去了神秘的外衣。即使在传统的拍卖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众面孔。

  据《2014年拍卖业蓝皮书》统计显示,2014年秋拍时,10家样本公司成交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拍品比例,已从2011年春拍时的10.6%下降到了不足5%。这一价档结构的变化,表明一个以大众化艺术消费为基础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正在逐渐形成。虽然,这是拍卖企业被动应对市场调整的结果,但其客观上为未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珠宝玉石品类为例,由于珠宝、当代玉雕等拍品易于鉴定,高收入人群往往首选这一品类开始进入文物艺术品市场。2014年10家样本公司共推出珠宝玉石专场19个,成交额7.22亿元,同比涨幅超过60%。此外,新型门类热点频出、拍品多元化、中低价位拍品份额逐渐增大等市场现象,都是消费性需求增长带来的市场变化。”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说道。

  何小平对这种趋势的判断十分赞同,“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价格区间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追捧,大众收藏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前几年市场水分太大,价格虚高,甚至连行内人都看不懂,现在正是市场重新判断、重新定位的过程,是正常回归。”

  “真货真价,假货假价。”正如收藏家刘文杰所说,市场永远不缺乏潜力,然而,让不少藏家裹足不前的恰恰是拍卖企业自己知假拍假的所作所为。针对此种怪相,多方呼吁《拍卖法》能尽快实现修订和完善,以提振大众参与的信心。

  大资本的青睐可以快速引爆一个市场,正如从2008年开始大举进入文物艺术品的金融资本,但这种热钱催生的市场往往疯狂大过理性,易使人在飘飘然中离开脚下坚实的道路。长远来看,这种泡沫需要被戳破,调整中的思考和转型更弥足珍贵。无论2015春季拍卖季将交上怎样的成交卷,我们都将欣喜地看到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良性发展的明天。(经济日报记者 李哲)